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563004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658698.X
申请日:2017-08-0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站进路冲突的列车间隔数据设计方法,包括:归纳汇总到站列车的各类状态属性以及对车站进路占用的信息,采用人工智能中的状态空间表示法对列车间隔数据的组成要素进行描述;根据列车间隔数据的组成要素设计数据结构;搜索车站进路;判断进路敌对关系;车站间隔数据初始化等步骤。本发明可为编图工作中车站进路分配提供基础保障,而且数据结构标准统一,易于存储与读取,具有很好的通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291878B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510738834.7
申请日:2015-11-0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B60L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浮列车悬浮故障减重技术应急处理辅助系统,应用于吸力悬浮型中低速磁浮列车,包括减重电源模块、接入悬浮电磁铁的电源切换开关组模块。当磁浮列车某个悬浮点出现故障无法悬浮时,只能取消该悬浮点的悬浮工况,并打下支撑轮,采用拖行的办法继续低速行驶;采用本发明的应急处理辅助系统,可以由减重电源通过电源切换开关组为故障悬浮点提供减重电流,从而有效地降低支撑轮与轨道面的压力,延长支撑轮的使用寿命,更好地保障磁浮列车的安全运营。
-
公开(公告)号:CN105291877B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510737068.2
申请日:2015-11-0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B60L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磁浮列车的稳动态混合悬浮系统,包括复合线圈型悬浮电磁铁组和为其提供电能的供电系统;复合线圈型悬浮电磁铁组的每一个绕组均由动态绕组和稳态绕组构成,动态绕组与稳态绕组间以并联方式连接;电磁铁组中所有的稳态绕组串联在一起并接入产生稳态电流的稳态电源模块;所有动态绕组相互独立,由各自的悬浮控制器提供动态电流。本发明实现列车悬浮的电流由稳态和动态电流共同提供,可以较大程度地减小传统的悬浮控制器的体积和重量,降低散热要求,有利于列车减重。由于悬浮控制器体积减小,也为增加冗余的控制器,保障可靠悬浮提供了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05346408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737060.6
申请日:2015-11-0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B60L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错位结构的串联型永磁混合悬浮装置。每套装置包括永磁体和与之串联的电磁铁组成,且:A)永磁体和与之串联的电磁铁构成的U形装置的两极外沿宽度大于F型轨道宽度;B)一定数量的U形装置安装于列车转向架下方其中心线与F型轨中心线重合;C)轨道安装后下部工作平面的外沿宽度L等于F型轨宽度。本发明结构与传统结构相比,其悬浮力与气隙关系较弱,因此当载重、轨道平整度等因素导致悬浮变化时,电磁力波动较小,避免了传统结构普遍存在的悬浮吸死问题。降低了控制难度,同时增加了运行安全可靠性。与并联型永磁混合悬浮装置相比,该发明可实现“0”功率悬浮,降低能耗,且该装置结构更为简单,便于工程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5291878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738834.7
申请日:2015-11-0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B60L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浮列车悬浮故障减重技术应急处理辅助系统,应用于吸力悬浮型中低速磁浮列车,包括减重电源模块、接入悬浮电磁铁的电源切换开关组模块。当磁浮列车某个悬浮点出现故障无法悬浮时,只能取消该悬浮点的悬浮工况,并打下支撑轮,采用拖行的办法继续低速行驶;采用本发明的应急处理辅助系统,可以由减重电源通过电源切换开关组为故障悬浮点提供减重电流,从而有效地降低支撑轮与轨道面的压力,延长支撑轮的使用寿命,更好地保障磁浮列车的安全运营。
-
公开(公告)号:CN107563004B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1710658698.X
申请日:2017-08-0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站进路冲突的列车间隔数据设计方法,包括:归纳汇总到站列车的各类状态属性以及对车站进路占用的信息,采用人工智能中的状态空间表示法对列车间隔数据的组成要素进行描述;根据列车间隔数据的组成要素设计数据结构;搜索车站进路;判断进路敌对关系;车站间隔数据初始化等步骤。本发明可为编图工作中车站进路分配提供基础保障,而且数据结构标准统一,易于存储与读取,具有很好的通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751366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0863673.2
申请日:2019-09-1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运能匹配度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线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能匹配度计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分析并确定干线铁路到达旅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2)构建决定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广义费用函数,给出广义费用函数中各影响因素权重系数的计算方法;(3)计算城市内不同交通方式的客流分担率;(4)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在客运枢纽站处的运行情况以及换乘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旅客的实际出行OD需求构建枢纽站处不同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的运输能力计算模型;(5)分析干线铁路到达客流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能之间的匹配性,给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开行方案调整建议。本发明所述方法能够用于干线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运能匹配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5291877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737068.2
申请日:2015-11-0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B60L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磁浮列车的稳动态混合悬浮系统,包括复合线圈型悬浮电磁铁组和为其提供电能的供电系统;复合线圈型悬浮电磁铁组的每一个绕组均由动态绕组和稳态绕组构成,动态绕组与稳态绕组间以并联方式连接;电磁铁组中所有的稳态绕组串联在一起并接入产生稳态电流的稳态电源模块;所有动态绕组相互独立,由各自的悬浮控制器提供动态电流。本发明实现列车悬浮的电流由稳态和动态电流共同提供,可以较大程度地减小传统的悬浮控制器的体积和重量,降低散热要求,有利于列车减重。由于悬浮控制器体积减小,也为增加冗余的控制器,保障可靠悬浮提供了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205311363U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520872033.5
申请日:2015-11-0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B60L13/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错位结构的串联型永磁混合悬浮装置。每套装置包括永磁体和与之串联的电磁铁组成,且:永磁体和与之串联的电磁铁构成的U形装置的两极外沿宽度大于F型轨道宽度;一个以上的U形装置安装于列车转向架下方其中心线与F型轨中心线重合;轨道安装后下部工作平面的外沿宽度L等于F型轨宽度。本实用新型结构与传统结构相比,其悬浮力与气隙关系较弱,因此当载重、轨道平整度等因素导致悬浮变化时,电磁力波动较小,避免了传统结构普遍存在的悬浮吸死问题。降低了控制难度,同时增加了运行安全可靠性。与并联型永磁混合悬浮装置相比,该实用新型可实现“0”功率悬浮,降低能耗,且该装置结构更为简单,便于工程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205130969U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20869734.3
申请日:2015-11-0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B60L13/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磁浮列车的稳动态混合悬浮系统,包括复合线圈型悬浮电磁铁组和为其提供电能的供电系统;复合线圈型悬浮电磁铁组的每一个绕组均由动态绕组和稳态绕组构成,动态绕组与稳态绕组间以并联方式连接;电磁铁组中所有的稳态绕组串联在一起并接入产生稳态电流的稳态电源模块;所有动态绕组相互独立,由各自的悬浮控制器提供动态电流。本实用新型实现列车悬浮的电流由稳态和动态电流共同提供,可以较大程度地减小传统的悬浮控制器的体积和重量,降低散热要求,有利于列车减重。由于悬浮控制器体积减小,也为增加冗余的控制器,保障可靠悬浮提供了便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