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oronoi多孔结构智能生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07280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727064.6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Voronoi多孔结构智能生成方法,涉及面向3D打印的多孔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包括:生成与目标三维实体模型对应的离散点组;根据离散点组生成对应的Voronoi多孔结构模型,并确定Voronoi多孔结构模型的适应度;根据适应度对离散点组中的离散点进行筛选以得到筛选后的离散点,并基于筛选后的离散点组生成新的离散点组;利用新的离散点组重新跳转至根据离散点组生成对应的Voronoi多孔结构模型的步骤,并统计Voronoi多孔结构模型的迭代生成次数;判断迭代生成次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并基于判断结果确定目标Voronoi多孔结构模型。本申请经过Voronoi多孔结构模型的多次迭代优化得到力学性能优秀的目标Voronoi多孔结构模型,从而能够满足Voronoi结构对力学性能的需求。

    一种自动磨削分区加工力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78990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111509797.4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磨削分区加工力控方法,获取工件各个位置的磨削余量,磨削余量不同因而施加的法向磨削力也不相同,根据磨削余量确定法向磨削力;对整个工件生成磨削路径,并设定磨削力偏差阈值;将整个磨削路径划分为若干个独立加工的磨削区域,保证同一磨削区域内的法向磨削力的偏差范围在磨削力偏差阈值之内,也即在对工件磨削加工时,同一磨削区域施加的法向磨削力偏差很小;按照生成的磨削路径进行磨削加工;该方法避免了由于闭环响应周期问题导致磨头未在理论刀位点上执行力控调节,从而产生过磨、欠磨现象,提升复杂曲面工件的磨削加工精度。本发明利用阻抗控制模型控制机器人施加的法向磨削力的大小,从而进一步提升磨削加工精度。

    一种工件坐标系的标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780698B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010716548.1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工件坐标系的标定方法,包括对已夹持在夹具上的工件与所述夹具进行测量得到工件测量数据与夹具测量数据;根据所述工件测量数据,采用六点迭代法得到所述工件的实际坐标系,并将所述工件的实际坐标系与所述工件的理论坐标系重合;根据所述夹具测量数据,拟合得到所述夹具的实际坐标系;将与所述工件的实际坐标系重合的所述工件的理论坐标系经移动变换后与所述夹具的实际坐标系重合。该方法能够对复杂曲面工件的工件坐标系进行精确标定。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工件坐标系的标定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均具有上述技术效果。

    一种基于web建模的数据同步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831260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669530.0

    申请日:2020-07-1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web建模的数据同步方法,包括:接收终端的协作建模任务;根据所述协作建模任务确定对应的用户权限工作集;接收终端的增量数据;其中,所述增量数据为基于所述用户权限工作集范围内对模型的编辑数据;将所述增量数据发送至协同终端,并利用所述增量数据对所述协同终端的模型进行融合。本申请借助于服务器,能够实现各终端建模的同步性,突破不同终端建模对于时间、空间及硬件性能的限制,满足多任务在不同终端并发执行的数据传输和管理需求,提高建模效率。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web建模的数据同步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服务器,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一种基于云服务技术的三维CAD建模方法、装置、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765507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1055304.7

    申请日:2019-10-3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云服务技术的三维CAD建模方法、装置、系统及一种云端服务器和客户端,该方法应用于预先部署CAD环境的云端服务器,包括:接收草图绘制参数;根据草图绘制参数进行草图运算,在绘制平面生成对应的二维草图;接收客户端转发的用户录入的三维操作参数,并基于三维操作参数在所述二维草图上进行三维特征运算,生成离散后三维点及法矢信息;将离散后三维点及法矢信息返回至客户端,以便客户端根据离散后三维点及法矢信息渲染生成三维CAD模型。由上可知,本申请利用云端服务器接收客户端转发的草图绘制参数以及三维操作参数,避免了对具有庞大安装包的CAD进行下载的过程,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种物联网机器人的加工仿真方法、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757457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1055293.2

    申请日:2019-10-3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物联网机器人的加工仿真方法、装置、系统及一种客户端和云端服务器,该方法应用于客户端,包括:获取目标工件模型、实际工件模型,以及加工参数,并发送至预先部署CAD内核环境的云端服务器中;接收云端服务器返回的根据目标工件模型、实际工件模型和加工参数得到的加工代码,根据机器人加工代码进行机器人加工仿真,并在三维显示区域生成仿真后的物联网机器人。由上可知,本申请避免采用复杂的UG或SolidWorks进行二次开发,且能够部署运行到互联网中,无需安装特定的软件,可以在客户端访问服务器远程操纵机器人进行加工仿真,实现传统互联网与嵌入式的有机结合,提高了便利性和易用性。

    一种自动化砂带磨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238736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609717.9

    申请日:2019-0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化砂带磨削装置,包括固定磨头、浮动磨头和用以向固定磨头和浮动磨头择一地提供转动力的电机组件,与电机组件传动连接有第一传动箱,与第一传动箱传动连接有第二传动箱和第三传动箱,第二传动箱与固定磨头之间传动安装有第一离合器,第三传动箱与浮动磨头之间传动安装有第二离合器;还包括用以标定固定磨头、浮动磨头和机器人坐标位置的标定组件;还包括与机器人、电机组件、标定组件、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相连的控制电路。上述自动化砂带磨削装置,可以利用不同磨头完成多道加工工序,避免了重复定位和换刀所导致的定位及装夹误差,保证了工件加工一致性,提高了加工精度及加工效率,延长了砂带的使用寿命。

    一种物料传输机构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312056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161259.2

    申请日:2018-0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料传输机构,其导轮用于将细长杆工件沿工件轴向传送,该导轮安装在导轮支架上,导轮支架与液压缸相连接,可通过液压缸的动作控制导轮组的旋转,在工件大头经过时避让工件大头。本方案能够根据物料的直径变化自动避让和回复,从而提高了效率,保证物料表面加工质量。

    一种双伺服电机开式砂带磨头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41864B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610505072.0

    申请日:2016-06-2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伺服电机开式砂带磨头控制方法,磨头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第一砂带盘、第二砂带盘和运动控制器,运动控制器控制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的正转与反转,实现砂带对待磨削件的处理,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的相对位置根据砂带运动方向进行收卷电机和放卷电机的切换;所述第一砂带盘和第二砂带盘的相对位置根据砂带运动方向进行收卷砂带盘和放卷砂带盘的切换。该方法中,收卷电机和放卷电机的切换方式提高了单次砂带使用长度,从而提高了寿命。

    一种叶片极薄边缘机器人高精度磨抛轨迹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92520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394808.3

    申请日:2022-1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叶片极薄边缘机器人高精度磨抛轨迹规划方法,涉及智能制造领域,首先根据待加工叶片边缘各区域曲率差异极大且不同曲率半径各个区域上的加工余量分布极不均匀的特点,将待加工叶片边缘分为不同的待加工区域,充分考虑了叶片极薄边缘大曲率变化对磨抛效果的影响;并且还确定各个刀触点的法向量和切向量,在当前确定的刀触点的法向量与上次确定的刀触点的法向量的夹角大于预设角度时修改当前确定的刀触点的法向量使夹角小于预设角度,充分保持磨具与工件最佳的接触姿态已达到最佳的磨抛效果;最终根据材料去除率分别求解刀具在各待加工区域的刀触点的驻留时间并转化为刀具在刀触点的进给速度,实现对极薄叶片的边缘的高精度磨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