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控制包晶钢厚板坯窄面凹陷缺陷的保护渣

    公开(公告)号:CN101758174B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0910244374.7

    申请日:2009-12-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效控制包晶钢厚板坯窄面凹陷缺陷的保护渣。该保护渣组成元素成份的重量百分比为:CaO:38.02%~40.1%、SiO2:28.8~30.02%、CaF2:9.9~10.5%、Na2O:9.06~9.5%、MgO:1.55~1.93%、AL2O3:1.5~1.93%、Li2O:0.01~0.037%、MnO:0.035~0.053%。该保护渣具有良好的润滑性、铺展性;有较高的熔化速度,能够及时补充液渣的快速消耗;碱度较高,具有很强的吸附夹杂的能力;粘度适宜、析晶温度合理,对均匀缓缓起到重要的作用。浇注包晶钢厚规格板坯时使用此保护渣,大幅度减少由结晶器液面波动引起的卷渣缺陷,传热均匀性大大提高,铸坯表面质量良好。

    控制连铸坯表层凝固组织的二次冷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12953B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1010259985.1

    申请日:2010-08-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效控制连铸板坯表面凝固组织的二次冷却方法。连铸坯出结晶器后,在铸机垂直段以3~10℃/s冷速冷却,冷却时间为50~160S,在此时间对应的冷却区段内二冷水量增大为原来水量的2~5倍,即宽面水量为260~600L/min,窄面水量为50~125L/min。在铸机垂直段的强冷方式结束后在之后的冷却区段采用0.55~0.8L/kg比水量的二冷冷却方式。实践证明,该二冷模式下浇注的铸坯表层组织致密、晶粒尺寸为10~100um,晶界析出物较少且均匀,高温下原奥氏体晶界不明显,通过对钢的高温塑性测试发生钢的塑性明显改善,有助于消除铸坯裂纹缺陷。

    控制连铸坯表层凝固组织的二次冷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12953A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1010259985.1

    申请日:2010-08-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效控制连铸板坯表面凝固组织的二次冷却方法。连铸坯出结晶器后,在铸机垂直段以3~10℃/s冷速冷却,冷却时间为50~160s,在此时间对应的冷却区段内二冷水量增大为原来水量的2~5倍,即宽面水量为260~600L/min,窄面水量为50~125L/min。在铸机垂直段的强冷方式结束后在之后的冷却区段采用0.55~0.8L/kg比水量的二冷冷却方式。实践证明,该二冷模式下浇注的铸坯表层组织致密、晶粒尺寸为10~100um,晶界析出物较少且均匀,高温下原奥氏体晶界不明显,通过对钢的高温塑性测试发生钢的塑性明显改善,有助于消除铸坯裂纹缺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