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3168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20203.7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贵州省生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菌种发酵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羊肚菌液体菌种发酵的装置,包括外罐体,外罐体顶壁固定连接有显示控制器,外罐体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用于做圆周摆动的摆动组件,摆动组件顶部转动连接有内罐体,内罐体顶壁固定连接有通气组件和与通气组件连通的补料组件,通气组件和外罐体内顶壁铰接,摆动组件与显示控制器信号连接;内罐体侧壁顶部连通有进料管,内罐体内底壁开有出料口,出料口上设有出料阀,出料口连通有出料管,出料管另一端穿过外罐体。本装置通过摆动内罐体并带动通气组件和补料组件的运行,为发酵液深层持续快速地通入除菌空气,结合搅拌、补料的方式高效加快菌种增殖速率,提高羊肚菌菌种生产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25640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377518.2
申请日:2023-10-23
Applicant: 贵州省生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捷的鲜艳乳菇菌根苗的人工制备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所述人工制备方法包括将超声处理后的苗木放入培养基质中,将鲜艳乳菇菌剂分层接种在所述苗木根部,对接种后的苗木进行培育,获得所述鲜艳乳菇菌根苗的步骤。本发明使用PBS缓冲液制备鲜艳乳菇菌剂,并将其保存在聚丙烯棕色试剂瓶,使菌剂便于长途运输,并降低污染率,通过优化接种方法和营养液的配方,使菌种能够在基质中快速萌发生长,并增加菌种与苗木根部接触面积。本发明的方法操作便捷,有效提高了菌根苗的合成率和生产效率,对促进鲜艳乳菇菌根的市场化运作和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467638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111596895.6
申请日:2021-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监控动态过程的菌菇、苗木立体培育装置,涉及菌菇、苗木培养与人工智能交叉的领域,针对现有的无法根据种植的需求量调整菌菇种植、苗木培育支撑板的层数,较为不便,并且浪费空间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立体培育箱,所述立体培育箱的左侧壁前侧合页连接有箱门,所述立体培育箱的内壁底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杆。通过设置有液压杆,很好的改变培养槽的位置,并通过培养槽很好的对菌菇进行覆土种植,更好的在有效的空间内种植更多的菌菇,并且可以根据需求改变菌菇覆土种植的空间利用率,设置了内置探头,自动监控并采集菌菇、苗木生长全过程图像;根据采集的图像,智能精准判定生长阶段,自动发出指令。
-
公开(公告)号:CN114467638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596895.6
申请日:2021-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监控动态过程的菌菇、苗木立体培育装置,涉及菌菇、苗木培养与人工智能交叉的领域,针对现有的无法根据种植的需求量调整菌菇种植、苗木培育支撑板的层数,较为不便,并且浪费空间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立体培育箱,所述立体培育箱的左侧壁前侧合页连接有箱门,所述立体培育箱的内壁底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杆。通过设置有液压杆,很好的改变培养槽的位置,并通过培养槽很好的对菌菇进行覆土种植,更好的在有效的空间内种植更多的菌菇,并且可以根据需求改变菌菇覆土种植的空间利用率,设置了内置探头,自动监控并采集菌菇、苗木生长全过程图像;根据采集的图像,智能精准判定生长阶段,自动发出指令。
-
公开(公告)号:CN114711093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326538.6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贵州省生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冬小包脚菇原种培养基及培养方法;本申请研究得到了一种冬小包脚菇原种培养基,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干重):木屑75‑80%,麦粒15‑20%,石灰2‑4%,复合肥1‑3%。其适宜用于冬小包脚菇原种培养阶段,用该培养基培养时,冬小包脚菇菌丝吃料快、健壮、发达且浓密度高,气生菌丝发达,容易形成菌核且数量多,解决了传统栽培菌种吃料慢、培养周期长、制种繁琐且周期长、易老化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892425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330508.4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贵州省生物研究所
