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97445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910937843.7
申请日:2019-09-30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一种双层石墨烯膜LED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在LED芯片表面覆盖双层石墨烯膜制得,所述的双层石墨烯膜为钼氮掺杂石墨烯膜/铱银氮掺杂石墨烯膜,所述的钼氮掺杂石墨烯膜中碳:钼:氮的摩尔比为(90~110):(0.6~1):(1~1.5),所述的铱银氮掺杂石墨烯膜中碳:铱:银:氮的摩尔比为(90~110):(0.9~1.2):(0.6~1):(0.6~1)。本发明制备的双层石墨烯膜LED电极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热特性、透光特性和导电特性,具有很好的透光特性,适合用于作为发光面的大面积电极,进一步增强了电流传导能力。制备方法过程简单安全、所用设备和原料价格低廉,适合产业化大规模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06497553B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610814098.3
申请日:2016-09-0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C09K11/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Ho3+/Yb3+/Gd3+共掺杂氧化锌上转换发光材料及制备方法,以ZnO为基质,以稀土元素Ho3+、Yb3+、Gd3+为掺杂离子,其组成为,Zn1‑x‑y‑zHoxYbyGdzO。本发明稀土掺杂制备发光强度高的氧化锌上转换发光材料,其合成工艺简单,可重复性高,所用材料对环境友好,安全无毒,易于实现工业化的生产。同时通过改变Gd3+的掺杂浓度可以明显提高氧化锌的上转换发光强度,使得稀土掺杂氧化锌上转换发光材料发光强度强,可用于显示、照明、激光防伪等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05140274B
公开(公告)日:2018-02-06
申请号:CN201510496358.2
申请日:2015-08-1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ZnxAg(1‑x)NyO(1‑y)纳米阵列/Ag肖特基结及其制备方法,肖特基结包括半导体部分和金属部分,所述的半导体部分为ZnxAg(1‑x)NyO(1‑y)纳米阵列,所述的金属部分为Ag;按摩尔比计,ZnxAg(1‑x)NyO(1‑y)纳米阵列中x=0.80~0.99,y=0.01~0.15。对ZnxAg(1‑x)NyO(1‑y)纳米阵列进行一系列组合方案处理:先在氧气氛围中热处理,再用双氧水超声清洗,再进行紫外臭氧联合处理,最后再在氧气氛围中热处理。经过上述处理后在利用磁控溅射在ZnxAg(1‑x)NyO(1‑y)纳米阵列顶部镀上Ag,形成ZnxAg(1‑x)NyO(1‑y)纳米阵列/Ag肖特基结。对比测试表明,这一系列多步骤处理方案可以有效降低ZnxAg(1‑x)NyO(1‑y)纳米阵列/Ag肖特基结的反向漏电流和材料中的深能级杂质,提高ZnxAg(1‑x)NyO(1‑y)纳米阵列/Ag肖特基结的接触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590646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0893511.X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近紫外光激发的白光LED用蓝光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蓝光荧光粉的化学式为Ca4‑xZrGe3O12:xBi3+;其中,0.01≤x≤0.4。该方法的具体过程为:将含钙化合物、含锆化合物、含铋化合物、含锗化合物和助溶剂含硼化合物混合,在1300~1400℃下煅烧3~8h,冷却即得荧光粉。本发明采用非稀土元素离子作为激活剂,采用不含稀土元素的锗酸盐作为基质材料,二者协同配合,获得一种蓝光荧光粉Ca4‑xZrGe3O12:xBi3+(0.01≤x≤0.4),发出的蓝光发色稳定,流明效率高,不含稀土元素,降低了蓝色荧光粉居高不下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5140332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510496622.2
申请日:2015-08-1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H01L31/101 , H01L31/0256 , H01L3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ZnxAg(1-x)NyO(1-y)紫外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该紫外探测器为光电导型紫外探测器,光电导型紫外探测器包括设置在基底上的光敏层和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敏层中含有石墨烯和ZnxAg(1-x)NyO(1-y),按摩尔比计,x=0.40~0.99,y=0.01~0.60;制备方法包括石墨烯粉末与乙酸锌、硝酸银和乙酸铵混合溶液制成复合物胶体,随后将胶体旋涂、热处理、紫外臭氧联合处理和共溅射得到石墨烯-ZnxAg1-xNyO1-y紫外探测器。测试结果表明该石墨烯-ZnxAg1-xNyO1-y探测器对波长小于360nm的紫外光辐射具有良好的响应度和响应速度,是一种综合性能优秀的紫外探测器。
-
公开(公告)号:CN106544020A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610846700.1
