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永磁-超导磁悬浮轴承的飞轮储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394586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328261.1

    申请日:2023-1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永磁‑超导磁悬浮轴承的飞轮储能系统,包括超导线圈定子、永磁转子、低温制冷系统和飞轮储能装置;超导线圈定子由圆环形超导线圈组成,每个超导线圈底部安装有导冷铜板;永磁转子由圆柱形永磁体和永磁环构成,整体固定于悬浮转轴上;低温制冷系统包括制冷机与低温真空容器,超导线圈定子与导冷铜板固定于低温真空容器内部,导冷铜板与制冷机的冷头连接;飞轮储能装置中飞轮通过转轴与电动/发电一体机和永磁转子相连,两个径向磁悬浮电磁轴承安装在飞轮转子两端的转轴上;再置于真空容器中。本发明可解决目前高温超导磁悬浮轴承所存在的承载能力低、低温旋转密封难等问题,同时还能提高超导飞轮储能系统的储能效率和功率密度。

    一种发电机式的高温超导磁体励磁与补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0567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419835.X

    申请日:2023-04-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电机式的高温超导磁体励磁与补偿方法,采用的发电机式的高温超导磁体非接触供电系统包括交流电源、直流电源、磁场源、磁场源安装板、高温超导接受线圈、聚磁材料、高温超导磁体、低温容器和悬浮线圈;采用磁通积累的方式,实现负载高温超导磁体的非接触供电;其中,磁场源产生恒定磁场或行波磁场;高温超导接收线圈两侧处在不同磁场下时,利用高温超导材料的非线性电磁特性,对所产生的过临界感应涡流自整流,接收线圈两侧产生直流净电压,以直流输出为高温超导磁体进行励磁与补偿。本发明解决了跨温区电流引线带来的热负荷问题,可有效减小高温超导磁体系统的漏热,并增强磁体稳定性;可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及科技等领域。

    一种超导磁体非接触供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217492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146028.0

    申请日:2018-09-29

    Abstract: 一种超导磁体非接触供电装置,交流电源一个输出端串接补偿电容后接于原边绕组一端,交流电源另一输出端接于原边绕组另一端,采用利兹线绕制的原边绕组设置在低温容器顶面上,采用超导线材绕制的副边绕组两端分别经超导电桥与超导磁体负载连接,原、副边绕组的匝数比大于1;该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分别绕制在盘形线圈骨架上,该副边绕组及其线圈骨架、超导电桥以及超导磁体负载均封装在低温容器内。本发明解决了目前采用的外加驱动电源的接触供电方式存在的引线漏热大、低温系统效率低、易诱发失超等问题,具有结构简单、传输效率高、工作气隙大等优点。

    一种大气隙谐振式直线感应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05680575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125929.6

    申请日:2016-0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3/28 H02K4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气隙谐振式直线感应电机,利用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的谐振耦合,实现次级感应电流的最大化。其系统组成为:绕在定子铁芯(1)上的三相对称初级绕组(2)与初级补偿电容(3)串联,通入三相对称高频交流电,在气隙处产生行波磁场。次级绕组(4)结构与初级绕组(2)一致,采用星形或者三角形接法,并与次级补偿电容(5)串联,使其与初级处于磁耦合谐振状态,其谐振频率与初级绕组(2)的谐振频率相同,以使初级绕组(2)与次级绕组(4)达到磁耦合共振。本发明应用于直线电机等方面,由于谐振耦合产生的大电流,使得电机具有大推力、大气隙、高效率等优点。

    一种超导电动磁悬浮试验台

    公开(公告)号:CN114018607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111298492.3

    申请日:202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导电动磁悬浮试验台,该试验台由车辆系统、线路轨道系统、驱动控制系统和信号监测系统四部分组成;线路轨道系统安装在地面,车辆系统与线路轨道系统机械连接,驱动控制系统、信号监测系统分别通过电缆、信号线与线路轨道系统和车辆系统电气连接;车辆系统由车体、悬浮架构架、超导磁体以及发电线圈等部件组成;线路轨道系统由姿态调节系统、无磁混凝土轨道基、推进线圈、悬浮线圈、激振线圈等部件组成,激振线圈可与推进线圈和悬浮线圈相互替换。本发明具备列车姿态可控、静态模拟列车实际运行工况、列车静态起浮验证等功能,并具有试验成本低、周期短、测试集成度高、试验安全可靠和系统适用性强等优点。

    一种抑制漏磁提高交变磁场传输效率的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5355400B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510915796.8

    申请日:2015-1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漏磁提高交变磁场传输效率的构造,基于变压器或互感器的总体结构,采用该构造制作的磁能传输装置的结构是:初级线圈(2)绕在铁芯(1)的一端,并且经过初级线圈接头(3)与交流电源相连;次级线圈(5)绕在铁芯(1)的另一端,通过外接引线(7)与负载相连。铁芯(1)上未被线圈包覆的部分具有由超导层(401)与铁磁层(402)交替叠绕而成的超导体‑铁磁体异质结构屏蔽层(4)。本发明可以有效抑制传统变压器的铁芯漏磁问题,提升变压器的传输效率,同时可以提高电流(压)互感器的测量精度。

    一种抑制漏磁提高交变磁场传输效率的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05355400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915796.8

    申请日:2015-1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漏磁提高交变磁场传输效率的构造,基于变压器或互感器的总体结构,采用该构造制作的磁能传输装置的结构是:初级线圈(2)绕在铁芯(1)的一端,并且经过初级线圈接头(3)与交流电源相连;次级线圈(5)绕在铁芯(1)的另一端,通过外接引线(7)与负载相连。铁芯(1)上未被线圈包覆的部分具有由超导层(401)与铁磁层(402)交替叠绕而成的超导体-铁磁体异质结构屏蔽层(4)。本发明可以有效抑制传统变压器的铁芯漏磁问题,提升变压器的传输效率,同时可以提高电流(压)互感器的测量精度。

    一种基于多通道卷积神经网络的电流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72561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052709.X

    申请日:2024-0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通道卷积神经网络的电流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具体为:建立永磁电机数学模型和电流传感器四种典型故障模式下的数学模型;获得正常模式和四种典型故障模式下的原始三相电流数据组成数据集;对数据集进行归一化处理和随机重叠抽样,将新数据样本划分为训练集、交叉验证集和测试集;构建三通道全局池化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将三相电流数据作为输入层,输入数据的预测分类作为输出,以交叉熵代价函数作为评价指标调节网络结构和超参数,选取指标最优网络;获取不同电机转速和负载工况下的数据,放入训练好的模型中进行测试,实现高精度故障诊断。本发明实现了在永磁电机不同运行工况下高效、准确地诊断出四种典型电流传感器故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