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03684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57092.9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重庆杰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德阳万航模锻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9/02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温合金锻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合于高温合金锻模的可换保护壳的设计方法,包括通过改进后的物理基础实验,构建可换层锻造系统的传热模型、可换层锻造过程热力耦合有限元模拟模型和锻模可换层的综合模拟模型,基于上述模型通过实验,探究可换层参数、边界条件对可换层变形行为的影响规律,最后根据影响规律以锻件尺寸要求和锻件微观组织为目标,得到可换参数和边界条件的优化组合,建立可换层制造使用参数和边界条件的设计规则;本发明基于金属保护壳锻模保护技术,根据锻模分区的制造思想,提出了一种可更换保护壳的设计方法,从而在锻造过程中提高高温合金锻件质量、延长锻模寿命、降低锻模成本,适用于高温合金锻造。
-
公开(公告)号:CN114433677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052205.9
申请日:2022-01-1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重庆杰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德阳万航模锻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大型锻件煨弯工装,包括工装上模和工装下模,工装上模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底座上的凸头部,并且沿凸头部的圆弧结构设置有固定成形坯料的限流槽,使得工装上模在坯料成形的过程中能平稳的向下推压成形坯料,限流槽的两侧侧壁结构相同,由三段独立的凸形挡板相互连接构成;工装下模包括成形部,成形部为两端高中间低的凹形带状结构,与工装上模的凸头部相对应。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大型锻件煨弯工装,能将大型锻件在传统自由锻煨弯处理过程中的多次弯曲、拍平、再弯曲等工序整合成一次成型的过程,使大型复杂形状的成形坯料不仅能一次性成形且成型形状的精确度好、一致性高和成形火次低,在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67048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26671.6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德阳万航模锻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铝合金大锻件热处理数值模拟领域,公开了一种预测不同淬火工艺处理后合金热变形行为的方法。本申请对铝合金锻件淬火模拟中变形行为预测常用的Arrhenius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考虑淬火冷却过程及变形条件影响的修正Arrhenius本构模型。本申请修正后的模型根据真实情况将热变形临界激活能假定为受淬火冷却转变程度、变形温度与速率影响的函数。引入淬火因子作为中间量以建立激活能演化函数,实现对合金在不同淬火冷却工艺后变形所需临界激活能的演化特性的描述,最终实现对不同淬火冷却工艺、不同变形条件下铝合金热变形行为的精确预测,从而减小对锻件热处理残余应力的预测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653275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550288.9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泰州市扬帆车件有限公司 , 重庆杰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渝鑫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杂模具型腔电弧增材轨迹生成方法,对电弧增材目标模型进行分层切片,获得增材型腔截面多边形数据;将最大包络矩形在横向和纵向上等分为m行n列,得到最大包络矩形的背景网格;使用符号距离函数计算背景网格节点的水平集函数值,当背景网格节点在截面多边形内部时水平集函数值为正,否则为负值;计算该函数的最大值ψmax,并在[0,ψmax]按照间距为填充间距L进行等分,得到一个等分序列,遍历该序列中的每个元素,获取该元素对应的水平集函数等高线,该等高线即为对应复杂截面等距偏移一定距离的增材轨迹。本发明避免了多边形交、差并集等复杂的多边形运算,极大简化了复杂截面轮廓等距增材轨迹生成过程,提高了电弧增材制造增材轨迹生成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20368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57285.4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重庆杰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9/02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温合金锻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温保护壳及锻造基体的使用寿命预测方法,包括利用稳态实验法构建传热模型、利用金属弯曲实验结合传热模型构建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利用摩擦磨损实验构建磨损计算模型并结合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构建可换层综合模型;进行高温合金锻造缩比实验,建立可换层和锻模基体的有限元模型,最后基于上述得到的模型构建可换层的寿命预测模型和使用可换层的锻模基体的寿命预测模型;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高温保护壳及锻造基体的使用寿命预测方法,能够预测保护壳以及锻模基体的寿命,保证锻造工艺安全高效进行,适用于高温合金锻造。
