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50849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110348839.4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482 , G06F9/451 , G06F11/36
Abstract: 本方案涉及一种用户对汽车交互界面的内隐态度测试方法,可准确快速地确定用户对汽车人机界面的真实喜憎态度。该方法包括:在确定各被试者处于驾驶模拟场景下,针对目标界面方案中的各目标界面分别输出第一阶段任务和第二阶段任务;记录各被试者所耗费的第一时长、第二时长、第三时长、第四时长;以及记录各被试者视线离开道路的第一总时长和第二总时长;基于第一时长、第一总时长、第三时长和第二总时长,判断目标界面方案的界面安全指标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在判断出目标界面方案的界面安全指标符合安全标准时,基于第二时长和第四时长,确定目标被试者对目标界面方案的内隐态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296974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609699.1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前大灯结构疲劳寿命分析方法,包括:步骤1a、路谱数据采集与校正;1b、对校正后路谱进行简化、校准;步骤2、分别模拟冬季和夏季的环境温度,对前大灯开灯与不开灯两种工况下的内部温度场进行仿真,得到四种情况下的前大灯温度场数据;通过市场调研结果确定开灯和不开灯的时间比例,建立温度场组合数据;步骤3、建立前大灯总成有限元模型,输入各零部件热物性和力学特性,对各结构之间相互接触和装配关系进行定义,导入温度场组合数据,施加路谱激励,计算一个循环内车灯总成结构的热机耦合应力应变响应,并通过疲劳分析软件计算得到前大灯热机疲劳寿命。本发明能够在设计阶段预测汽车前大灯的疲劳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707698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114724.4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 , G06F18/213 , G06F18/23 , G06F18/213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驾驶风格分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其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确定不同驾驶场景下的驾驶样本数据的特征向量;基于至少两类驾驶风格的初始分类标签,对初始分类标签所对应的驾驶样本数据的特征向量求取平均值;以至少两类驾驶样本数据的特征向量的平均值作为聚类模型的初始聚类中心,分别利用至少三种聚类模型对驾驶样本数据进行聚类,得到每一驾驶样本数据的分类标签;基于每一驾驶样本数据的分类标签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从至少两类驾驶风格的初始分类标签中,确定每一驾驶样本数据的目标分类标签。本申请采用的驾驶风格分类方法,扩充了驾驶风格标签的分类数目,提高了不同驾驶场景下的驾驶风格分类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296974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609699.1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前大灯结构疲劳寿命分析方法,包括:步骤1a、路谱数据采集与校正;1b、对校正后路谱进行简化、校准;步骤2、分别模拟冬季和夏季的环境温度,对前大灯开灯与不开灯两种工况下的内部温度场进行仿真,得到四种情况下的前大灯温度场数据;通过市场调研结果确定开灯和不开灯的时间比例,建立温度场组合数据;步骤3、建立前大灯总成有限元模型,输入各零部件热物性和力学特性,对各结构之间相互接触和装配关系进行定义,导入温度场组合数据,施加路谱激励,计算一个循环内车灯总成结构的热机耦合应力应变响应,并通过疲劳分析软件计算得到前大灯热机疲劳寿命。本发明能够在设计阶段预测汽车前大灯的疲劳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3050849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348839.4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482 , G06F9/451 , G06F11/36
Abstract: 本方案涉及一种用户对汽车交互界面的内隐态度测试方法,可准确快速地确定用户对汽车人机界面的真实喜憎态度。该方法包括:在确定各被试者处于驾驶模拟场景下,针对目标界面方案中的各目标界面分别输出第一阶段任务和第二阶段任务;记录各被试者所耗费的第一时长、第二时长、第三时长、第四时长;以及记录各被试者视线离开道路的第一总时长和第二总时长;基于第一时长、第一总时长、第三时长和第二总时长,判断目标界面方案的界面安全指标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在判断出目标界面方案的界面安全指标符合安全标准时,基于第二时长和第四时长,确定目标被试者对目标界面方案的内隐态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932404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928767.X
申请日:2023-07-26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1/36 , G06Q10/063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汽车远程控制系统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包括:针对汽车远程控制系统,建立每个评价维度对应的一级指标,并建立每个要素项对应的二级指标;获取对每个二级指标的评价结果,并根据评价结果,生成针对每个二级指标的第二评价得分;根据第二权重分配结果,对每个一级指标对应的二级指标的第二评价得分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每个一级指标的第一评价得分;根据第二权重分配结果,对每个一级指标的第一评价得分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汽车远程控制系统的系统评价得分,实现了通过对评价的分析来衡量汽车远程控制系统的效果,进而发现、定位汽车远程控制系统中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54016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486690.1
申请日:2023-11-08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8/20 , A61B5/0205 , A61B5/11 , A61B5/00 , G06F18/214 , G16H5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眩晕等级评估方法、眩晕缓解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眩晕等级评估方法包括:获取多组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包括与用户相关的生理数据和行为数据,以及车辆数据;基于多组第一数据,以及与多组第一数据一一对应的多个眩晕等级,构建第一矩阵;从多个第一数据中确定出与眩晕等级相关的第二数据;基于第二数据对第一矩阵进行调整,得到第二矩阵;基于第二矩阵对眩晕等级评估模型进行模型训练;基于训练好的眩晕等级评估模型对车内用户的眩晕等级进行评估。本发明能够提高车内人员的眩晕等级评估的准确性,为后续制定缓解措施提供了依据,进一步提高乘坐舒适性和驾驶安全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