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活性氢氧化镍纳米片的快速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44546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457643.5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许昌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活性氢氧化镍纳米片的快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将1mmol硝酸镍溶解在50毫升水中,直至形成透明的硝酸镍溶液,然后将1mmol硼氢化钠完全溶解在20毫升水中,将溶解完全的硼氢化钠缓慢滴加至硝酸镍溶液中,滴加过程中持续搅拌,滴加完成后静置1~48小时,直至反应过程不再有气泡溢出,所获得的沉淀开始为黑色,静置1‑48小时后会转变为绿色氢氧化镍沉淀,其优点在于在制备过程在水溶液中可以快速反应生成氢氧化镍纳米片,无需加热处理,可规模化制备,在室温下即可获得。如果不选用带硝酸根的镍盐,也可通过选用带硝酸根的水溶性盐作为硝酸根引入剂(如硝酸钾、硝酸钠等)。

    一种多层薄膜材料空间充放电效应模拟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13083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786658.5

    申请日:2020-08-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薄膜材料空间充放电效应模拟试验方法,针对热控等薄膜材料中导电层/介质层相结合的结构特点,综合考虑了薄膜材料导电层对空间低能电子屏蔽效应、以及高能电子强穿透特性,采用蒙特卡洛方法计算获得介质层的电子沉积最小能量和最大能量值,并以此为依据分析现有的空间电子能谱环境,构建影响介质层充放电效应的有效电子能谱,最终获得模拟试验中的辐照电子能量和束流密度,采用电流探头与示波器相结合方法测试薄膜材料静电放电特性,从而建立多层薄膜材料空间充放电效应模拟试验方法,解决了多层薄膜材料空间充放电效应的模拟试验参数的选取问题,为其空间环境适应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一种基于原位生成钛酸铅薄膜的CsPbBr3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30532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239142.2

    申请日:2023-03-13

    Applicant: 许昌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原位生成钛酸铅薄膜的CsPbBr3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该太阳能电池,由导电基底层、电子传输层、钛酸铅层、CsPbBr3钙钛矿层、碳层组成,其中:所述钛酸铅层的厚度为10‑30nm;所述电子传输层材质为二氧化钛;所述钛酸铅层通过在二氧化钛层上旋涂醋酸铅溶液后再热处理制备得到。该CsPbBr3太阳能电池中,在TiO2电子传输层表面原位生长钛酸铅铁电薄膜层,有利于充分发挥钛酸铅的铁电性增强电池的内建电场以提高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减少载流子复合的现象,从而提高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且电池结构能级匹配性好,电池各层的稳定性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91065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01339.4

    申请日:2021-10-15

    Applicant: 许昌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加工方法,该加工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石墨、粘结剂与添加剂进行搅拌混合获得石墨负极浆料,然后将硅碳复合材料、粘结剂与添加剂搅拌混合获得硅碳负极浆料,将石墨负极浆料通过涂抹装置在负极集流体铜箔上涂敷形成石墨负极涂层,烘干,然后将硅碳负极浆料通过涂抹装置在石墨负极涂层涂敷形成硅碳负极涂层,烘干,在硅碳负极涂层上再涂敷一层石墨负极涂层,烘干,此时将膜片经辊轧、分切得到负极片;在滑架移动的同时将负极集流体铜箔表面的灰尘杂质吹去,对负极集流体铜箔表面进行清洁,保证后续的涂层沾附牢固。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加工用粉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756310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1064113.7

    申请日:2019-11-04

    Applicant: 许昌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加工用粉碎装置,包括粉碎箱、固定架、研磨箱、投料口、分离器、分散盘、研磨组件、碾压组件、承重板、出料组件和支撑腿,所述粉碎箱的内部顶部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固定架,且固定架的顶部中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研磨箱,所述研磨箱的顶部外侧设置有投料口,且投料口通过焊接与粉碎箱的顶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研磨箱的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分离器,且分离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分散盘,所述研磨箱的顶部设置有研磨组件;该电极材料加工用粉碎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在使用时,能够将原料进行研磨细化,再通过碾压辊对研磨后的原料进行二次碾压,从而有利于提高原料的粉碎效果。