-
公开(公告)号:CN113478170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949951.3
申请日:2021-08-1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冶金辊道表面再制造的焊锻复合工艺及装置,包括以下步骤:先对辊道进行前处理,再对辊道进行多材料电弧增材焊接;当焊接形成的焊道冷却到预设温度时,锻打装置开始工作,对冷却到预设温度的焊道区域进行锻打;最后再对修复后的辊道进行焊后处理、精加工,即实现辊道表面再制造。焊枪和锻打装置在轨道上按相同速度移动,辊道通过机头驱动绕其轴线转动,从而在辊道圆周面上以螺旋线的形式满焊设定厚度的焊材。焊枪位于辊道轴线上方并竖直朝下,锻打装置的锻打方向水平朝向辊道轴线。本发明能够有效实现辊道表面精整和堆积材料组织及成分的均匀化,提高辊道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5283942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210747135.9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四川鸿舰重型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轧辊制造及修复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制造并预处理轧辊辊芯,所述轧辊辊芯为新制辊芯或者采用待修复轧辊制成;预热轧辊辊芯,同时烘干焊丝和焊剂;采用低碳合金焊丝堆焊打底层;堆焊过渡层,所述过渡层均匀覆盖打底层,所述过渡层材料中包含的C元素、Fe元素和Ni元素等元素含量值介于工作层材料与打底层材料对应元素的含量值之间;采用Ni基材料堆焊工作层;堆焊工艺层;对堆焊完成后的轧辊进行焊后热处理;对工艺层进行机加工。采用本发明所述的轧辊制造及修复方法,能大幅提高轧辊的使用寿命,降低堆焊材料成本,同时还能保证堆焊工作层的性能,提高表面硬度,有效改善轧辊表面的加工性能,降低机轧辊加工的难度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28394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747135.9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轧辊制造及修复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制造并预处理轧辊辊芯,所述轧辊辊芯为新制辊芯或者采用待修复轧辊制成;预热轧辊辊芯,同时烘干焊丝和焊剂;采用低碳合金焊丝堆焊打底层;堆焊过渡层,所述过渡层均匀覆盖打底层,所述过渡层材料中包含的C元素、Fe元素和Ni元素等元素含量值介于工作层材料与打底层材料对应元素的含量值之间;采用Ni基材料堆焊工作层;堆焊工艺层;对堆焊完成后的轧辊进行焊后热处理;对工艺层进行机加工。采用本发明所述的轧辊制造及修复方法,能大幅提高轧辊的使用寿命,降低堆焊材料成本,同时还能保证堆焊工作层的性能,提高表面硬度,有效改善轧辊表面的加工性能,降低机轧辊加工的难度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478170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110949951.3
申请日:2021-08-1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四川鸿舰重型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重庆杰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佛思坦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冶金辊道表面再制造的焊锻复合工艺及装置,包括以下步骤:先对辊道进行前处理,再对辊道进行多材料电弧增材焊接;当焊接形成的焊道冷却到预设温度时,锻打装置开始工作,对冷却到预设温度的焊道区域进行锻打;最后再对修复后的辊道进行焊后处理、精加工,即实现辊道表面再制造。焊枪和锻打装置在轨道上按相同速度移动,辊道通过机头驱动绕其轴线转动,从而在辊道圆周面上以螺旋线的形式满焊设定厚度的焊材。焊枪位于辊道轴线上方并竖直朝下,锻打装置的锻打方向水平朝向辊道轴线。本发明能够有效实现辊道表面精整和堆积材料组织及成分的均匀化,提高辊道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5512421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0955805.6
申请日:2015-12-1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86 , B21J13/02 , G06F17/5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锻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锻模制造前采用如下步骤设计锻模:a、建模;采集大型锻模的数据建立大型锻模的3D有限元模型和2D有限元模型;b、划定锻模的复合强化区;将温度变化量ΔT>50℃的锻模区域划分为复合强化区;c、复合强化区的材料预选;选取屈服强度σs(Tmax1)满足σ(Tmax1)≤σs(Tmax1)-σn的材料作为复合强化区的预选材料,其中σn为锻打第n件锻件时模具上的累积应力;d、复合强化区的材料筛选;筛选出3~5种临界点Ac1接近H13钢的临界点Ac1的材料;e、确定复合强化区的材料;选取加工相对较容易的材料作为复合强化区的材料。本发明的大型锻模的制造方法具有设计科学,能够降低加工难度,有利于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