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锁型防滑螺丝及其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88197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551718.8

    申请日:2018-05-3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锁型防滑螺丝及其操作方法,包括:螺丝本体、内部推杆和锁舌;螺丝本体的外周壁上加工有外螺纹,螺丝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轴向的第一通孔,螺丝本体的设有螺纹部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相连通;第一通孔内滑动安装有内部推杆,第二通孔内滑动安装有锁舌,内部推杆轴向贯穿螺丝本体,内部推杆的外壁能够将锁舌的外端推出第二通孔,锁舌的外端能够通过第二通孔并顶在安装在螺丝本体上的螺母的内壁上;内部推杆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凹槽,锁舌的内端能够退入环形凹槽中。本发明的自锁型防滑螺丝具有防滑、防松的功能,无需额外添加止漏绳和防松垫圈,组装或拆卸效率高,使用方便。

    一种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22591B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710199183.8

    申请日:2017-03-2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根据沥青面层施工单元过程的不同,将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划分为场地堆料、集料上料、集料加热、沥青加热、沥青混合料拌合、运输、摊铺、碾压共8个单元,碳排放来源界定为机械设备与运输车的使用所产生的能源消耗碳排放、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在高温状态下的碳排放两部分;本发明在节能减排与低碳环保的时代背景下,根据施工单元过程及碳源的不同建立了相应的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计算公式,并对碳排放量进行分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沥青面层碳排放评价方法,为今后沥青面层施工过程由高碳排放向低碳排放模式的转变指明了研究方向,对缓解温室效应和推进低碳型公路的研究进程意义重大。

    一种抽屉式烘箱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270660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324040.5

    申请日:2017-05-08

    Applicant: 长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6B9/06 F26B2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抽屉式烘箱装置,包括箱体,箱体两侧的内壁由上到下设有若干对滑槽,每一个滑槽的外端均设有与滑槽在同一水平线上的第一钢轮,第一钢轮固定在箱体的内侧壁上,第一钢轮的下方设有挡杆,挡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箱体两侧的内壁上;还包括托盘,托盘的后部对称设有可沿滑槽往返移动的第二钢轮,托盘的下方设有第一挡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托盘不能从烘箱中拉出太多而造成操作人员取物时被烫伤的问题,本发明能够方便待烘干物的取放与托盘位置的固定,加快了工作效率,也避免了取烘箱内物品时因托盘大部分在烘箱内而易造成手臂烫伤的危险。

    一种多功能混合料拌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984226A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710233606.3

    申请日:2017-04-1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混合料拌和装置,在主轴顶端通过旋转轴安装有驱动电机,在驱动电机端部通过偏心座安装有搅拌叶,能够有效实现搅拌叶自转搅拌的时候公转搅拌,使搅拌更加充分均匀,通过搅拌桶旋转杆右端部设置旋转把手,通过电机抬起把手将驱动电机旋转到水平位置,通过可伸缩搅拌叶伸入搅拌桶,在驱动电机侧面设置水箱,通过出水管连接到弧形进水槽,进而至搅拌桶内,很好地解决了拌和完成后混合料卸料复杂的问题,并完成在拌和无机结合料混合料过程中加水的目的,从而达到混和料拌和高效、均匀的目的。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实现搅拌沥青混合料与无机结合料混合料同台操作的目的,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种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22591A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710199183.8

    申请日:2017-03-2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根据沥青面层施工单元过程的不同,将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划分为场地堆料、集料上料、集料加热、沥青加热、沥青混合料拌合、运输、摊铺、碾压共8个单元,碳排放来源界定为机械设备与运输车的使用所产生的能源消耗碳排放、沥青及沥青混合料在高温状态下的碳排放两部分;本发明在节能减排与低碳环保的时代背景下,根据施工单元过程及碳源的不同建立了相应的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计算公式,并对碳排放量进行分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沥青面层碳排放评价方法,为今后沥青面层施工过程由高碳排放向低碳排放模式的转变指明了研究方向,对缓解温室效应和推进低碳型公路的研究进程意义重大。

    一种高速公路回转车道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435142U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420869811.0

    申请日:2014-12-3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nventor: 戴学臻 董桂贝

    Abstract: 一种高速公路回转车道,包括距离高速公路出入口1km-2km的第一回转车道和第二回转车道,第一回转车道和第二回转车道对称分布在收费站两侧,第一回转车道、第二回转车道的入口连通高速公路主干道的一个方向,经高速公路主干道下方,出口接入高速公路主干道的另一个方向。本实用新型的回转车道简单合理,容易实施,为高速公路上需要掉头或驶过出入口的出行者提供了方便,提高了高速公路出入口的安全性和灵活性,而且没有改变原高速公路交通组织方式。驾驶员在高速公路上驶过出口后,继续向前行驶,可进入回转车道掉头,进入主干道另一个方向,从该方向出口驶出高速公路,解决了在高速公路上回转掉头以及驶过出入口后的回转掉头的问题。

    一种带有非机动车专用相位的信号灯

    公开(公告)号:CN204695563U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20397164.2

    申请日:2015-06-10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非机动车专用相位的信号灯,包括用于获取非机动车排队长度感应信号的感应线圈,以及在交叉口上方安装的带有非机动车专用相位的交叉口信号灯,感应线圈埋设在道路交叉口每个进口道的非机动车道前端,并与处理器相连,处理器用于判断排队长度与设定值的大小,并在排队长度大于或等于设定值时发出增加非机动车专用相位的指令;处理器与用于执行指令的信号配时模块相连,信号配时模块与交叉口信号灯相连。本实用新型能够判断非机动排队长度与设定值的大小并对信号配时进行调整,便于非机动车通过,而不影响主线机动车车流的速度,同时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进行有效隔离,有效提高交叉口不同交通流的分离,提高运行效率。

    一种便携式防撞毁拦车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538709U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720161608.1

    申请日:2017-02-22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防撞毁拦车装置,包括上位机、电动伸缩杆、支撑杆、转轴器、警示标、底座及控制器;支撑杆的下端通过转轴器固定于底座上,电动伸缩杆的一端与支撑杆上端的侧面相连接,警示标粘贴于电动伸缩杆另一端的侧面,底座的上表面设有喇叭及电源开关,支撑杆的侧面设有超声波测距仪、超声波测速仪、闪烁指示灯以及用于检测车辆车牌信息的车牌识别系统,超声波测距仪的输出端及超声波测速仪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动伸缩杆的控制端、闪烁指示灯的控制端及喇叭的控制端相连接,车牌识别系统的输出端与上位机的输入端相连接,底座的底部设有若干脚轮,该装置具有具备移动及防撞的特性。

    水泥路面基层材料水平冲刷仪

    公开(公告)号:CN203658190U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320892650.2

    申请日:2013-12-3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泥路面基层材料水平冲刷仪,包括水箱、高度可调节的支座和设置在支座上的夹具,支座安装在一个容器中,容器底面开设有通孔,通孔下方贯通连接有集水器,在通孔上安装有过滤筛;集水器通过管道与一个水泵连接,所述的水箱设置在夹具的上方,水箱与水泵连接;水箱的底端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上安装有高压调速器,高压调速器与设置在夹具顶面的喇叭管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水泥路面基层材料水平冲刷仪测试水泥路面基层材料的抗冲刷性能,能充分模拟脱空积水混凝土路面板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产生微挠曲变形挤压水流水平径向冲刷基层顶面细料,与脱空未裂水泥路面基层冲刷环境相似,可以评定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的抗冲刷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