    一种多层薄膜材料空间充放电效应模拟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13083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010786658.5

    申请日:2020-08-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薄膜材料空间充放电效应模拟试验方法,针对热控等薄膜材料中导电层/介质层相结合的结构特点,综合考虑了薄膜材料导电层对空间低能电子屏蔽效应、以及高能电子强穿透特性,采用蒙特卡洛方法计算获得介质层的电子沉积最小能量和最大能量值,并以此为依据分析现有的空间电子能谱环境,构建影响介质层充放电效应的有效电子能谱,最终获得模拟试验中的辐照电子能量和束流密度,采用电流探头与示波器相结合方法测试薄膜材料静电放电特性,从而建立多层薄膜材料空间充放电效应模拟试验方法,解决了多层薄膜材料空间充放电效应的模拟试验参数的选取问题,为其空间环境适应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一种三角塔锥状Ni3S2.9均质超晶格薄膜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544768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910743498.3

    申请日:2019-08-13

    Applicant: 许昌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角塔锥状Ni3S2.9均质超晶格薄膜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利用硫粉和NaOH水溶液之间的简单化学反应,制得多硫化物浅黄色碱性水溶液(含有Na2S、Na2S2、Na2S3),然后与镍箔进行水热反应,通过调控水热反应的温度,实现S2掺杂原子在Ni3S2晶格中的均衡分布,最终获得S2掺杂的Ni3S2.9超晶格薄膜电极材料,化学组成为Ni3(S)1.1(S2)0.9。制备的Ni3(S)1.1(S2)0.9超晶格呈多阶的三角塔锥状结构,均匀生长在镍箔基底上,其超晶格结构由周期性交替的Ni‑S和Ni‑S2原子层构成。本发明用水作为反应介质,没有用到任何有机溶剂、添加剂及表面活性剂,属于环境友好型反应。因为原料易得、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湿化学法获得高附加值的超晶格产品,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一种三角塔锥状Ni3S2.9均质超晶格薄膜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544768A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10743498.3

    申请日:2019-08-13

    Applicant: 许昌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角塔锥状Ni3S2.9均质超晶格薄膜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利用硫粉和NaOH水溶液之间的简单化学反应,制得多硫化物浅黄色碱性水溶液(含有Na2S、Na2S2、Na2S3),然后与镍箔进行水热反应,通过调控水热反应的温度,实现S2掺杂原子在Ni3S2晶格中的均衡分布,最终获得S2掺杂的Ni3S2.9超晶格薄膜电极材料,化学组成为Ni3(S)1.1(S2)0.9。制备的Ni3(S)1.1(S2)0.9超晶格呈多阶的三角塔锥状结构,均匀生长在镍箔基底上,其超晶格结构由周期性交替的Ni-S和Ni-S2原子层构成。本发明用水作为反应介质,没有用到任何有机溶剂、添加剂及表面活性剂,属于环境友好型反应。因为原料易得、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湿化学法获得高附加值的超晶格产品,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一种紫荆育苗用的施肥器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402462U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20865787.1

    申请日:2018-06-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紫荆育苗用的施肥器,包括支撑柱、支撑板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下端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端安装有万向轮,同侧所述支撑柱内侧下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端设置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上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轴一,所述转轴一上端贯穿支撑板且设置有主动轮,所述支撑板上端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伸缩装置。设备中电机一工作,通过主动轮带动从动轮转动,从而螺杆转动,并使滑座带动伸缩杆做上下移动,同时,支撑柱上端在滑槽内部做相应滑动,从而调整安装板与地面之间的高度,从而可对不同时期的幼苗进行施肥,根据不同时期幼苗成长高度不同而调节施肥的高度,增大其使用范围,增强其实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