-
公开(公告)号:CN111376999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1911311714.3
申请日:2019-12-18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3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使汽车(1)前进行驶时产生的行驶风沿着前轮(3)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面流动从而降低汽车(1)的空气阻力的汽车的导流板结构。汽车的导流板结构具备导流板(30);在导流板(30)的下表面设置有向下侧突出且在汽车前侧的端面与汽车(1)前进行驶时产生的行驶风接触的突出部(32c);突出部(32c)的汽车前侧的端面包括:设置在包含该端面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的部分上且朝上侧向汽车前侧倾斜的第一倾斜部(32d);以及位于比第一倾斜部(32d)靠近车宽方向内侧且朝上侧向汽车前侧倾斜的第二倾斜部(32e);第二倾斜部(32e)的相对于水平的锐角侧的倾斜角设定为小于第一倾斜部(32d)的相对于水平的锐角侧的倾斜角。
-
公开(公告)号:CN110294028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1910175857.X
申请日:2019-03-08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抑制比车室侧部的门最大宽度部靠近下方的侧面气流绕入地板下方,由此侧面气流向上方偏转并增强,进而抑制该侧面气流流入后轮轮毂罩内,能降低车辆的尾流的紊乱的车身侧面结构。对此,装饰物(40)上设有抑制比车室侧部的门最大宽度部靠近下方的侧面气流(e)绕入车辆地板下方、且向外突出的突条部(41),该车身侧面结构具备在该后轮轮毂罩(10)的前缘下端部、即与该突条部(41)的后端部对应的上下位置处设置的板状的轮胎导流板(50),该轮胎导流板(50)形成为使在该突条部(41)的上侧流动的侧面气流不钻入后轮轮毂罩(10)内而指向车外侧、且使所述侧面气流能以再次吸附于轮胎轮毂外表面(9a)的形式偏转。
-
公开(公告)号:CN111989256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980026241.4
申请日:2019-04-11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逆流成分以最短距离从后轮轮罩向车外流出的车身下部构造。本发明为具备后轮轮罩(12)、以及一体地安装于该后轮轮罩(12)内的后部内表面的挡泥板(71)的车身下部构造,挡泥板(71)具有从后轮轮罩(12)的后缘部的车宽方向内侧向车辆前方突出的板状的遮挡部(71b),遮挡部(71b)具有从挡泥板(71)底部至少到达至在邻近的车身后面部指向出口部(33a)的尾管(33)的上方的上下长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376999A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911311714.3
申请日:2019-12-18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3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使汽车(1)前进行驶时产生的行驶风沿着前轮(3)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面流动从而降低汽车(1)的空气阻力的汽车的导流板结构。汽车的导流板结构具备导流板(30);在导流板(30)的下表面设置有向下侧突出且在汽车前侧的端面与汽车(1)前进行驶时产生的行驶风接触的突出部(32c);突出部(32c)的汽车前侧的端面包括:设置在包含该端面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的部分上且朝上侧向汽车前侧倾斜的第一倾斜部(32d);以及位于比第一倾斜部(32d)靠近车宽方向内侧且朝上侧向汽车前侧倾斜的第二倾斜部(32e);第二倾斜部(32e)的相对于水平的锐角侧的倾斜角设定为小于第一倾斜部(32d)的相对于水平的锐角侧的倾斜角。
-
公开(公告)号:CN110461688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880020326.7
申请日:2018-02-21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中,导流器设置在车身的上下方向上前保险杠的左右两端部的下方,抑制行驶风从前方往车轮罩内的流入。防溅板设置在一对前纵梁和副车架之间,抑制空气从发动机室往车轮罩内的流入。管道部设置在前保险杠的左右两端部,并且具有导入来自前方的行驶风的导风口和将所导入的行驶风排出到车轮罩内的排出口。
-
公开(公告)号:CN110294029A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910175469.1
申请日:2019-03-08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35/02
