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道特性分析方法、系统、介质、设备及处理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14448531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111481302.1

    申请日:2021-12-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信道特性分析方法、系统、介质、设备及处理终端,所述信道特性分析方法包括:基于具体传播环境的几何信息与电磁信息构建确定性信道模型,通过求解麦克斯韦方程或近似传播方程,计算预测接收点处的多维度信道参数;基于确定性信道模型的仿真结果,提出无线信道特性分析方法;针对传播场景,对典型信道参数进行系统化规划化的参数提取与特性分析;基于K‑means算法,加入多径参数作为权重度量,优化质心的选取,改进信道分簇算法。本发明基于反向射线跟踪算法,进行精确的电磁波路径预测和多维度信道参数计算,定义系统的信道特性分析方法,为无线通信系统设计和网络规划提供较为准确的理论依据。

    一种涡轮叶片热障涂层高温下气流激振数值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2316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869545.6

    申请日:2024-12-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涡轮叶片热障涂层高温下气流激振数值分析方法,建立外流场几何模型和含有热障涂层的涡轮叶片几何模型,并分别设置计算网格;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涡轮叶片几何模型进行模态分析,获取其共振特性及临界转速;利用流体分析软件对外流场几何模型进行稳态气动分析,获取其稳态流场和稳态温度场,并作为非稳态流场的初始条件进行非稳态气动分析,获取涡轮叶片表面随时间周期变化的压强场;将所得压强场插值到热障涂层表面,将稳态温度场导入热障涂层和涡轮叶片,瞬态响应分析得到不同时刻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将危险位置点的压强场、应力场和位移场数据进行时间频谱变换,得到气流激振下热障涂层的动力响应幅值和频率。

    基于动态资源共享的数据中心任务混合部署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626162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110778960.0

    申请日:2021-07-0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云计算资源管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资源共享的数据中心任务混合部署方法及系统,将时间轴划分为多个时隙,获取本次时隙内到达的任务请求;为上一时隙未完成的离线任务重新计算资源需求并部署任务;将新到达的任务请求按照先在线后离线的顺序排序;确定在线任务峰值资源需求和当前时隙的预留资源门限并部署任务,为离线任务计算在单个时隙内完成所需的资源量并部署任务;在下一个调度时刻到来之前,将每个服务器上剩余资源按比例临时提供给该服务器上的离线任务使用。本发明利用在线工作负载的时变特性来最大化临时可用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保证延迟敏感服务的服务质量,并尽可能减轻混合部署对离线任务的影响。

    基于动态阈值-MMSE的ZP-OTFS信道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7387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84236.5

    申请日:2024-05-30

    Inventor: 刘伟 陈朋祥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阈值‑MMSE的ZP‑OTFS信道估计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复杂度过高,以及不适用于非连续时延抽头信道场景的问题。其实现方案是:确定ZP‑OTFS系统的DD域发送帧的结构,生成时域信号并通过发射端发送;ZP‑OTFS系统接收端接收到来自发射端的时域信号,将时域信号转换为DD域接收数据帧;利用动态阈值‑MMSE算法对接收数据帧的信道估计区域G进行信道参数估计,其中,通过动态阈值算法完成信道路径检测,通过MMSE算法对已检测信道路径完成复增益估计;将动态阈值‑MMSE算法与信号检测算法相结合对信道进行迭代估计。本发明有效提升信道估计的性能,可用于高移动性及非连续时延抽头信道场景。

    箔条云测量场景下的定标对准误差修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84042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311620151.2

    申请日:2023-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箔条云测量场景下的定标对准误差修正方法,1、根据箔条云类型确定测量频率和仪器;2、搭建测量系统;3、初步对准,分析计算定标误差;4、移动天线,交叉十字扫描测量定标体,得到测量数据;5、获取理论标准数据;6、对标准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特征检测;7、对所有可能点中的离群异常值进行筛除;8、计算置信点集内所有点的最小外切圆,得到最终对准位置(x0,y0,z0);9、根据对准位置(x0,y0,z0),定义定标体对准误差因子β并计算;10、结果分析。本发明通过SBR‑SPCC‑LOF混合方法,通过让天线在非对准位置对进行十字扫描,实现了基于电磁学的定标体对准位置寻找,解决了当前光学对准手段在箔条云测量场景下的不适用性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