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6152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84906.3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江苏金禾水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坡型河道滨岸抗冲击生态缓冲带及其构建方法,包括水生植物带、湿地带和陆生植物带,水生植物带内沿河流方向间隔设有观景台,相邻观景台之间均设有种植区,种植区内按照河道滨岸的坡度设置有滑轨,滑轨上滑动设有观光廊道,观光廊道的底部设有漂浮于河流水面气囊,气囊随河流水面升降时带动观光廊道沿滑轨滑动改变位置,观景台的两侧设有走道,观光廊道的两端贴近走道,且观光廊道的高度与走道上对应贴近的位置平齐。该生态缓冲带能够起到抗水流冲击、避免岸线侵蚀的作用;水生植物带内设观景台和观景廊道,且观景廊道始终处于靠近河岸线的位置,即不会被水淹没,也不会远离河道影响观看视角,同时还增加了一定的游玩趣味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114105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0885487.1
申请日:2020-08-28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江苏金禾水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域水生态安全监控预警系统。该流域水生态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包括放入水体内监测水体的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包括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控制机构、通讯机构、传感器与电源箱,所述控制机构的电源端、传感器的电源端与通讯机构的电源端均与电源箱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通讯机构的控制端、传感器的控制端均与控制机构的控制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机构接收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再通过通讯机构将传感器信号发送至后台计算机;所述外壳主体包括下壳体与上壳体,下壳体与上壳体密封连接,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设置有电气安装槽;该流域水生态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灵活,防水性能较高,便于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220418A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2010113092.X
申请日:2020-02-24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江苏金禾水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污染控制用水质量检测装置,该水污染控制用水质量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取样机构,所述检测取样机构包括取样单元、连锁单元、升降单元和驱动单元,所述连锁单元连接若干个取样单元,连锁单元连接升降单元和驱动单元;取样单元、连锁单元、升降单元和驱动单元均是设置于一根中心轴上;升降单元带动连锁单元以及取样单元下降,连锁单元在下降的同时逐个对取样单元进行启闭,对水体进行取样,实现对于不同深度的水体的采样;本发明能够自动化的进行取样,并且采用纯机械结构,成本较低,易于配置于水质检测点,节省人力物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388084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0684912.9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浙江华坤地质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脱氮人工湿地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包括人工湿地池,所述人工湿地池的一侧设有进水池,另一侧底部设有相连通的排水管,所述人工湿地池上种植有湿地植物,所述人工湿地池上开设有装配槽,所述装配槽内设有双轴旋转设备、供水管和高压泵体,所述供水管的一端延伸至进水池内,另一端与增氧喷淋组件连通,所述高压泵体设于供水管上且高压泵体的叶轮与双轴旋转设备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增氧喷淋组件底部设有往复移动件。本发明使待处理水源在人工湿地池上从上往下喷出,一方面提高水源中的含氧量,另一方面增氧喷淋组件往复移动,使得湿地植物可全面的与待处理水源接触,保证湿地植物对水源的脱氮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772866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0534812.9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江苏金禾水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域生态修复系统及方法,包括边坡上设置的基站、与所述基站连通并延伸至深潭或对岸的输送通道、设置于所述输送通道内的生态修复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输送通道外部的高度抬升装置;所述输送通道包括至少一节波纹管以及将所述波纹管固定于水底的链条和桩体,所述波纹管的褶皱部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生态修复装置包括连接于一体的微生物投加器和管式曝气器以及套设于该一体结构外部的浮石筒;所述高度抬升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输送通道上的气囊、与所述气囊连接的气管、以及声纳传感器。本发明整个修复系统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后续好维护,还能够根据水底淤泥界面智能调节输送通道的高度,延长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4210727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111553846.4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强化剂的制备方法,属于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海藻胶生产工艺的副产物加入海洋植物、双氧水和稀硝酸进行保温消化,得消解液一;将消解液一加入碳酸氢钠水溶液进行保温消化,得消解液二,将所得消解液二进行离心分离,得液体一;将液体一蒸馏浓缩至含水量为40‑60%,得植物修复强化剂。本发明植物修复强化剂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元素和有机酸,可促进超积累植物的生长,有效提高修复植物的生物量,解决修复植物生物量小的问题,还可促进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活化,提高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加快超积累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缩短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477286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534812.9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江苏金禾水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域生态修复系统及方法,包括边坡上设置的基站、与所述基站连通并延伸至深潭或对岸的输送通道、设置于所述输送通道内的生态修复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输送通道外部的高度抬升装置;所述输送通道包括至少一节波纹管以及将所述波纹管固定于水底的链条和桩体,所述波纹管的褶皱部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生态修复装置包括连接于一体的微生物投加器和管式曝气器以及套设于该一体结构外部的浮石筒;所述高度抬升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输送通道上的气囊、与所述气囊连接的气管、以及声纳传感器。本发明整个修复系统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后续好维护,还能够根据水底淤泥界面智能调节输送通道的高度,延长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4486173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35727.5
申请日:2022-02-15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岸潟湖盐度场变化物理模拟系统及模拟方法涉及节能环保及海洋工程技术领域。所述模拟系统,包括:盐溶液配制箱、盐溶液输出装置、自动监测器和数据处理终端;盐溶液配制箱包括:箱体本体和自动加盐装置;箱体本体的入口与自动加盐装置连通,箱体本体的出口与盐溶液输出装置连通;盐溶液输出装置设置在外海和潟湖的口门处;自动监测器设置在潟湖内,自动监测器用于监测潟湖内的盐度、外海进入潟湖内的潮流速度和外海进入潟湖的潮位,自动监测器和自动加盐装置均与数据处理终端连接;数据处理终端用于根据自动监测器监测的数据控制自动加盐装置向箱体本体内部加盐。本发明可按照潮流规律在潟湖关键潮汐通道位置自动加盐模拟海水。
-
公开(公告)号:CN110624499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0844289.8
申请日:2019-09-06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B01J20/14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色粘土磷吸附剂,包括红色粘土颗粒115~145份、硅藻土20~30份、玻璃粉末10-15份及大理石粉末3~10份;制备过程包括制备红色粘土颗粒、称取原料、粉碎、煅烧、混合等。红色粘土对磷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具有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成本低特点,同时红色粘土为天然环境友好型材料,将其投入污水水体中,不会带来次生污染等问题,因而,在吸附磷的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461521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0684906.3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江苏金禾水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坡型河道滨岸抗冲击生态缓冲带及其构建方法,包括水生植物带、湿地带和陆生植物带,水生植物带内沿河流方向间隔设有观景台,相邻观景台之间均设有种植区,种植区内按照河道滨岸的坡度设置有滑轨,滑轨上滑动设有观光廊道,观光廊道的底部设有漂浮于河流水面气囊,气囊随河流水面升降时带动观光廊道沿滑轨滑动改变位置,观景台的两侧设有走道,观光廊道的两端贴近走道,且观光廊道的高度与走道上对应贴近的位置平齐。该生态缓冲带能够起到抗水流冲击、避免岸线侵蚀的作用;水生植物带内设观景台和观景廊道,且观景廊道始终处于靠近河岸线的位置,即不会被水淹没,也不会远离河道影响观看视角,同时还增加了一定的游玩趣味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