Abstract: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高刚性支持地板底罩的后端部,且使其在足够低的位置向后轮轮罩内伸出,由此限制地板下行驶风向后轮轮罩内的流入,从而抑制尾流的紊乱的车身下表面结构。特征在于,具备由左右一对拖曳臂(41)和连接这些拖曳臂的扭力梁(42)构成的扭力梁式后悬架(40),在后悬架(40)的前方安装有遮盖车身下表面的整流用的地板底罩(36);在使地板底罩(36)的后端部从后轮轮罩(12)的前部内侧缘α向该轮罩(12)内方伸出时,在纵梁(15)后部与较拖曳臂(41)的臂枢(45)靠车宽方向内侧的部分之间架设罩支持支架(60);将地板底罩(36)的后端邻近部锁止在罩支持支架(60)上。
-
公开(公告)号:CN111114659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1911016461.7
申请日:2019-10-24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35/00
Abstract: 提供一种汽车的导流板构造,使汽车(1)直行时产生的行驶风沿着前轮(3)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面流动而减小汽车(1)的空气阻力。汽车的导流板构造具备导流板(30),导流板(30)具有对汽车(1)直行时产生的行驶风的流动进行控制的行驶风控制部(30c),行驶风控制部(30c)包含外侧控制部(30d)和内侧控制部(30e),外侧控制部(30d)及内侧控制部(30e)形成为如下的形状,在导流板(30)的下端及其下侧附近的高度位置,位于前轮(3)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的正前方的外侧空间部的气压比位于前轮(3)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分的正前方的中央空间部的气压低。
-
公开(公告)号:CN110294031B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1910175884.7
申请日:2019-03-08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35/02
Abstract: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地板下行驶风从后轮轮胎内缘、地板底罩后端部和臂罩前端部之间的空隙进入轮罩内,由此抑制车身尾流的紊乱的车身下表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由左右一对拖曳臂(41)和连接它们的扭力梁(42)构成的扭力梁式后悬架(40);在后悬架(40)的前方安装有遮盖车身下表面的地板底罩(36);在拖曳臂(41)的下部安装有将其遮盖的臂罩(50);在臂罩(50)上设置有从车身下表面观察时比拖曳臂(41)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臂罩放大部(50A);以使臂罩放大部(50A)的前缘与位于前方的地板底罩(36)的后端部相向并靠近的形式在地板底罩(36)上形成地板底罩放大部(36A)。
-
公开(公告)号:CN111114659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016461.7
申请日:2019-10-24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35/00
Abstract: 提供一种汽车的导流板构造,使汽车(1)直行时产生的行驶风沿着前轮(3)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面流动而减小汽车(1)的空气阻力。汽车的导流板构造具备导流板(30),导流板(30)具有对汽车(1)直行时产生的行驶风的流动进行控制的行驶风控制部(30c),行驶风控制部(30c)包含外侧控制部(30d)和内侧控制部(30e),外侧控制部(30d)及内侧控制部(30e)形成为如下的形状,在导流板(30)的下端及其下侧附近的高度位置,位于前轮(3)的车宽方向外侧部分的正前方的外侧空间部的气压比位于前轮(3)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分的正前方的中央空间部的气压低。
-
公开(公告)号:CN110294031A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910175884.7
申请日:2019-03-08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35/02
Abstract: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地板下行驶风从后轮轮胎内缘、地板底罩后端部和臂罩前端部之间的空隙进入轮罩内,由此抑制车身尾流的紊乱的车身下表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由左右一对拖曳臂(41)和连接它们的扭力梁(42)构成的扭力梁式后悬架(40);在后悬架(40)的前方安装有遮盖车身下表面的地板底罩(36);在拖曳臂(41)的下部安装有将其遮盖的臂罩(50);在臂罩(50)上设置有从车身下表面观察时比拖曳臂(41)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臂罩放大部(50A);以使臂罩放大部(50A)的前缘与位于前方的地板底罩(36)的后端部相向并靠近的形式在地板底罩(36)上形成地板底罩放大部(36A)。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