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薄钢板边缘裂纹敏感性的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15505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410468843.4

    申请日:2014-09-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薄钢板边缘裂纹敏感性的评价方法,属于薄钢板成形性指标技术领域。所述高强度薄钢板边缘裂纹敏感性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建立钢球模胀形试验;然后,取单向拉伸应变状态试样进行钢球模胀形试验;接着,将试样边部铣边并打磨消除毛刺获得标准试样;继而,将标准试样进行钢球模胀胀形试验获得刚出现颈缩处的表面主应变值;其次,取板材进行切边,对样品进行钢球模胀,获得样品刚出现破裂处的表面主应变值;最后,将标准试样刚出现颈缩处的表面主应变值与样品刚出现破裂处的表面主应变值进行对比,判定钢板的边部裂纹敏感度。本发明高强度薄钢板边缘裂纹敏感性的评价方法可是对材料边部裂纹敏感性进行精确评价。

    一种基于时间的薄板成形极限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31332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236670.8

    申请日:2015-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间的薄板成形极限确定方法,属于冲压工艺技术领域。所述基于时间的薄板成形极限确定方法,包括建立钢球模胀形试验;对板材进行钢球模胀形试验,对胀形试样进行拍照,直至板材破裂;根据所拍照片获得试样刚出现破裂的前一帧图像,以破裂点为中心,在紧邻破裂点的附近选取区域,作为考察区域;得到考察区域的表面主应变平均值及表面次应变平均值;计算得出厚向主应变及厚向应变速率;根据厚向应变速率得到稳定阶段及失稳阶段的数据,将稳定阶段及失稳阶段的数据进行比对,得到成形极限点。本发明基于时间的薄板成形极限确定方法可以真实确定刚刚发生紧缩或开裂的极限应变,充分反应考察点的原位变形情况。

    提高440MPa级碳素结构钢加工硬化值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90312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221544.6

    申请日:2013-06-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440MPa级碳素结构钢加工硬化值的生产方法,利用传统碳素结构钢作冷轧基料,采用近完全奥氏体化的两相区加热获得80%-100%奥氏体,分两段冷却模式,变温过时效,最终获得金相图中面积分数为85-95%的多边形铁素体、金相图中面积分数为5-12%的渗碳体+粒状贝氏体混合物和金相图中面积分数为1-2%的马奥岛组织。该组织类型因为具有更纯净的先共析铁素体+低温转变硬质相,比传统再结晶退火碳素结构钢具有更好的加指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高440MPa级碳素结构钢加工硬化值的生产方法,获得的440MPa级碳素结构钢硬化指数可达到0.18-0.20。

    一种基于时间的薄板成形极限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31332B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510236670.8

    申请日:2015-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间的薄板成形极限确定方法,属于冲压工艺技术领域。所述基于时间的薄板成形极限确定方法,包括建立钢球模胀形试验;对板材进行钢球模胀形试验,对胀形试样进行拍照,直至板材破裂;根据所拍照片获得试样刚出现破裂的前一帧图像,以破裂点为中心,在紧邻破裂点的附近选取区域,作为考察区域;得到考察区域的表面主应变平均值及表面次应变平均值;计算得出厚向主应变及厚向应变速率;根据厚向应变速率得到稳定阶段及失稳阶段的数据,将稳定阶段及失稳阶段的数据进行比对,得到成形极限点。本发明基于时间的薄板成形极限确定方法可以真实确定刚刚发生紧缩或开裂的极限应变,充分反应考察点的原位变形情况。

    一种对等温时间不敏感的含铝复相钢及其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27953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310681210.7

    申请日:2013-12-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等温时间不敏感的含铝复相钢,所述复相钢成分包括C:0.15~0.17wt%、Si:0.10~0.20wt%、Mn:1.45~1.55wt%、P:≤0.015wt%、S≤0.005wt%、Al:1.20~1.40wt%、N:≤0.0060wt%,余量为Fe。还涉及一种对等温时间不敏感的含铝复相钢的生产方法,包括热轧步骤和冷轧步骤,其中热轧步骤包括将铁水经KR法脱硫处理、常规转炉炼钢、LF+RH法精炼处理、连铸、铸坯加热、粗轧、精轧、层流冷却、卷取为热轧卷;冷轧步骤包括热轧卷开卷、酸洗、冷连轧、卷取为冷硬卷;冷硬卷开卷、清洗、退火、镀锌、光整、卷曲。解决了TRIP钢和DP钢这两大类高强钢不能在同一系统生产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且生产的钢同时兼具DP和TRIP钢的性能特点。

    提高440MPa级碳素结构钢加工硬化值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90312B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310221544.6

    申请日:2013-06-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440MPa级碳素结构钢加工硬化值的生产方法,利用传统碳素结构钢作冷轧基料,采用近完全奥氏体化的两相区加热获得80%-100%奥氏体,分两段冷却模式,变温过时效,最终获得金相图中面积分数为85-95%的多边形铁素体、金相图中面积分数为5-12%的渗碳体+粒状贝氏体混合物和金相图中面积分数为1-2%的马奥岛组织。该组织类型因为具有更纯净的先共析铁素体+低温转变硬质相,比传统再结晶退火碳素结构钢具有更好的加指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高440MPa级碳素结构钢加工硬化值的生产方法,获得的440MPa级碳素结构钢硬化指数可达到0.18-0.20。

    一种高强度薄钢板边缘裂纹敏感性的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15505A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10468843.4

    申请日:2014-09-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薄钢板边缘裂纹敏感性的评价方法,属于薄钢板成形性指标技术领域。所述高强度薄钢板边缘裂纹敏感性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建立钢球模胀形试验;然后,取单向拉伸应变状态试样进行钢球模胀形试验;接着,将试样边部铣边并打磨消除毛刺获得标准试样;继而,将标准试样进行钢球模胀胀形试验获得刚出现颈缩处的表面主应变值;其次,取板材进行切边,对样品进行钢球模胀,获得样品刚出现破裂处的表面主应变值;最后,将标准试样刚出现颈缩处的表面主应变值与样品刚出现破裂处的表面主应变值进行对比,判定钢板的边部裂纹敏感度。本发明高强度薄钢板边缘裂纹敏感性的评价方法可是对材料边部裂纹敏感性进行精确评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