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镁、镍共掺杂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32516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044886.0

    申请日:2022-08-2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镁、镍共掺杂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正极活性材料和复合在正极活性材料表面的包覆材料,正极活性材料包括磷酸锰铁锂基体和共掺杂于磷酸锰铁锂基体中的镁和镍,所述镁的掺杂重量百分比为0.5~3%,所述镍的掺杂重量百分比为0.5~3%。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锂源、磷源、铁源、锰源、镁源、镍源溶于溶剂中并不断搅拌,滴加碳源,直至搅拌成凝胶状;S2,对凝胶状混合物进行烘干,得到干凝胶;S3,将干凝胶置于保护气氛中进行煅烧,得到碳包覆的镁、镍共掺杂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镁和镍分别取代了部分的锂和铁,通过不同位置的取代在磷酸锰铁锂材料中形成缺陷及杂质能级,镁和镍协同作用,改善磷酸锰铁锂的导电性。

    一种锂离子电池注液量的判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9889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76656.5

    申请日:2023-03-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注液量的判定方法。判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化成后的电芯进行恒流充电至电压上限,计算获得恒流充电容量;将经过恒流充电后的电芯进行恒压充电至电流下限,获得恒压充电容量;根据所述恒流充电容量和恒压充电容量,计算获得恒流充电比;根据恒流充电比与恒流充电比预设阈值,计算获得注液量判定参数,将注液量判定参数与注液量判定参数预设阈值进行比较,以判定锂离子电池的注液量是否足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电芯注液量判断方法存在不准确,以及操作繁琐、费时费力的问题。

    一种极柱与顶盖的连接结构及动力电池

    公开(公告)号:CN217544766U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21330561.4

    申请日:2022-05-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极柱与顶盖的连接结构及动力电池,包括顶盖板、绝缘件、密封圈、顶盖绝缘支架、极柱和极柱转接片,绝缘件的中心开设有第一通孔,顶盖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顶盖绝缘支架上开设有第三通孔,顶盖绝缘支架的上表面与顶盖板的下表面贴合,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对应;所述极柱、绝缘件和顶盖板一体注塑连接;绝缘件位于第二通孔内且顶部边缘径向延伸,形成支撑在顶盖板上表面的绝缘台;极柱呈T形,极柱的水平部压在绝缘件的顶面,极柱的竖直部穿过第一、第二、第三通孔,且与顶盖绝缘支架的下表面齐平,并与极柱转接片的上表面焊接。本实用新型能提升电池包Z向空间利用率,提高装配效率,同时使极柱的装配尺寸精度更易控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