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可拆式长续航齿轮无线多维信号监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5684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050779.6

    申请日:2025-01-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体可拆式长续航齿轮无线多维信号监测系统,属于齿轮试验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包括齿轮箱、与齿轮箱固定连接的测试装置、用于采集齿轮箱信号的传感器、WiFi中继器和上位机;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应变片和振动传感器;齿轮箱包括待测传动轴和设置在待测传动轴上的待测试验齿轮,测试装置与待测试验齿轮端面贴合同轴心固定于待测试验齿轮上,且测试装置与待测试验齿轮端面贴合采用分体式固定连接,便于测试装置在狭小齿轮箱空间中的拆卸与安装,后续出现故障时无需拆卸传动轴也能进行快速的分块维修;温度传感器、应变片、振动传感器和测试装置内置电路板实现温度、应力、扭矩、振动信号和电量信息的采集,实现信号的增强、稳定与汇集。

    一种基于Web的齿轮无线振动信号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111700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311768587.6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Web的齿轮无线振动信号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属于齿轮试验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包括试验齿轮、用于给试验齿轮加载的压头、吸附在试验齿轮上的测试装置、用于接收测试装置测试数据的服务器以及用户端,测试装置包括装置壳体以及放置于装置壳体内且与装置壳体导线连接的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有WIFI模块和加速度传感器,服务器搭载有LabVIEW程序,通过电路板上的WIFI模块,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试验人员无需一直待在试验现场且无需现场布置信号线;将测试装置吸附在试验齿轮上,较传统的齿轮箱振动信号监测方法更准确,有效避免了振动信号在传递过程中的衰减,更利于监测微小振动信号。

    一种超高速多类型小型航发附件机匣试验台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213814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130865.5

    申请日:2023-09-0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速多类型小型航发附件机匣试验台结构,包括安装在地平铁上的框架状试验台安装机架、固定安装在试验台安装机架上的超高速增速齿轮箱以及分别安装在超高速增速齿轮箱两侧的试验台驱动电机和平行轴附件机匣,试验台驱动电机与超高速增速齿轮箱之间通过高速联轴器Ⅰ连接,超高速增速齿轮箱与平行轴附件机匣通过高速联轴器Ⅱ连接,试验台安装机架下侧的地平铁上固定安装有相交轴附件机匣,超高速增速齿轮箱与相交轴附件机匣通过高速联轴器III连接;解决现有的试验台仅可试验一类机匣,航发附件机匣试验台不能兼容多类型航发附件机匣试验,试验台的改造成本高且多次改造会造成精度降低的问题。

    一种考虑加工误差概率分布的行星滚柱丝杠分组选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10111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984857.0

    申请日:2023-08-0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加工误差概率分布的行星滚柱丝杠分组选配方法,包括:构建装配件的关系矩阵,根据装配件的关系矩阵获取装配件敏感度;基于信噪比对装配件敏感度进行分析,确定分组基准公差;根据实际加工误差统计分析结果,利用初始分组方法生成初始选配方案;构建非支配排序的遗传优化算法;构建以分组合格率及分组剩余率为目标的优化函数;基于分组基准公差,根据非支配排序的遗传优化算法和以分组合格率及分组剩余率为目标的优化函数对初始选配方案进行分组区间优化,得到关键公差设计方案;基于加工误差概率分布的仿真装配验证,对关键公差设计方案进行分组选配设计。本发明解决了行星滚柱丝杠公差宽度与加工精度不匹配的问题。

    一种基于预喷丸处理的渗碳层深度提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10933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0078908.9

    申请日:2022-01-2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预喷丸处理的渗碳层深度提升的方法,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喷丸工艺参数设计与确定、Almen试片喷丸强度准备,确认工艺参数、根据Almen试片测量的弧高度与时间关系曲线,确认喷丸强度及喷丸覆盖率所需时间,并进行相应的喷丸处理、对预喷丸处理后的零部件进行渗碳/渗氮‑淬火‑回火等热处理工艺处理。本发明的方法能使得硬化层深度大幅度提升,并且表面产生一定的硬度提升效果,从而有效的增加热处理效果,为抗疲劳设计制造提供技术支撑。

