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494849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1910012715.1
申请日:2019-01-07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学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状态调控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中的双向升降压电路与电池单体及外部电子设备电性连接,使电池单体经双向升降压电路与外部电子设备传输电能信号;控制电路与电池单体及外部电子设备电性连接,以采集第一电压数值及第二电压数值;控制电路与通讯电路电性连接,以通过通讯电路与主控设备进行信息交互;控制电路与双向升降压电路电性连接,以生成充放电升降压信号并发送给双向升降压电路进行均衡升降压处理,或生成容错隔离信号并发送给双向升降压电路进行容错隔离。所述装置可在电池单体的充放电过程中进行效率高且能耗低的电压均衡管控,并可针对匹配的电池单体进行容错隔离,以提高电池系统的稳定工作时长及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0460086B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1910856460.7
申请日:2019-09-11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抑制混合多馈入直流换相失败的附加控制方法,其步骤:根据直流输电系统结构,建立常规直流输电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柔性直流和常规直流联络线之间传输的功率方程,并修改功率方程;利用修改后的功率方程得到混合多馈入系统的数学模型;搭建混合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模型;测量逆变侧交流母线的电压信号;经过微分环节后与电压给定值作差得到电压偏差量;经过死区环节和PI控制器得到无功功率偏差;将无功功率偏差叠加到柔性直流的无功功率主控制器上,从而抑制混合多馈入直流后续换相失败。本发明在混合多馈入直流系统受端发生故障时,能迅速提升无功功率进行补偿,维持换流母线电压稳定;不仅节省了投资,而且控制效果更佳。
-
公开(公告)号:CN110112979B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910399476.X
申请日:2019-05-14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学院
IPC: H02P21/20 , H02P25/022 , H02P6/18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标幺化的永磁同步电机无权重系数预测转矩控制方法,其步骤为:采样k时刻的永磁同步电机的三相电流、角速度和转子位置角,并通过坐标变换得到输出电流和等效反电动势;根据电压源逆变器的开关状态计算输出的电压矢量和定子电压,并根据定子电压预测k+1时刻的输出电流、定子磁链以及定子磁链幅值和转矩;再利用定子磁链幅值和转矩计算转矩目标函数和定子磁链目标函数及其各自对应的标准差,进而得到新的目标函数;最后,将最小的目标函数对应的电压矢量用于控制永磁同步电机。本发明通过对转矩和磁链目标函数进行标准差标幺化,实现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无权重系数预测转矩控制,简化系统复杂度,降低转矩纹波,提高转矩控制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418374B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810133339.7
申请日:2018-02-09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学院
IPC: H02K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栅形弱磁调速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它包括设置在电机气隙内的栅形调磁机构,栅形调磁机构包括与电机转轴同轴设置的外层筒和内层筒,外层筒和内层筒通过导磁性的叶片连接;外层筒或内层筒中的一个保持固定,另一个通过牵引架与电机转轴连接,且牵引架与电机转轴的连接处设有轴向调节结构;上述保持固定的外层筒或内层筒称之为固定筒,与牵引架连接的内层筒或外层筒称之为活动筒;轴向调节结构可实现在电机转轴上的轴向位移,进而通过牵引架带动与之连接的活动筒移动,活动筒移动实现其与固定筒之间的径向间距调整,从而改变电机气隙内的空气高度,实现电机气隙的磁阻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09492274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234236.6
申请日:2018-10-23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辅助动力单元工作点优化方法及装置,涉及电动汽车辅助动力的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待优化辅助动力单元工作点的可行区域,其中,可行区域为待优化辅助动力单元的发动机转速和待优化辅助动力单元的发电机转矩所围成的区域;在可行区域内,基于4个优化目标确定待优化辅助动力单元的最优工作点。该方法能够以发动机转速和发电机转矩为寻优变量,以油电转换成本、碳氢化合物排放量、一氧化碳排放量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为优化目标,确定待优化辅助动力单元的最优工作点,缓解了现有技术中辅助动力单元工作点的选取存在优化目标单一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526002A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710556789.2
