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前部结构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7619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0399653.5

    申请日:2024-04-03

    Abstract: 本发明致力于在具备前行李箱的车辆的前部结构中提高便利性。车辆具备前行李箱(12)、手套箱(11)、连通部(13)。前行李箱(12)配设于车辆的前部,具有能够收纳行李的收纳空间(12a)。手套箱(11)配设于车辆的前部,具有能够拿出、放入行李的收纳空间(11a),且具有能够开合开口的盖(11b)。连通部(13)具有连通前行李箱(12)的收纳空间(12a)和手套箱(11)的收纳空间(11a)的连通空间(13a)。

    车辆的开闭体控制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673426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111111286.7

    申请日:2021-09-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切实地防止用户与开闭体接触,且降低开闭体的开闭所花费的等待时间的车辆的开闭体控制装置,其用于对开闭车身(1)的开口部(2)的开闭体(3)进行控制,具备:对开闭体(3)进行开闭驱动的驱动模组(40)、在用户与开闭体(3)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时感测用户是否进行了一定动作的用户感测模组(SN2)、与用户感测模组(SN2)连接并控制驱动模组的控制模组。当用户感测模组(SN2)感测到用户的一定动作时,若用户与开闭体(3)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则控制模组控制驱动模组(40)使开闭体(3)以第1速度开闭,若距离在一定范围外,则控制模组控制驱动模组(40)使开闭体(3)以第2速度开闭,第2速度大于所述第1速度。

    车辆的车身结构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277588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0582884.1

    申请日:2020-06-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使车辆轻量化并能增大车辆侧向碰撞时的碰撞载荷的吸收量的车辆的车身结构。其中,侧门具有:门板部,覆盖上下车用的开口部且从车宽方向上看外周部与开口部形成车身骨架构件(中央立柱等)重叠;加强部(后侧加强部(72)等),从车宽方向上看,在该门板部的外周部中的下部与车辆前侧的部分之间的角部、以及下部与车辆后侧的部分之间的角部中的至少一者处与所述开口部形成车身骨架构件重叠,并相对于从车宽方向外侧输入至该侧门的碰撞载荷加强该角部;所述加强部在该加强部中的所述角部的内侧的部分具有弯曲部(72a),从车宽方向上看,该弯曲部(72a)形成为向该角部的外侧凸出的弯曲形状。

    车辆的前部结构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7619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0325323.1

    申请日:2024-03-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允许从座舱侧接触行李箱且能够防止在车辆行驶中行李意外移动的车辆的前部结构。车辆具备前行李箱(12)、手套箱(11)、连通部(13)。前行李箱(12)配置于车辆的前部,具有能够收纳行李的收纳空间(12a)。手套箱(11)配置于座舱前部,具有能够拿出、放入行李的收纳空间(11a),且具有能够开合开口的盖(11b)。连通部(13)具有连通前行李箱(12)的收纳空间(12a)和手套箱(11)的收纳空间(11a)的连通空间(13a)。并且在连通部(13)的连通空间(13a)的开口截面、具体而言在连通空间(13a)的前端部的前开口部(13c)设有作为限制连通空间(13a)内行李移动的移动限制部的纵壁部(21)。

    车辆的侧部车身构造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428794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010775942.2

    申请日:2020-08-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在侧面碰撞时车门的下端越过侧边梁进入车厢内侧的车辆的侧部车身构造。具备在前部内置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中立柱(35)的后车门(30)以及内置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车门防撞杆(21)的前车门(10),车门防撞杆(21)的后端(23r)在车辆侧视下与中立柱(35)重叠地配置,在前车门(10)的内部(13),具备将该前车门(10)的下部与车门防撞杆(21)的后部连结的加强角撑板(40),相对于前车门(10)的下部(121d)中的与加强角撑板(40)的连结部分,在下方相邻地配设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侧边梁(3)。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