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75178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058521.6
申请日:2024-01-16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广东工业大学
Inventor: 王强 , 万东辉 , 邓长涛 , 杨芳 , 马喜荣 , 胡晓张 , 解玉磊 , 侯堋 , 刘晓建 , 朱小伟 , 王其松 , 张印 , 朱瑞 , 郭辉群 , 周晨琦 , 岳鸿禄 , 邓忠杰
IPC: G06Q10/063 , G06Q50/26 , G06F18/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减污降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STIRPAT模型的水环境治理与碳减排协同度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流域水环境区域进行灰水足迹集成计算和碳排放估算,得到区域污染灰水足迹总量和区域碳排放总量;对流域水环境区域进行环境驱动影响分析,以得到区域人类活动环境驱动因子;对区域污染灰水足迹总量和区域碳排放总量以及区域人类活动环境驱动因子进行模型构建,以构建得到基于STIRPAT模型的区域灰水足迹模拟模型和区域碳排放量模拟模型;利用岭回归方法进行模型参数确定岭回归方程并进行协同度评估计算,以得到区域水环境治理与碳减排协同度。本发明能够科学评估水环境治理与碳减排协同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522654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023028.0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广东工业大学
IPC: G06Q50/26 , G06Q10/063 ,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减污降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灰水足迹的减污降碳协同度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减污降碳区域进行污染物灰水足迹计算和污染源划分处理,以得到区域点源污染灰水足迹量以及区域面源污染灰水足迹量;基于区域点源污染灰水足迹量以及区域面源污染灰水足迹量进行区域总体集成计算,以得到区域长序列灰水足迹量;对减污降碳区域内的碳排放量进行估计核算,以得到区域碳排放总量;基于区域长序列灰水足迹量以及区域碳排放总量进行协同度计算,得到减污降碳协同度系数;根据减污降碳协同度系数进行协同效果判断分析和减排弹性修正处理,得到减污降碳协同度修正系数。本发明能够精准计算区域水环境治理与碳减排的协同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57517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410058521.6
申请日:2024-01-16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广东工业大学
Inventor: 王强 , 万东辉 , 邓长涛 , 杨芳 , 马喜荣 , 胡晓张 , 解玉磊 , 侯堋 , 刘晓建 , 朱小伟 , 王其松 , 张印 , 朱瑞 , 郭辉群 , 周晨琦 , 岳鸿禄 , 邓忠杰
IPC: G06Q10/063 , G06Q50/26 , G06F18/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减污降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STIRPAT模型的水环境治理与碳减排协同度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流域水环境区域进行灰水足迹集成计算和碳排放估算,得到区域污染灰水足迹总量和区域碳排放总量;对流域水环境区域进行环境驱动影响分析,以得到区域人类活动环境驱动因子;对区域污染灰水足迹总量和区域碳排放总量以及区域人类活动环境驱动因子进行模型构建,以构建得到基于STIRPAT模型的区域灰水足迹模拟模型和区域碳排放量模拟模型;利用岭回归方法进行模型参数确定岭回归方程并进行协同度评估计算,以得到区域水环境治理与碳减排协同度。本发明能够科学评估水环境治理与碳减排协同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52265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410023028.0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广东工业大学
IPC: G06Q50/26 , G06Q10/063 ,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减污降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灰水足迹的减污降碳协同度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减污降碳区域进行污染物灰水足迹计算和污染源划分处理,以得到区域点源污染灰水足迹量以及区域面源污染灰水足迹量;基于区域点源污染灰水足迹量以及区域面源污染灰水足迹量进行区域总体集成计算,以得到区域长序列灰水足迹量;对减污降碳区域内的碳排放量进行估计核算,以得到区域碳排放总量;基于区域长序列灰水足迹量以及区域碳排放总量进行协同度计算,得到减污降碳协同度系数;根据减污降碳协同度系数进行协同效果判断分析和减排弹性修正处理,得到减污降碳协同度修正系数。本发明能够精准计算区域水环境治理与碳减排的协同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510262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211198692.6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6/587 , G06F16/583 , G06F16/58 , G06V20/1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基于干旱区湖泊退缩区的植被生态建设适宜性划分方法,步骤包括:获取研究区域长时间序列的遥感影像数据及地形、地下水位、水体和土壤盐分等数据;对遥感影像及地形、水体和土壤盐分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退缩区植被、水位高程、水体和土壤盐分;计算退缩区不同高程的地下水埋深和土壤总盐分;分析植被、地下水埋深和土壤总盐分数据,得到植被‑土壤水盐‑地下水关系;根据植被‑土壤水盐‑地下水关系,制定退缩区建植适宜性划分方案。