申请日:2016-09-2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C09K11/7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11/779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银颗粒增强的稀土掺杂钨酸盐发光材料,化学组成为NaGd1-x-yErxYby(WO4)2:zAg,其中x、y、z分别是Er3+、Yb3+和Ag掺杂的摩尔百分数,0.5mol%≤x≤3.0mol%,0≤y≤20mol%,0<z≤2mol%。本发明利用纳米银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实现了钨酸盐发光材料发光强度的极大增强,随着银胶体量的加大,样品的荧光强度开始增加,绿光最大增益因子可以达到50%,同时本发明合成工艺简单,可重复性高,所用材料对环境友好,易于实现工业化的生产,可用于显示、照明、激光防伪等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05140274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496358.2
申请日:2015-08-1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ZnxAg(1-x)NyO(1-y)纳米阵列/Ag肖特基结及其制备方法,肖特基结包括半导体部分和金属部分,所述的半导体部分为ZnxAg(1-x)NyO(1-y)纳米阵列,所述的金属部分为Ag;按摩尔比计,ZnxAg(1-x)NyO(1-y)纳米阵列中x=0.80~0.99,y=0.01~0.15。对ZnxAg(1-x)NyO(1-y)纳米阵列进行一系列组合方案处理:先在氧气氛围中热处理,再用双氧水超声清洗,再进行紫外臭氧联合处理,最后再在氧气氛围中热处理。经过上述处理后在利用磁控溅射在ZnxAg(1-x)NyO(1-y)纳米阵列顶部镀上Ag,形成ZnxAg(1-x)NyO(1-y)纳米阵列/Ag肖特基结。对比测试表明,这一系列多步骤处理方案可以有效降低ZnxAg(1-x)NyO(1-y)纳米阵列/Ag肖特基结的反向漏电流和材料中的深能级杂质,提高ZnxAg(1-x)NyO(1-y)纳米阵列/Ag肖特基结的接触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97462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636407.3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H10F77/30 , H10F30/222 , H10F7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电探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石墨烯‑氧化铪界面层‑锗异质结光电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清洗锗片;采用真空薄膜溅射方式在预处理锗片的表面溅射氧化铪薄膜;在初步产品的氧化铪界面层上溅射生长绝缘层和正电极;翻面二次产品,并在二次产品的背面溅射背电极;将单层石墨烯利用电化学鼓泡法转移至三次产品的正电极上;退火处理,获得石墨烯‑氧化铪界面层‑锗异质结光电探测器。本发明通过引入氧化铪界面层的石墨烯/锗异质结光电探测器在理论上和实验上都展现出良好的可行性,并显著改善了光电探测器的性能,尤其是在降低暗电流、提高信噪比以及增强探测灵敏度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158860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428548.X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H05B47/105 , H05B47/165 , H05B47/175 , H05B47/155 , G06N3/02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照明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公路隧道自动照明系统,自动照明模块包括:传感器模块:用于通过地感线圈、红外对管传感器、光照强传感器获取隧道内环境数据;车辆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隧道内车辆的行驶情况,辅助照明系统的智能化调节;智能视频识别模块:用于通过摄像头采集的隧道内的实时图像信息进行车辆状态识别,与隧道内部灯光控制功能配合实现隧道内部灯光系统的智能调控;系统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各传感器和检测模块的数据,综合判断并执行相应的照明控制指令;物联网通信模块:收集所有模块产生的实时数据,上传到云端以及隧道管理系统,对隧道照明系统进行集中调度和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18158859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428545.6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H05B47/105 , H05B45/10 , H05B47/165 , H05B47/175 , H05B47/155 , G06N3/02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路智能照明控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缓解驾驶员疲劳的智能公路照明系统,包括:天气信息反馈模块,用于获取实时的天气数据;路况信息反馈模块,用于接收实时的路况信息;路况预测和优化模块,用于根据预测结果进行智能优化路灯照明;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获取的原始天气数据进行处理和解析;自适应照明模块,用于在一定范围之内的光谱调制,根据实时收集的数据,不断优化照明模式,实现自适应调节,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分析,预测未来的交通流量、光照变化等情况,并提前调整路灯亮度和色温,为驾驶员提供更加舒适的驾驶环境,挖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信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