    一种基于预喷丸处理的渗碳层深度提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10933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78908.9

    申请日:2022-01-2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预喷丸处理的渗碳层深度提升的方法,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喷丸工艺参数设计与确定、Almen试片喷丸强度准备,确认工艺参数、根据Almen试片测量的弧高度与时间关系曲线,确认喷丸强度及喷丸覆盖率所需时间,并进行相应的喷丸处理、对预喷丸处理后的零部件进行渗碳/渗氮‑淬火‑回火等热处理工艺处理。本发明的方法能使得硬化层深度大幅度提升,并且表面产生一定的硬度提升效果,从而有效的增加热处理效果,为抗疲劳设计制造提供技术支撑。

    一种行星滚柱丝杠公差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87717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356711.9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种行星滚柱丝杠公差优化设计方法,包括步骤:基于行星滚柱丝杠的结构及传动原理,确定在传动过程中影响行星滚柱丝杠传动精度的主要误差因素;基于主要误差因素,构建以行程精度和轴向间隙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优化目标的约束条件;针对零件设计参数对行星滚柱丝杠行程精度及轴向间隙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利用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零件的加工难易度;利用几何平均数构造权系数,建立各设计参数的权重表达式,对行星滚柱丝杆进行公差分配;采用fmincon算法对轴向间隙的适应度函数进行优化求解,并输出结果。本发明提供的行星滚柱丝杠公差优化设计方法,可在满足相应技术指标的前提下,设计出合理的零件尺寸公差值。

    一种考虑温度效应的塑料齿轮加速疲劳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10973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079348.4

    申请日:2021-01-2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温度效应的塑料齿轮加速疲劳试验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不同温度下疲劳试验数据或疲劳仿真分析,得到在温度T和循环应力S下塑料齿轮疲劳寿命;2、确定等效损伤因子D与温度T和循环应力S的关系;3、采用数据拟合的方式获得等效损伤因子D与疲劳寿命N之间的关系;4、求取在温度T和循环应力S作用下的塑料齿轮损伤演化方程;5、选取恒载荷疲劳试验与阶梯式加速疲劳试验中任一种进行试验。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将温度、载荷双因素损伤变量等效为单一损伤因子,构建塑料材料损伤‑寿命方程,能确定塑料齿轮在运行温度和载荷共同影响下疲劳失效,且所得结果准确,降低塑料齿轮疲劳试验成本。

    一种考虑温度影响的塑料齿轮接触疲劳寿命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44044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911291721.1

    申请日:2019-12-1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温度影响的塑料齿轮接触疲劳寿命评估方法,步骤如下:步骤1、依据标准测试塑料温度相关力学行为;步骤2、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塑料热弹塑性本构方程,并编写ABAQUS的子程序UMAT;步骤3、采用计算或者试验确定塑料齿轮运转过程中的温度;步骤4、在ABAQUS平台上建立二维齿轮完全热力耦合接触有限元模型;步骤5、根据材料试验参数,拟合随温度变化的极限拉伸应力方程,同时根据拉伸屈服极限与疲劳参数之间的转换关系,得到塑料疲劳参数;步骤6、使用Brown-Miller多轴疲劳准则计算塑料齿轮疲劳寿命。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解决了塑料齿轮在运行温度影响下的接触疲劳失效问题。

    一种表面硬化齿轮磨损及疲劳失效竞争机制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99559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170770.5

    申请日:2018-10-0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硬化齿轮磨损及疲劳失效竞争机制分析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齿轮副弹流润滑或混合润滑的接触分析模型;2、进行次表面材料点的应力历程分析,求解复杂多轴应变历程;3、估算轮齿材料抗拉强度、疲劳强度和材料参数;4、估算齿轮表面粗糙度在滚动接触历程中的磨损深度,预估表面形貌级粗糙度RMS的演变过程;5、估算齿轮接触疲劳寿命;6、估算齿轮在不同阶段磨损过程中产生的疲劳损伤累积;7、得到最终疲劳损伤累积分布。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能有效预估齿轮接触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与表面形貌演化、接触疲劳寿命和损伤累积量分布,分析接触疲劳失效形式变化及出现位置,为齿轮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依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