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密度异养微藻联产蛋白质和叶黄素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4276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110076.0

    申请日:2022-09-1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密度异养微藻联产蛋白质和叶黄素的方法,将藻种培养成平板种子,再培养成摇瓶种子,最后进行发酵罐发酵,当初始葡萄糖浓度耗尽时,开始流加控制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于1‑5 g/L;当培养液中葡萄糖消耗量达30 g/L时,补加其他营养成分的浓缩液以达各自的初始浓度;当藻体生物量浓度达160‑200 g/L时,改脉冲方式流加葡萄糖溶液,使溶氧在10%‑50%之间快速反复波动,以控制培养液中残糖浓度接近于零,从而诱导蛋白质和叶黄素合成。本发明方法不仅实现微藻超高密度异养培养,还可让藻细胞同步积累高含量的蛋白质和叶黄素,发酵周期短,生产工艺简单,能够显著提高微藻联产蛋白质和叶黄素的工业化前景。

    一种高分子生物炭球固定化微藻复合吸附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262039B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710677868.9

    申请日:2017-08-1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生物炭球固定化微藻复合吸附剂及其制备与应用。所述高分子生物炭球是以生物炭为主要原料,添加高分子聚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球形载体,将微藻与生物炭球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配合光照、营养等条件,使微藻分泌胞外聚合物作为粘结剂,与生物炭球表面发达的孔隙相互作用吸附微米级的微藻细胞,这样既充分利用了生物炭球快速吸附混合污水中重金属的优点,又可以通过藻细胞的生长代谢进一步富集混合废水中的重金属,消耗废水中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氮和磷,还可以去除重金属,具有无二次污染、生产工艺简单、可重复利用等优点。

    一种从微藻藻渣中提取蛋白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09828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488168.X

    申请日:2018-05-2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微藻藻渣中提取蛋白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藻渣中,进行搅拌加热提取,固液分离后,即得碱提液;2)将步骤1)得到的碱提液用酸调节pH至酸性,固液分离后,即得粗蛋白质沉淀;3)将步骤2)得到的粗蛋白沉淀依次进行复溶、脱盐浓缩、干燥得蛋白质粉。本发明工艺流程合理,操作简单,充分利用提取色素、油脂、色素油脂以及多糖后废弃的藻渣,变废为宝增加了经济效益,从而延伸了微藻产业链,有效提高了微藻生物质开发利用的整体经济性。

    蛋白核小球藻白色突变株FZU65-W1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68516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778990.1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蛋白核小球藻白色突变株FZU65‑W1及其应用。蛋白核小球藻白色突变株FZU65‑W1的分类命名为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其已于2024年9月1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0.46151,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与原始株FZU65相比,蛋白核小球藻白色突变株FZU65‑W1在异养条件下的藻细胞生长速度更快,同时由于细胞不合成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使其细胞呈现白色。本发明蛋白核小球藻白色突变株FZU65‑W1可通过异养发酵生产高品质蛋白质,不仅可简化后期蛋白质的提取制备工艺,还可改善藻粉的感官接受度,为微藻蛋白质的产业化生产及应用提供优质种质资源。

    一种利用低值海鱼和牡蛎壳制备肽钙螯合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23437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059002.7

    申请日:2023-01-1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低值海鱼和牡蛎壳制备肽钙螯合物的方法,其是先以低值海鱼为原料经酶解制备鱼蛋白肽,并以牡蛎壳为原料经酸提制备牡蛎壳钙液,之后将所得鱼蛋白肽和牡蛎壳酸提钙液进行螯合反应,再经醇沉离心、冷冻干燥得到所述肽钙螯合物。本发明所制备的肽钙螯合物含有27种多肽,其具有性能优良、生物利用率高、安全无毒等特点,且其可充分利用低值海鱼资源,同时将牡蛎壳变废为宝,实现了低值、废弃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有助于延伸低值海鱼加工、牡蛎养殖加工产业链。

    一种同步提高自养微藻的叶黄素和碳水化合物产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99111B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611030118.4

    申请日:2016-11-2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步提高自养微藻的叶黄素和碳水化合物产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藻种接种于种子培养基培养成种子液,再接种于装有发酵培养基的光生物反应器中培养,控制初始光照强度为60~300μmol/m2/s,之后光照强度每12小时提高50~150μmol/m2/s,直至发酵结束;同时在初始氮源浓度开始耗尽时,开始恒速流加氮浓度为2‑14g/L的氮源,流加速度为1~10mg/L/h,发酵周期4~6天。采用本发明方法培养的微藻生物量浓度可达4~9g/L,叶黄素产量20~60mg/L,碳水化合物产量1.4~3.3g/L,且发酵周期短,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能够显著提高采用微藻同时生产叶黄素和生物燃料的工业化前景。

    一种从微藻藻渣中同步提取蛋白质和多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09827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487450.6

    申请日:2018-05-2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微藻藻渣中同步提取蛋白质和多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藻渣中,进行搅拌加热提取,固液分离后,即得碱提液;2)将无水乙醇加入步骤1)得到的碱提液中,搅拌均匀,然后进行固液分离,分别得上清液和沉淀;3)将步骤2)得到的上清液进行减压蒸发去除乙醇溶剂,用盐酸调节溶液pH至中性,然后依次进行脱盐、浓缩和干燥,即得蛋白质粉;4)将步骤2)得到的沉淀用无水乙醇洗涤和干燥后,即得多糖粉。本发明工艺流程合理,操作简单,充分利用提取色素、油脂以及色素油脂后废弃的藻渣,变废为宝增加了经济效益,从而延伸了微藻产业链,实现了微藻细胞的综合利用。

    一种鱿鱼膏抑霉防护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08510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268544.4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鱿鱼膏抑霉防护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1.5wt%~2.5wt%的琼脂作为防护层的基材原料加热溶解于蒸馏水,加入3wt%~6wt%的NaCl搅拌溶解创造高盐条件,调节pH为3~5创造酸性条件,添加0.1wt%~0.5wt%的苯甲酸盐混合均匀制得防护液,待防护液冷却至50℃~80℃时倾倒在鱿鱼膏表面,倾倒厚度为1.5 cm~3 cm,冷却凝固后制得鱿鱼膏抑霉防护层,防护层层数可根据膏体表面情况、包装情况及所需防霉期限有选择性的叠加1~2层。本发明工艺流程合理,操作简单,防霉期限为3~12个月,防护层可回收重复加工利用,无环境污染且节约资源。

    一株具有溶藻能力的交替单胞菌及其对东海原甲藻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486733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910034933.5

    申请日:2019-01-1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株具有溶藻能力的交替单胞菌及其应用,属于有害赤潮处理的微生物学领域。该溶藻菌命名为为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 macleodii)FDHY‑03,已于2018年12月14日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CCTCC NO:M 2018895。利用该菌制成的菌剂对东海原甲藻的抑制及杀灭效果显著,24小时处理条件下溶藻率达90%以上,可在该物种爆发的有害藻华事件中应用。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了一种包含上述细菌的固定化菌粉及其制备方法,操作简便、可重复利用、回收方便。本发明为开发低成本、环保的有害藻华防控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