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低碳钢顶渣氧化性稳定控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39337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10072370.1

    申请日:2020-0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低碳钢冶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低碳钢顶渣氧化性稳定控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大罐直径、渣厚计算渣量;计算公式如下:M=π×(D/2)2×H×p;M为渣量,kg;D钢水罐直径,m;H为渣厚,m;P为炉渣密度,kg/m3;2)根据渣中FeO含量、渣量和FeO含量控制目标值计算改质剂加入量;计算公式如下:Q=0.25×(W%‑5%)×M/40%;Q为改质剂加入量,kg;W%为进站渣中FeO含量,%;3)RH破空后加入计算量改质剂。能有效稳定控制RH顶渣氧化性,减少连铸絮流和降低钢中夹杂物含量。

    一种控制含铌钢增氮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19131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510358282.7

    申请日:2015-06-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含铌钢增氮的方法,在成品硫含量的基础上加0.002%~0.005%作为含铌钢脱硫目标;转炉合金电振加料速度2.5~3吨/min;出钢1/3~2/5时按锰铁-硅铁-铝锰铁顺序加入合金,锰铁加入量1.2~1.6kg/吨钢。LF炉加热前加入电石,之后加入白灰小粒、精炼渣及助熔渣,吹氩至电石熔化后降电极升温;采用6档短弧加热,氩气流量10~30Nm3/h,第一次升温后,如渣厚<150mm,往钢水罐内补加白灰,脱硫改质期间手动控制吹氩调节阀开度≤70%。本发明可稳定控制钢水氮含量,有效提高钢水质量,减少铸坯下线清角的罐数,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

    一种转炉出钢口里口工作层修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51359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385889.5

    申请日:2013-08-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炉出钢口里口工作层修补装置,包括安装把手、固定卡销、顶头、弹簧、弹簧固定卡片、拉筋和套管,所述的安装把手、弹簧固定卡片和拉筋焊接成一体,弹簧固定卡片两侧分别固定有弹簧,弹簧端部与顶头相连接,拉筋焊接在套管内壁,套管端部均匀分布三个固定卡销。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科学实用的特点,有效的缩短了出钢口里口工作层修补时间,延长了出钢口里口工作层使用寿命,降低了修补出钢口里口工作层物料使用量,减轻了现场员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出钢口里口工作层修补后的挡渣效果。

    一种转炉氧枪自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51352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386411.4

    申请日:2013-08-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炉氧枪自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自动化炼钢条件下,制定自动化炼钢氧枪自动控制枪谱;2)转炉正常冶炼时,氧枪自动控制方案是根据铁水硅含量制定的;3)计算出本炉次的等同硅含量;4)计算本炉次冶炼的铁水综合硅含量:综合硅含量%=等同硅%+铁水硅实际含量%;5)本炉次氧枪自动控制方案按照铁水综合硅含量进行控制。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自动化炼钢条件下通过含铁物料的使用,降低了冷料废钢的使用数量,同时由于含铁物料中含有一定量的FeO对于转炉冶炼过程化渣非常有利,通过含铁物料等同硅和铁水硅实际含量相结合制定的氧枪自动控制方案能够做到冶炼过程控制平稳,金属收得率高。

    提高真空循环脱气炉插入管寿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48246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810229738.X

    申请日:2008-12-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真空循环脱气炉插入管寿命的方法,通过对真空循环脱气插入管的设计与制作,改变锚爪的分布形式,消除插入管不同方向产生的应力,防止刚玉浇注料形成裂纹;通过对插入管实施在线热喷补与钢水顶渣热补相结合的修补方法,实现插入管寿命的提高;通过结合耐火材料与钢水间抗热镇与抗侵蚀的工艺研究,解决了生产超低碳钢插入管寿命低的问题。本发明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材质选配得当,维修方法科学,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应用它即节约了成本,又降低了维修费用,为企业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本发明适用于真空循环脱气生产的所有品种,尤其对生产100%超低碳钢品种效果更为显著。