Abstract: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榛子半无菌苗的快速培育方法,包括:S1.除去空瘪、霉烂的种子,得到待处理种子。S2.将待处理种子放入第一浸泡液中浸泡22‑25h,得到第一处理种子。S3.将第一处理种子放入第二浸泡液中浸泡100‑140min,得到第二处理种子。S4.将第二处理种子清洗干净后用消毒液进行表面消毒,得到消毒种子。S5.将消毒种子轻微破口后再用消毒液进行第二次消毒,得到预处理种子。S6.将预处理种子播种后进行田间管理,得到榛子半无菌苗。本发明显著降低了榛树种子的出苗时间,从现有技术的6个月左右降低至25天左右。且本发明榛子种子的发芽率高、出苗整齐,便于育苗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6363645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263366.7
申请日:2023-03-17
Applicant: 贵州省生物研究所
IPC: G06V20/69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V10/34 , G06V10/426 , G06V10/44 , G06V10/56 , G16B25/20 , C12Q1/6895 , C12Q1/6858 , G01N21/84 , G01N21/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子标记鉴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白色黑木耳及其分子标记鉴定方法。本发明通过提取白色黑木耳分子标记影像特征方法考虑了物体识别过程中像素位置所起到的作用,选取了对识别贡献更大的边缘和边缘附近的像素,刨除了大部分平坦区域的像素,提取更加准确;同时,通过对白色黑木耳分子标记影像特征进行识别方法可以提取白色黑木耳分子标记影像的连通性、孔洞等全局拓扑特征,增强白色黑木耳分子标记影像识别模型对噪声的鲁棒性,并且对旋转具有良好的不变性。通过将卷积特征和矢量化拓扑特征进行自适应融合,得到的融合特征能全面的实现对白色黑木耳分子标记影像的表达,提高白色黑木耳分子标记影像识别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317279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559608.4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贵州省生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黑乳菇伴生真菌齿梗孢霉菌的优质培养基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及重量分数:葡萄糖3‑5g、蔗糖3‑5g、麦芽糖3‑5g、酵母浸粉3‑5g、蛋白胨1‑2g、氯化钙0.5‑1g、氯化铁0.5‑1g、磷酸二氯钾0.25‑0.5g、磷酸二氢铵0.25‑0.5g、柠檬酸0.1‑0.2g、硫酸镁0.15‑0.3g、维生素B1 0.01‑0.05g、琼脂10‑20g、水800‑1000ml;通过该培养基配方对黑乳菇进行分离培养,可以大幅度提高齿梗孢霉菌的分离成功率,分离获得的齿梗孢霉菌可用于促进黑乳菇与植物幼苗结合形成菌根,扩大植物根系吸收面积,间接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和子实体的形成,实现黑乳菇的仿生态栽培,在造林绿化的同时布局野生菌,发展林下经济。
-
公开(公告)号:CN119265047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575836.4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贵州省生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菌株黑孢霉菌及其应用,一种新菌株黑孢霉菌,保藏编号为CGMCC No.41569,于2024年9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所述黑孢霉菌为W18菌株的菌剂,所述黑孢霉菌在制备植物生长促进剂上进行应用所述黑孢霉菌在植物上应用包括下述步骤;S1、孢子悬浮液制备:将菌株接种于PDA培养基上,培养至完全产孢,刮取孢子,使用调解液制备孢子悬液;S2、育苗:将植物种子提前使用无菌去离子水浸泡一天,再用50‑70℃无菌水浸泡1.5‑3h;S3、移苗。本申请能够显著提高植物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以及生长素含量,对植物有促生作用,是一株性状优良,在农业上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205899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263364.8
申请日:2023-03-17
Applicant: 贵州省生物研究所
IPC: G06T7/00 , A01G18/00 , G06T7/194 , G06V10/44 , G06V10/764 , G06T7/11 , G06V10/77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鉴定评价黑木耳种质资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快速准确鉴定评价黑木耳种质资源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对黑木耳母种图像进行分割方法能够准确分割黑木耳母种图像;同时,通过对黑木耳种质资源进行保存方法提取了种子入库前检测的所有主要信息,并与实际工作流程密切结合,大大提高了黑木耳种质资源处理的效率和正确率。通过以黑木耳种质资源的份信息为起点启动黑木耳种质资源的清理、质检、计数、含水量检测和分装流程,在上述流程执行过程中并行录入采集信息,解决了由于采集信息的录入耗时较长导致延误后续流程的问题,提高了黑木耳种质资源的保存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