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末床熔融增材制造Ti-O材料中氧元素的调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15333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386407.8

    申请日:2023-10-2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末床熔融增材制造Ti‑O材料中氧元素的调控方法。以CP‑Ti球形粉末和TiO2纳米粉末为原料,基于氧含量设计目标,综合考虑CP‑Ti和TiO2原料中的氧元素含量以及增材制造过程中的氧增量,计算CP‑Ti粉末和TiO2纳米粉末混合的精确比例;通过真空短时球磨方法将按计算比例配置的CP‑Ti粉末和TiO2纳米粉末混合均匀,在不破坏CP‑Ti球形度的前提下,使TiO2纳米粉末均匀地黏附在CP‑Ti球形粉末的表面;将激光或电子束粉末床熔融增材制造的Ti‑O材料在真空中300~750℃温度条件下均匀扩散退火60~720min,使TiO2充分分解、氧元素均匀地固溶在Ti基体中。本发明对于精确调控增材制造Ti‑O材料中氧元素的含量和分布、实现新型Ti‑O合金医用材料的工业化生产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以乙醇胺作为添加剂的硫代硫酸盐提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71333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106097.3

    申请日:2016-02-2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C22B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乙醇胺作为添加剂的硫代硫酸盐浸金方法,属于湿法冶金技术领域。在铜-氨-硫代硫酸盐体系浸出矿浆中加入0.003~0.1 mol/L的乙醇胺,提高浸金率的同时能显著降低硫代硫酸盐的耗量,消耗量控制在12.5kg/t以下,浸金率在相同条件下提高了3~9%,并且减少多硫酸根及其他硫氧化物的生成,使得浸取液成分简单,有利于浸取液的循环使用及金的回收。

    一种吸附-生长水相重金属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607147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78011.6

    申请日:2015-02-1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附-生长水相重金属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预处理好的铝厂污泥、牡蛎壳粉、硅微粉和石墨粉进行球磨混合,待混合均匀后,经造粒、陈腐后进行成型,烧结后与磷酸溶液进行水热反应,烘干后,即得到吸附-生长水相重金属吸附材料。本发明利用铝型材厂的废弃物铝厂污泥及铁合金冶炼厂产生的硅微粉、农贸市场的牡蛎等废弃资源为原料,研制出了高效吸附-生长水相重金属吸附材料,能够有效地吸附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解决重金属水污染问题。而且以废治污,合理地实现了废物利用,也大大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其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容易推广,可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的持续可协调发展。

    一种个性化蛋糕的打印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3907662A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410166359.6

    申请日:2014-04-2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个性化蛋糕的打印工艺,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依据顾客的需要,通过利用个性化定制系统设计出顾客想象的或者需要的蛋糕数字模型;调配食品材料;利用上位机将模型数据和食品材料打包发送给下位机;由下位机驱动3D打印机完成蛋糕打印。本发明具有的个性化定制,结合了市场对食品个性化领域加工的需求,在生产产品的同时,加入了个性化因素,迎合了消费者对个性化因素的追求,将个性化因素注入产品理念,大大提高了本技术产品的实用性。

    基于站点无停留地铁的物联网车厢调度的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65915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461705.9

    申请日:2013-09-3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站点无停留地铁的物联网车厢调度的实现方法,采用数字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通过相应的图像处理与识别算法来对候车室视频检测图片的提取和分析判断,将结果传送至数据库中,在数据库中调取示例图片进行匹配,将分析结果传送到物联网车辆控制系统,通过物联网车辆控制系统调取合适的车厢供乘客乘坐;本发明能动态监测上下班高峰期的人流量,可通过增加该线路地铁的方法以缓解交通压力,给乘客带来方便,同时也节省了交通系统的成本和资源。

    一种进出站台无需停留地铁的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65914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461491.5

