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2214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623465.8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6Q10/0635 , G06Q50/06 , G06Q50/26 , G06F17/1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获取废弃物处置场对饮用水流域环境风险的系统,包括:目标废弃物处置场确定模块,用于将与饮用水流域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废弃物处置场确定为目标废弃物处置场;指数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有目标废弃物处置场的处置场信息和饮用水流域的区域信息,获得目标废弃物处置场作为风险源对应的危险性指数、环境介质的自净性指数和风险受体的易损性指数;风险指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危险性指数、自净性指数和易损性指数,获得目标废弃物处置场作为风险源的风险指数;风险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风险指数,确定饮用水流域的废弃物处置场水污染事故风险;其中,风险指数越高,对应的饮用水流域的废弃物处置场水污染事故风险越大。
-
公开(公告)号:CN11749564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761065.3
申请日:2023-12-20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在复杂跨界水体中确定或筛选重污染区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目标流域跨界区中,获取目标区域的区域河流信息;其中,目标流域跨界区设有多个控制断面;根据区域河流信息,采用二维稳态水质模型,模拟目标区域存在内部污染源排放时的各个控制断面的第一污染物浓度值,以及目标区域不存在内部污染源排放时的各个控制断面的第二污染物浓度值;根据各个控制断面的第一污染物浓度值和第二污染物浓度值,确定各个控制断面的内部污染权重;根据各个控制断面的内部污染权重和预设的权重阈值以及涉及的行政区的边界,从目标流域跨界区中,确定重污染流域跨界区。本申请可以准确确定内污染占比高的流域跨界区。
-
公开(公告)号:CN11749510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761032.9
申请日:2023-12-20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6Q10/0635 , G06Q50/26 , G06Q10/0639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区域工业企业水污染事故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将与饮用水跨界区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企业确定为目标企业;根据所有目标企业的企业信息,获得目标企业作为风险源对应的危险性指数、环境介质的自净性指数和风险受体的易损性指数;根据危险性指数、自净性指数和易损性指数,获得目标企业作为风险源的风险指数;根据风险指数,确定饮用水跨界区的企业水污染事故风险;其中,风险指数越高,对应的饮用水跨界区的企业水污染事故风险越大。本申请可以准确获取目标企业作为风险源的风险指数,以确定所述饮用水跨界区的企业水污染事故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1410378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010364404.4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C02F9/00 , C02F101/10 , C02F101/14 , C02F3/32 , C02F3/00 , C02F1/469 , C02F1/04 , C02F3/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中硫酸根和氟离子微生物‑电化学耦合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本发明的处理系统包括人工湿地预处理单元和电容去离子净化单元,人工湿地使用从下至上进水的方式,并在基质层中形成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电容去离子净化单元设置于人工湿地后端,且采用喷淋进水,除此之外还设置有资源化利用单元;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利用上述处理系统处理污水的方法,利用电控模块控制再生过程,结合水质监测装置对水质指标检测的反馈数据,对处理系统进行全自动化管理。本发明减少了使用和投资成本,对污染物进行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污染物去除效果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861274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65484.4
申请日:2020-08-03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环境风险预测预警方法,基于水环境模型预测流域内所有污染源的排污信息;选出需要进行环境风险预测预警的污染源;划分为不同的风险预测预警等级;从环境监测部门资料及文献调研中初步确定环境污染风险评价的要素污染要素;获得影响污染事件的主要要素污染要素;生成多个环境风险预测预警模型;选择性能最好的几个风险预测预警模型联合形成模糊综合风险预测预警模型;将主要要素污染要素的值输入联合形成的模糊综合风险预测预警模型,预测污染源污染事件的风险值。本发明实现了流域污染风险的预测,弥补了现有的流域污染风险预测和预警的空缺;提高了流域污染风险预测的污染预测覆盖率,提升了风险预测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858681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64111.5
申请日:2020-08-01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6F16/2455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SOA的大数据综合管理数据查询系统,要求查询要求解析单元,用于在接收查询要求之后,生成与所述查询要求对应的独有的查询标识;查询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查询批量任务的子任务、查询标识发送给能够执行所述查询批量任务的子任务的基于SOA的大数据;查询结果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于SOA的大数据发回的查询结果。本发明有效地在基于SOA的大数据中实现了协同关联查询,从而减少了查询处理的等待时间,缩短查询的等待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1264217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2010248684.2
申请日:2020-04-01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沉水植物恢复的水下日光补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阳光跟踪采集器、支架、浮体、固定缆绳、导光光纤、水下防水光纤灯、水下防水光纤灯架、升降螺杆;浮体底部设置固定缆绳;浮体上设置有阳光跟踪采集器,阳光跟踪采集器通过支架与浮体固定连接;阳光跟踪采集器的一侧设有升降螺杆,升降螺杆底部固定连接有水下防水光纤灯架,水下防水光纤灯架上安装有水下防水光纤灯;阳光跟踪采集器与导光光纤连接,导光光纤与水下防水光纤灯连接。本发明光照传输比率可以达到90%以上,能够有效补充水下光照强度,辅助和促进透明度较低的富营养化湖泊水体沉水植物生长,增加湖泊沉积物氧化,从而改善水质和水生态,达到水生态修复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0624499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0844289.8
申请日:2019-09-06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B01J20/14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色粘土磷吸附剂,包括红色粘土颗粒115~145份、硅藻土20~30份、玻璃粉末10-15份及大理石粉末3~10份;制备过程包括制备红色粘土颗粒、称取原料、粉碎、煅烧、混合等。红色粘土对磷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具有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成本低特点,同时红色粘土为天然环境友好型材料,将其投入污水水体中,不会带来次生污染等问题,因而,在吸附磷的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122063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333483.0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环境工程除尘技术领域的一种具有净化功能的环境工程施工用除尘装置,包括负压泵、支撑杆和除尘体,除尘体设置于支撑杆上,除尘体包括底板,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围板,围板内侧设有除尘挡板,除尘挡板内侧设有内环板,内环板沿其周向设有若干的连接杆,连接杆另一端与除尘挡板内侧固定连接,除尘挡板和内环板之间设有灰尘腔,负压泵的输出端与灰尘腔连通;除尘挡板顶部设有若干的除尘喷头,内环板下方设有若干的灰尘导向件,灰尘导向件下方设有废水收集件。本发明简单易操作,通过利用负压吸力直接将粉尘等吸至除尘体内进行除尘,能够减少水雾等清理资源与外界的施工材料进行接触,进而影响后续施工材料的使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22063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333483.0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环境工程除尘技术领域的一种具有净化功能的环境工程施工用除尘装置,包括负压泵、支撑杆和除尘体,除尘体设置于支撑杆上,除尘体包括底板,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围板,围板内侧设有除尘挡板,除尘挡板内侧设有内环板,内环板沿其周向设有若干的连接杆,连接杆另一端与除尘挡板内侧固定连接,除尘挡板和内环板之间设有灰尘腔,负压泵的输出端与灰尘腔连通;除尘挡板顶部设有若干的除尘喷头,内环板下方设有若干的灰尘导向件,灰尘导向件下方设有废水收集件。本发明简单易操作,通过利用负压吸力直接将粉尘等吸至除尘体内进行除尘,能够减少水雾等清理资源与外界的施工材料进行接触,进而影响后续施工材料的使用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