本申请选取NDVI为识别因子,结合土壤水盐、地下水的影响,提出了退缩区建植适宜性方案,建立潜在建植适宜性分区,克服了采用单一统计学方法,而忽略了水文水动力与植被生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493670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211367129.7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F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红树林生物量体积的方法,本发明通过注水法及排除法建立了红树林生物量体积与树高的关系模型,可以连续、精确的得到任意植物高度位置处的单位高度生物量体积及生物量总体积,本发明方法既可以精确地测量红树林的植物体干、枝、叶各部分的生物量体积,还能测量红树林植物生物量体积的垂向分布,与传统皆伐法量测方式相比,本发明方法不需要砍伐植株,不需要换算,直接得到生物量体积,测得的生物量体积数据更精准可靠,不仅可获取生物量体积的垂向分布,且又可以缩短其测量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910073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310866820.8
申请日:2023-07-14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刘晓建 , 侯堋 , 胡晓张 , 朱小伟 , 刘霞 , 王其松 , 王强 , 刘诚 , 蒋昌波 , 邓忠杰 , 郭辉群 , 王世俊 , 刘琴琴 , 周晨琦 , 岳鸿禄 , 李静怡 , 陈伟昌 , 韦三刚 , 陈杰 , 邓斌 , 伍志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风电桩及海缆稳定性的监测预警系统,涉及预警系统技术领域,包括监测器一,用以监测风电桩根部的地形冲刷信息并生成监测数据;监测器二,用以监测海缆振动信号并生成监测数据;远程处理器,远程处理器中建立有北斗数据接收模块、监测数据接收模块以及数据分析模块;其中:通过北斗数据接收模块对大数据进行正和分析,选出最优指标模型公式一和最优指标模型公式二,基于最有指标模型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由于北斗数据接收模块中的数据处于实时更新状态,从而保证数据分析模块始终根据当下最精准的分析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可以使得数据的处理结果更加准确,提高对于海上风电桩及海缆稳定性的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19536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212967.1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119/14 , G06F11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堤越浪海向直排系统、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海堤排水领域,包括:海堤构建模块、越浪量获取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和排水设置模块,其中海堤构建模块、越浪量获取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排水设置模块依次连接;海堤构建模块,用于获取堤顶高程,采用允许越浪方式构建海堤;越浪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海堤的最大越浪量;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分析最大越浪量造成的堤后越浪排水压力,得到分析结果;排水设置模块,基于分析结果,设置海堤越浪海向直排方式,通过海堤越浪海向直排方式将最大越浪量海向直排至地下。本发明针对越浪水量进行排水方式的精准匹配,减轻了堤后越浪排水压力,提高了堤顶挡浪和堤后排浪效能的综合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09537522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1910064127.2
申请日:2019-01-23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E02B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囊体结构、防淤积装置及防淤积装置的使用方法。防淤积装置包括囊体组件及水泵。充水后囊体组件的尺寸与待填充的沉坞坑的尺寸相匹配,囊体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囊体结构。根据沉坞坑待填充部分的尺寸,选择囊体结构的数量,若采用多个囊体结构,多个囊体结构并列设置。水泵连接于囊体结构的囊本体的充水口处,启动水泵,向囊本体的空腔内充水。随着空腔内的水量越来越多,囊体组件逐渐变重下沉,进而沉入到沉坞坑待填充部分内。因此,泥沙无法落入沉坞坑内,起到防止泥沙在沉坞坑内淤积的效果。同时,防淤积装置施工简单快捷,施工时不会对水生态和水环境造成影响,且可重复使用,具有环保节能、经济方便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562537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283301.9
申请日:2023-03-22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1 , G06Q50/26 ,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闸泵群防洪排涝实时优化调度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构建了基于LSTM的闸泵调度模型,利用LSTM的闸泵调度模型优化调度方案。本发明中LSTM模型是一种特殊的RNN(RecurrentNeuralNetwork)模型,其特殊的结构设计使得它可以考虑历史时刻信息对当前调度方案的影响。通过采用基于水动力计算的调度模型生成的优化调度方案对LSTM模型进行训练,可使LSTM模型学习得到优化调度方案与各决策变量间的关系。以训练好的LSTM模型进行优化调度方案的生成,可避免大量方案迭代模拟计算耗时,以实现闸泵群防洪排涝实时优化调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