    申请日:2013-09-3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出站台无需停留地铁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主轨道旁增加一条副轨道,该主、副轨道中心线之间的水平间隔为2m,主、副轨道中心线之间的最大高度落差为5m;步骤S2:将尾部车厢定制为可拆卸式,并提供一子车置于所述副轨道上,用于乘载上车乘客;步骤S3:在距离主、副轨道分轨点50m处,所述尾部车厢脱离母车,开始减速,并进入分轨轨道,停于一预定位置,保证乘客安全下车;步骤S4:所述尾部车厢脱离母车的同时,所述母车将速度调至36km/h行驶;步骤S5:载好乘客的子车开始启动,进入步骤S6;步骤S6:母车通过主、副轨道合轨点,进行连接;本发明能有效缩短列车进出站的时间,提高地铁系统的效率。

    基于站点无停留地铁的物联网车厢调度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448757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461676.6

    申请日:2013-09-3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站点无停留地铁的物联网车厢调度系统,包括视频监控模块、数据发送模块、通信模块、服务器端数据接收模块、服务器端图片库模块、服务器端图像识别模块、服务器端统计分析模块以及车辆物联网控制系统模块。本发明主要采用数字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通过相应的图像处理与识别算法来对候车室视频检测图片的提取和分析判断,将结果传送至数据库中,在数据库中调取示例图片进行识别,将分析结果传送到车辆物联网控制系统,通过车辆物联网控制系统调取合适的车厢供乘客乘坐。本发明能动态监测上下班高峰期的人流量,可适当增加该线路的地铁,以缓解交通压力,给乘客带来方便,同时也节省了交通系统的成本和资源。

    一种吸附-生长水相重金属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607147B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510078011.6

    申请日:2015-02-1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附‑生长水相重金属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预处理好的铝厂污泥、牡蛎壳粉、硅微粉和石墨粉进行球磨混合,待混合均匀后,经造粒、陈腐后进行成型,烧结后与磷酸溶液进行水热反应,烘干后,即得到吸附‑生长水相重金属吸附材料。本发明利用铝型材厂的废弃物铝厂污泥及铁合金冶炼厂产生的硅微粉、农贸市场的牡蛎等废弃资源为原料,研制出了高效吸附‑生长水相重金属吸附材料,能够有效地吸附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解决重金属水污染问题。而且以废治污,合理地实现了废物利用,也大大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其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容易推广,可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的持续可协调发展。

    一种结构自生长水相磷酸根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607144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510078012.0

    申请日:2015-02-1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自生长水相磷酸根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粘土加入到预烧好的鸡蛋壳粉中进行球磨混合,经造粒、陈腐后成型,再经烧结、蒸煮及烘干工艺,得到结构自生长水相磷酸根吸附材料。本发明从机理上解决了常规吸附剂无法避免的吸附饱和问题,实现了吸附机理的新突破,且利用硅藻土、铁合金冶炼厂产生的硅微粉和农贸市场的牡蛎等废弃资源为原料,研制出了结构自生长水相磷酸根吸附材料,有效地吸附污水中的磷酸根离子,解决富磷水污染问题的同时,有利于解决鸡蛋壳废弃物污染的问题,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有效,成本低,容易推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能够被很好地投入规模化生产,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种进出站台无需停留地铁的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65914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310461491.5

    申请日:2013-09-3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出站台无需停留地铁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主轨道旁增加一条副轨道,该主、副轨道中心线之间的水平间隔为2m,主、副轨道中心线之间的最大高度落差为5m;步骤S2:将尾部车厢定制为可拆卸式,并提供一子车置于所述副轨道上,用于乘载上车乘客;步骤S3:在距离主、副轨道分轨点50m处,所述尾部车厢脱离母车,开始减速,并进入分轨轨道,停于一预定位置,保证乘客安全下车;步骤S4:所述尾部车厢脱离母车的同时,所述母车将速度调至36km/h行驶;步骤S5:载好乘客的子车开始启动,进入步骤S6;步骤S6:母车通过主、副轨道合轨点,进行连接;本发明能有效缩短列车进出站的时间,提高地铁系统的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