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导风板结构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74306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680002824.X

    申请日:2016-10-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35/005 B62D35/02 Y02T10/82 Y02T10/88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一形态的汽车的导风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是具备覆盖比车辆前部(2)的轮罩(8)靠近车辆前方的下表面开口的衬板延设部(9b)和安装于衬板延设部(9b)的导风板(20)的汽车(1)的导风板结构,导风板(20)形成为由借助螺栓以及树脂夹安装于衬板延设部(9b)的导风板基部(21)、和从导风板基部(21)的后端向车辆下方延伸设置且在车辆前后方向具有可挠性以及厚度的大致平板状的导风板主体(22)一体形成的结构,在导风板主体(22)的后表面上,在车宽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具备多个在车辆上下方向延伸且上端与衬板延设部(9b)的下表面抵接的后表面肋材(23)。

    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305225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810833985.4

    申请日:2018-0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其具有铰链柱(P),铰链柱(P)由加强件(11)加强,加强件(11)具有侧面部(11a)和从侧面部(11a)的前端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前表面部(11b),在侧面部(11a)上且对铰链安装部(22A、22B)分别进行加强的上侧角撑板(13)与下侧角撑板(14)之间,形成有第一加强筋部(41),在加强件(11)上且侧面部(11a)与前表面部(11b)的交界部位即角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从侧面部(11a)到前表面部(11b)向所述角部的内侧凹陷的第二加强筋部(51)。这样一来,就能够提高铰链柱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和正面碰撞时的耐变形性。

    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305225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810833985.4

    申请日:2018-0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其具有铰链柱(P),铰链柱(P)由加强件(11)加强,加强件(11)具有侧面部(11a)和从侧面部(11a)的前端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前表面部(11b),在侧面部(11a)上且对铰链安装部(22A、22B)分别进行加强的上侧角撑板(13)与下侧角撑板(14)之间,形成有第一加强筋部(41),在加强件(11)上且侧面部(11a)与前表面部(11b)的交界部位即角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从侧面部(11a)到前表面部(11b)向所述角部的内侧凹陷的第二加强筋部(51)。这样一来,就能够提高铰链柱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和正面碰撞时的耐变形性。

    车辆的上部车体构造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454703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052344.5

    申请日:2018-01-19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的上部车体构造,在从车辆侧方输入了规定以上的载荷的情况下,抑制中立柱向车厢内较大地进入,并且既能够防止顶棚加强件的变形,又能够使输入到车体的规定以上的载荷有效地分散到顶棚加强件。车体(1)的侧面部的顶棚侧轨部(2)和顶棚加强件(9)经由角撑(G)连结,由此,对于来自车辆侧方的载荷的输入,抑制中立柱部(4)向车内进入。由于在所述角撑(G)设置有凹口部(G17),所以从车辆侧方向所述中立柱部(4)输入了规定以上的载荷的情况下,抑制该中立柱部(4)向车厢内进入,并且所述角撑(G)通过顶棚侧轨部(2)的转动而弯折变形,防止伴随着该顶棚侧轨部(2)的转动的旋转力矩m作用于顶棚加强件(9)。

    车辆的上部车体构造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454703B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1810052344.5

    申请日:2018-01-19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的上部车体构造,在从车辆侧方输入了规定以上的载荷的情况下,抑制中立柱向车厢内较大地进入,并且既能够防止顶棚加强件的变形,又能够使输入到车体的规定以上的载荷有效地分散到顶棚加强件。车体(1)的侧面部的顶棚侧轨部(2)和顶棚加强件(9)经由角撑(G)连结,由此,对于来自车辆侧方的载荷的输入,抑制中立柱部(4)向车内进入。由于在所述角撑(G)设置有凹口部(G17),所以从车辆侧方向所述中立柱部(4)输入了规定以上的载荷的情况下,抑制该中立柱部(4)向车厢内进入,并且所述角撑(G)通过顶棚侧轨部(2)的转动而弯折变形,防止伴随着该顶棚侧轨部(2)的转动的旋转力矩m作用于顶棚加强件(9)。

    汽车的导风板结构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74306B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680002824.X

    申请日:2016-10-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35/005 B62D35/02 Y02T10/82 Y02T10/88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一形态的汽车的导风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是具备覆盖比车辆前部(2)的轮罩(8)靠近车辆前方的下表面开口的衬板延设部(9b)和安装于衬板延设部(9b)的导风板(20)的汽车(1)的导风板结构,导风板(20)形成为由借助螺栓以及树脂夹安装于衬板延设部(9b)的导风板基部(21)、和从导风板基部(21)的后端向车辆下方延伸设置且在车辆前后方向具有可挠性以及厚度的大致平板状的导风板主体(22)一体形成的结构,在导风板主体(22)的后表面上,在车宽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具备多个在车辆上下方向延伸且上端与衬板延设部(9b)的下表面抵接的后表面肋材(23)。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