申请日:2017-07-10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学院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同心松弛原理的HVDC线路故障测距方法,用以解决HVDC直流线路故障快速定位问题。本发明采用线路两端的电压信号经小波包分解的低频分量数据进行瞬时能量比值的确定,据此构造瞬时能量比值和故障距离的测距函数,从而实现故障的定位。本发明受量测噪声的影响较小,同时能够避免故障过渡电阻的影响;由于不需要测量行波到达测量端的时间,因此不受同步时钟的影响;采用排列熵差比的指标来控制测距函数计算的启停,可以避免非故障情况下扰动的影响。本发明简单易实现,能够准确实现直流线路故障定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鲁棒性;对直流线路故障测距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849733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154706.7
申请日:2017-03-15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7/797 , H02J3/01 , H02J3/38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网不平衡下双向AC/DC变换器故障容错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步骤如下,步骤S1,构造开关状态Si;S2,获取输出电压矢量Uj与开关状态Si的表达式;S3,构造功率预测模型;S4,计算有功功率的补偿值pcom和无功功率的补偿值qcom;S5,构造评价函数g;S6,初始化;S7,采集变量值;S8,计算当前开关状态下输出电压Uj;S9,计算功率预测值;S10,计算有功功率的补偿值pcom和无功功率的补偿值qcom;S11,计算价值函数g;S12,比较价值函数g与比较变量m的大小,并将最小值赋值给比较变量m;S13,判断并输出。本发明直接输出最优开关驱动控制信号,无需正负序电流分离控制及PWM调制信号,易于实现,且能够降低并网电流谐波含量,消除有功功率脉动,提高了并网电能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787874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153630.6
申请日:2017-03-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7/48 , H02J3/38 , H02M1/12 , H02M2001/0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洁能源发电并网逆变器有限状态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步骤如下,步骤S1,定义开关状态Si;S2,获取输出电压Uj与开关状态Si的表达式;S3,构造功率预测模型;S4,构造价值函数g;S5,初始化;S6,采集电网电压和输出电流;S7,计算当前开关状态下输出电压Uj;S8,计算第一次功率预测值;S9,计算第二次功率预测值;S10,计算价值函数g;S11,比较价值函数g与比较变量m的大小,并将最小值赋值给比较变量m;S12,判断并输出。本发明通过对输出功率进行两步预测,超前计算出最优电压矢量,对算法延时进行有效补偿,减小延时对系统性能产生的影响。加入延时补偿后,当采样频率较高时,本发明控制策略能够显著减小功率波动和降低并网电流谐波畸变。
-
公开(公告)号:CN110690770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911066869.5
申请日:2019-11-04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定子开槽永磁电机复数气隙相对磁导及其磁场的求解方法,首先考虑定子开槽效应,建立复数气隙相对磁导与气隙磁密之间的关系;然后,以电机一个齿距为求解模型,在极坐标系下建立气隙和磁极区域的拉普拉斯方程,得到气隙和磁极区域的磁场通解;再利用槽口表面与铁心齿尖边角区附近磁场发散的数学规律,在槽口区域设置边界条件,求解出复数气隙相对磁导的径向分量和切向分量;最后,计算定子开槽时内转子、外转子永磁电机的有槽气隙磁密,有限元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本发明解决了齿槽效应对气隙磁场径向和切向方向上的影响,准确计算不同极槽配合下齿槽效应对永磁电机的径向和切向气隙磁场分布,具有较好的简捷性和通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301983B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811283531.0
申请日:2018-10-31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两级储能高起动转矩的电机结构,包括机壳,机壳中部设有电机,电机两端设有输出轴,机壳两侧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上均设有电磁阀,进气口内设有涡轮风扇I,出气口内设有涡轮风扇II,涡轮风扇I和/或涡轮风扇II套设在输出轴上,涡轮风扇I和涡轮风扇II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机壳上;所述机壳上活动设有拨动杆,拨动杆与传动装置相连接,传动装置两端分别与涡轮风扇I和涡轮风扇II的另一端相配合,传动装置与输出轴相连接,输出轴与飞轮储能装置相连接。本发明通过检测腔内气压以及根据不同状态的需求,控制进出气口开闭与高速飞轮的协同工作,实现储能的最大化,保证有需要时提供最大的输出力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