    用中等厚度板坯连铸机生产低合金包晶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86205A

    公开(公告)日:2009-11-25

    申请号:CN200810011563.5

    申请日:2008-05-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中等厚度板坯连铸机生产低合金包晶钢的方法,包括下列工艺步骤:(1)转炉冶炼:出钢过程中增加钢水碱度,出钢后,进行顶渣改质,实现无渣出钢,出钢终点磷控制在成分范围内;其它成分低于上限值。(2)LF炉精炼:进行深脱氧,并采用氩气搅拌制度。(3)连铸:用中等厚度板坯连铸机连铸;采用熔化速度快的高碱度结晶器保护渣;并实现结晶器吹氩保护。本发明生产低合金包晶钢的方法减轻了连铸生产过程中由于包晶反应造成的液面波动现象,消除了低合金包晶钢铸坯表面纵裂和横向凹陷,铸坯合格率达100%,充分发挥了中等厚度板坯连铸机在高拉速下批量生产低合金包晶钢的能力。

    一种纯净钢及制造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096736A

    公开(公告)日:2008-01-02

    申请号:CN200610047098.1

    申请日:2006-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纯净钢及制造方法,它的化学成份为(重量百分比)C≤0.0030%,Si≤0.030%,Mn 0.10%-0.30%,P≤0.0030%,S≤0.0030%,Als0.01-0.06%,Ti≤0.09%,Nb≤0.05%,N≤0.0030%,O≤0.0030%,H≤0.0002%,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针对上述成分的纯净用钢采用如下的生产工艺路线:铁水脱硫→转炉冶炼→炉外精炼→中薄板坯连铸→直接热装→加热炉→粗轧→精轧→层流冷却→卷取→酸洗→冷轧→退火(→平整→剪切),本发明通过控制C、Mn、P、S、N、O、H等元素的合适含量,降低了钢中夹杂物含量,通过轧制温度、层流冷却速度、卷取温度的控制,使夹杂形态更细小、分散,成分分布更趋匀质,组织细化均匀,保证了综合性能。

    一种复合脱氧生产IF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87034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910002181.4

    申请日:2019-0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脱氧生产IF钢的方法,包括:一、转炉炼钢时,控制终点碳含量:0.03wt%~0.04wt%,终点氧含量≤700ppm,出钢温度1695~1720℃;出钢时底吹搅拌;二、RH真空处理时,抽真空2~3分钟时加入中碳锰铁;第一次定氧时如果氧含量≥450ppm,则加入硅铁平氧;第二次定氧时将氧含量控制在250~400ppm,加入脱氧铝和成分铝;然后加入成分合金,包括钛铁、硅铁及铌铁;净循环8分钟以上,破空,测温、取样、搬出。本发明采用复合脱氧方式,能够有效减少IF钢中Al2O3夹杂的产生,提高了IF钢的质量。

    一种控制含铌钢增氮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19131B

    公开(公告)日:2018-02-27

    申请号:CN201510358282.7

    申请日:2015-06-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含铌钢增氮的方法,在成品硫含量的基础上加0.002%~0.005%作为含铌钢脱硫目标;转炉合金电振加料速度2.5~3吨/min;出钢1/3~2/5时按锰铁‑硅铁‑铝锰铁顺序加入合金,锰铁加入量1.2~1.6kg/吨钢。LF炉加热前加入电石,之后加入白灰小粒、精炼渣及助熔渣,吹氩至电石熔化后降电极升温;采用6档短弧加热,氩气流量10~30Nm3/h,第一次升温后,如渣厚<150mm,往钢水罐内补加白灰,脱硫改质期间手动控制吹氩调节阀开度≤70%。本发明可稳定控制钢水氮含量,有效提高钢水质量,减少铸坯下线清角的罐数,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

    提高真空循环脱气炉插入管寿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48246B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0810229738.X

    申请日:2008-12-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真空循环脱气炉插入管寿命的方法,通过对真空循环脱气插入管的设计与制作,改变锚爪的分布形式,消除插入管不同方向产生的应力,防止刚玉浇注料形成裂纹;通过对插入管实施在线热喷补与钢水顶渣热补相结合的修补方法,实现插入管寿命的提高;通过结合耐火材料与钢水间抗热镇与抗侵蚀的工艺研究,解决了生产超低碳钢插入管寿命低的问题。本发明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材质选配得当,维修方法科学,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应用它既节约了成本,又降低了维修费用,为企业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本发明适用于真空循环脱气生产的所有品种,尤其对生产100%超低碳钢品种效果更为显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