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位滑动式智能挡水板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8698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11611.1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工位滑动式智能挡水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板、上挡水板、下挡水板和电源控制系统;所述承载板上安装有两台电机,每台所述电机的主轴均传动连接有滚珠丝杠,两组所述滚珠丝杠的丝杠螺母分别与上挡水板、下挡水板连接,两组所述滚珠丝杠还通过垂直传动件分别连接有手轮。所述电源控制系统与电机连接,电源控制系统可通过水位监测数据自启电机实现上、下挡水板的双向滑动;本发明能够根据积水深浅调节挡水高度实现不同水位的防水。

    锌合金基镍包石墨自润滑三维网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65475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101333.4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锌合金基镍包石墨自润滑三维网络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是将不锈钢丝经粗化等预处理后,在其表面喷涂由无机粘结剂、镍包石墨粉和水组成的混合物,然后将表面喷涂有镍包石墨粉的不锈钢丝经螺旋卷绕制、螺旋卷拉伸、缠绕等处理,制成三维连续的金属橡胶骨架,再将其放入预热的模具中,并倒入含镍包石墨粉的锌合金熔液,经挤压铸造及退火处理,得到所述锌合金基镍包石墨自润滑三维网络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协同利用三维连续结构的金属橡胶对锌合金基体的强化作用和石墨粉的润滑作用,使其不仅具备自润滑性能,且其强度和刚度等机械性能也较锌合金基体得到了明显提升。

    一种多自由度复合减振器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63737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902628.5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自由度复合减振器及其工作方法,包括盖板和底座,所述盖板和底座之间设有位于中部的金属橡胶减振筒;盖板和底座之间设有还连接有若干均布在金属橡胶减振筒外围的斜置金属橡胶减振器,相邻两斜置金属橡胶减振器之间设有滑动减振装置。本发明多自由度复合减振器采用了耐老化的金属橡胶作为该多自由度复合减振器中的主阻尼的材料,可用于恶劣的环境,延长了减振器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减振器的经济适用性;解决了传统减振器环境适应性差、寿命短、抗冲击稳定性弱的缺点,并且加强了减振器水平振动的处理效能,提高了各个方向的抗冲击的性能,在复杂的冲击情况下,能够抵抗不同方向的冲击力。

    金属橡胶构件高温静载蠕变试验机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02083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477332.5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橡胶构件高温静载蠕变试验机及其工作方法,其中金属橡胶构件高温静载蠕变试验机包括底板和竖设在底板上的多根立柱,所述立柱上自下而上平行间隔固定设置有中下板、中上板和顶板,所述中下板的底面固定设有缸体和设在缸体内升降活动的活塞,所述活塞上端连接有向上伸出缸体的活塞杆,所述缸体的底部固定设有用于液压管路通入的液压缸底盖,所述活塞杆上端依次设有载荷传感器和载荷传感器受压头;所述下隔热座上固定设有支撑环和设在支撑环上用于检测所述夹具定位杆升降位移的光栅变形传感器,该金属橡胶构件高温静载蠕变试验机可实现试验环境多样、加载精确稳定且连续加载。

    一种焊接钻杆接头弯扭疲劳试验机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23796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210537828.5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焊接钻杆接头弯扭疲劳试验机,包括试验台面,所述试验台面上固连有高温炉,所述高温炉的右端侧设置有旋转加载组件,所述高温炉的左端侧设置有扭矩加载组件,所述高温炉的下方设置有弯矩加载组件。本发明利用电磁衔铁与测功机的磁力作用分别实现对旋转状态下的焊接钻杆接头进行弯矩和扭矩加载,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实时调节弯矩和扭矩,实现二维弯扭复合变载荷加载,进行旋转弯曲疲劳试验采用此种加载方式控制精度高,操作简单和应用可靠。本发明能够更加贴近钻杆接头的实际应用受力状态和工作环境,并能够在更加复杂的受力状态下对焊接材料进行疲劳性能测试。

    一种血管吻合器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43484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30923.7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管吻合器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用于评估血管吻合后在抗拉性能和渗漏性能方面的性能。该装置包括一个模拟血液流动部分、一个加载测试部分和一个吻合实验部分。模拟血液流动部分包含离心泵、电磁阀、温度变送器、压力变送器、流量计、节流阀、加热器和储液箱,用于模拟实际血液脉动流动的物理特性,加载测试部分用于评估血管吻合后,承载下仍能保证其吻合性能的特性。吻合实验部分用于可用于血管吻合实验以及在该部分进行渗漏性能的评估,检测吻合器在模拟血流回路中的渗漏情况。本发明能够全面评估血管吻合器的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测试数据。

    一种金属丝网自动切割机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78695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210809127.2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丝网自动切割机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设置有与其滑动配合并由驱动机构驱动升降的夹具固定箱,所述夹具固定箱的下侧横向安装有切刀,位于切刀的前后侧均设置有与夹具固定箱相连接的弹簧压紧板,所述安装架的下部纵向设置有用于输入金属网的传送带。该切割机实现了对金属丝网的均匀切割,解决了传统人工切割的问题,提高切割金属网的均匀性。

    一种具有提升推力球轴承抗磨减阻性能的类鱼鳞仿生织构

    公开(公告)号:CN11808858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331067.7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提升推力球轴承抗磨减阻性能的类鱼鳞仿生织构,类鱼鳞仿生织构包括鳞状阵列排布的鳞状织构,所述鳞状织构为在推力球轴承表面加工鳞形单元形状凹槽,推力球轴承工作时润滑油流经鳞形织构表面,鳞状织构间存在能存储润滑油和磨屑的凹槽;当推力球轴承工作时,鳞状织构上游处的油压降低形成负压区,下游处的油膜压力增大形成正压区,通过产生的流体动压润滑效应及正压力来提升推力球轴承油膜的承载力和减小摩擦;所述凹槽通过对磨屑的存储来降低推力球轴承的磨损,并在推力球轴承处于贫油状态时释放润滑油来改善润滑;本发明通过织构流体动压润滑效应有助于提升轴承的表面磨损状况,提升轴承的工作稳定性,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一种双轴摩擦-疲劳试验机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8264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13996.3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轴摩擦‑疲劳试验机,包括具有台面板的台架,通过支撑板安装在台面板上表面的主轴电机,与主轴电机相连的动力传输系统,试样通过夹持装置固定在动力传输系统上,并依靠砝码‑连杆对试样施加弯曲应力,试样上方安装有接触滚动疲劳装置,通过电动缸‑杠杆进行接触应力加载。本发明可用来分别进行金属材料试样在常温下的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滚动接触疲劳试验和旋转弯曲-滚动接触复合加载疲劳试验三种疲劳试验,其中复合加载疲劳试验可以模拟旋转弯曲应力和接触应力同时作用时两种应力间的相互作用对接触疲劳极限的影响,最多可同时进行两个试样的试验,并且互不影响,大大节约了试验时间和成本,从而提高了疲劳试验效率。

    一种弯扭复合加载疲劳试验机

    公开(公告)号:CN115165609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888054.0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和机械零件的可靠性及服役性能的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弯扭复合加载疲劳试验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端的台面上设置有一对用于夹住试验材料两端的试样夹具,位于一对试样夹具上设置有用于施加弯矩的弯矩加载装置,所述机架上端的台面上还设置有驱动一对夹具旋转的旋转加载组件以及施加扭矩的扭矩加载组件。该试验机结构紧凑,方便进行弯扭复合加载的疲劳试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