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3065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748372.6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青岛哈尔滨工程大学创新发展中心 ,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一种水下大型平台声学就位系统及就位方法,涉及海洋测绘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复杂海态条件下的水下大型平台就位作业过程中平台位置获取精确度不高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将多个合作声信标安装在大型平台表面,以消除平台遮挡产生的声学测量盲区,将复杂海态时变特性影响的声速误差和合作声信标与水下大型平台的安装姿态误差作为未知量与水下大型平台待就位点的位置进行联合求解,消除了声学就位系统误差影响,实现了平台就位点三维位置的精确测量,比现有声学就位方法更稳健、精确度更高。本发明主要用于水下大型平台就位点位置和水下大型平台设备安装对接位置的精确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330650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748372.6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青岛哈尔滨工程大学创新发展中心 ,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一种水下大型平台声学就位系统及就位方法,涉及海洋测绘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复杂海态条件下的水下大型平台就位作业过程中平台位置获取精确度不高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将多个合作声信标安装在大型平台表面,以消除平台遮挡产生的声学测量盲区,将复杂海态时变特性影响的声速误差和合作声信标与水下大型平台的安装姿态误差作为未知量与水下大型平台待就位点的位置进行联合求解,消除了声学就位系统误差影响,实现了平台就位点三维位置的精确测量,比现有声学就位方法更稳健、精确度更高。本发明主要用于水下大型平台就位点位置和水下大型平台设备安装对接位置的精确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600598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510772726.1
申请日:2015-11-12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 ,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65H5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开合式履带张紧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撑框架、左右对称且可相对开合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两个第一履带系统、以及上下对称且可相对开合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两个第二履带系统;支撑框架中部设有相垂直交叉且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交叉位置形成夹持通道;两个第一履带系统于夹持通道相对两侧位于第一通道中,两个第二履带系统于夹持通道另相对两侧位于第二通道中,第一履带系统和第二履带系统分别相对开合以夹持管线。本发明中,通过四个履带系统的对称、相对可开合设置,可对通过其间的管线进行夹持;由于通过四个履带系统的同时夹持,使得被夹持管线受力更均匀,不易造成管线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205187499U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520901382.5
申请日:2015-11-12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 ,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65H5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开合式履带张紧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撑框架、左右对称且可相对开合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两个第一履带系统、以及上下对称且可相对开合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的两个第二履带系统;支撑框架中部设有相垂直交叉且连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交叉位置形成夹持通道;两个第一履带系统于夹持通道相对两侧位于第一通道中,两个第二履带系统于夹持通道另相对两侧位于第二通道中,第一履带系统和第二履带系统分别相对开合以夹持管线。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四个履带系统的对称、相对可开合设置,可对通过其间的管线进行夹持;由于通过四个履带系统的同时夹持,使得被夹持管线受力更均匀,不易造成管线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204866920U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20393890.7
申请日:2015-06-09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 ,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21D3/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校直器,包括调整管道曲率的校准机构、对所述管道施加反向弯矩的第一履带系统、以及上下设置以夹持所述管道的两个第二履带系统,所述第一履带系统、两个第二履带系统沿所述管道的行进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校准机构一侧;所述第一履带系统包括可上下运动的第一履带机构,每一所述第二履带系统均包括第二履带机构,两个所述第二履带机构可相向压合以夹持所述管道;且两个所述第二履带机构压合时中间形成的通道与所述校准机构上方的切线位于同一平面上。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卷管铺设中管道校直,便于拆装和运输,实现管道的连续、快速校直。
-
公开(公告)号:CN113294591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567714.0
申请日:2021-05-24
Applicant: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岛屿间海底管道拖拉钢缆的布置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完成:选择一侧岛屿布置线性绞车、地锚、钢缆滚筒等组成海底管道拖拽系统,另一侧岛屿布置为海管陆地接长场地;将陆地作业线侧绞车钢缆抽出,钢缆末端绑扎信标浮球放置于海底;将拖拽系统侧拖拉钢缆抽出,拖拉钢缆上绑扎拖拉浮筒以减轻钢缆在水中重量;拖拉钢缆拖拽至绞车钢缆信标浮球附近,捞起绞车钢缆与拖拉钢缆相连;通过陆地作业线侧绞车将拖拉钢缆索节头拖至该侧设计区域;释放张力,将拖拉索节头固定至作业线锚固点;过拖拽系统线性绞车拉紧拖拉钢缆,使其收紧并沿设计路由均布。本发明减少了施工周期大幅,保证了拖拉钢缆的布置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925490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205812.9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底管道回收工具控制系统,包括芯轴、球笼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芯轴一端的内部设有开口的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液压储能系统;球笼运动模块包括球笼以及带动球笼运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球笼连接并套设于芯轴的一端;控制模块套设于芯轴上并扣设于驱动组件上,芯轴上设有分别连通容纳腔和控制模块的第一控制油路,以通过外界输油或回油对球笼的运动进行液压控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海底管道回收工具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发明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针对海底管道回收工具作业对球笼的动作进行简单有效的控制,其水下控制操作简单,大大降低了回收过程中的危险性,提高了海底管道的回收效率和海上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633273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410837419.2
申请日:2014-12-29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高泰深海技术有限公司
IPC: F16L1/23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1/235
Abstract: 一种用于海底管道铺设过程中的旋转抑制装置,包括:一浮筒、安装在浮筒下面的一刚性攸克臂、与刚性攸克臂枢接、并能够转动的管体卡子,该管体卡子与海底管道紧固连接在一起;其中,该浮筒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一卸扣,位于上端的第一卸扣与环形漂浮缆相连;位于下端的第二卸扣通过一竖直缆与一索具相连;当海底管道发生旋转时,管体卡子与刚性攸克臂将随着海底管道一起旋转;该浮筒在管体卡子与刚性攸克臂、随着海底管道旋转至设定角度后,并对刚性攸克臂产生竖直向上的浮力,该浮力将产生一个抑制海底管道发生旋转的回复力矩,并迫使海底管道恢复到正常位置。本发明在海底管道发生旋转时,能够有效地产生回复力矩,从而达到抑制旋转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613234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20396.0
申请日:2015-01-15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L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1/166
Abstract: 一种深水管线弃管的回收方法,采用以下步骤:一,深水弃管准备;二,回收工具连接;三,移船,并将管线向船尾方向传送;四,将张力转移到弃管回收钢缆上;五,继续放缆,并向船头方向移船;六,继续放缆,铺管船向船头方向移船,将管线下放至海底;七,回收钢缆,并使弃管回收工具保持竖直状态;八,进行脱钩作业,并回收钢缆;九,准备收管作业;十,按弃管作业的相反过程进行收管作业。本发明不仅能够使深水管线回收更加方便快捷;而且,通过使用水下机器人进行管线回收操作,解决了深水区域对潜水员的限制,使管线回收的操作水域更深;大大节约海上施工时间,为深水油气田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5750916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282784.2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超大尺寸整体立管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立管安装方案设计与安装分析;S2、双方式整体立管测量校核;S3、整体立管甲板布置和预制技术;S4、整体立管吊装并精确就位。本发明规范了整体立管的安装流程,能够大大提高安装成功率,规避施工风险,为超大尺寸立管安装提供了可行性方案,填补了技术空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