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4507029U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390000646.9
申请日:2013-07-29
IPC: B62D25/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7/121 , B60R19/18 , B60R2019/1806 , B60R2019/1866 , B62D21/157 , B62D25/203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冲击吸收部件。设置于车辆的侧端部,形成为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冲击吸收部件具备:外壁部,其以沿车辆高度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内壁部,其以沿车辆高度方向以及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并且在比外壁部靠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侧与外壁部面对地配置;上壁部,其与内壁部以及外壁部的上端部连接;下壁部,其与内壁部以及外壁部的下端部连接;以及横肋,其与内壁部以及外壁部连接。伴随着从内壁部侧朝向外壁部侧,上壁部与下壁部之间的距离变小,将与外壁部连接的横肋的部分的板厚形成为比与内壁部连接的部分的板厚。
-
-
公开(公告)号:CN105263786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480029492.5
申请日:2014-05-1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7 , B62D25/20 , B62D25/2036
Abstract: 外能量吸收构件(40)和内能量吸收构件(42)安装在车辆底部(28)的下表面侧上。外能量吸收构件(40)和内能量吸收构件(42)布置成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彼此相邻且彼此平行。凹陷接合部(46)形成在外能量吸收构件(40)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侧端部(40S)中,并且突出接合部(48)形成在内能量吸收构件(42)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端部(42S)中。在侧面碰撞时凹陷接合部(46)和突出接合部(48)彼此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05705380B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480060504.0
申请日:2014-09-0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2072 , B60R13/043 , B62D21/03 , B62D25/2036
Abstract: 车辆下部结构(S1)具有:底罩(10),其固定至车身(13)的下部,并且覆盖车身(13)的底表面侧;车门槛(14),其在车身(13)的下部在车辆横向上的两侧沿车辆纵向延伸;以及车门槛装饰条(12),其固定至车身(13)的下部,并且布置在底罩(10)的车辆横向外侧,并且从车门槛(14)的车辆横向外侧向车辆下侧设置。在底罩(10)的车辆横向外侧的端部(10B)和在车门槛装饰条(12)的车辆横向内侧的端部(12B)至少沿车辆竖直方向彼此叠置。
-
公开(公告)号:CN105705380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480060504.0
申请日:2014-09-0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2072 , B60R13/043 , B62D21/03 , B62D25/2036 , B60R3/002 , B60R13/04 , B60R2013/046 , B62D25/20
Abstract: 车辆下部结构(S1)具有:底罩(10),其固定至车身(13)的下部,并且覆盖车身(13)的底表面侧;车门槛(14),其在车身(13)的下部在车辆横向上的两侧沿车辆纵向延伸;以及车门槛装饰条(12),其固定至车身(13)的下部,并且布置在底罩(10)的车辆横向外侧,并且从车门槛(14)的车辆横向外侧向车辆下侧设置。在底罩(10)的车辆横向外侧的端部(10B)和在车门槛装饰条(12)的车辆横向内侧的端部(12B)至少沿车辆竖直方向彼此叠置。
-
公开(公告)号:CN103534145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280023371.0
申请日:2012-05-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R19/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34 , B60R19/24 , B62D21/152
Abstract: 一种车身结构(10),其包括保险杠加强件(12)、前侧构件(14)以及保险杠托架(16)。前侧构件(14)形成有:闭合截面部(34)以及从所述闭合截面部朝向车辆前侧突出的突出部(42)。所述保险杠托架与突出部一起形成开口截面部(74)。并且,缺口(38)形成在在所述闭合截面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上,并且切口部(80)形成在所述开口截面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上。固定至突出相对部(44)的相对壁部(54)和将所述切口部与所述缺口连接的相对壁部(24)形成在所述保险杠托架上。这些相对壁部(54)由从所述切口部侧朝向缺口侧延伸的延伸边缘部(82)形成。
-
-
公开(公告)号:CN105593043B
公开(公告)日:2018-03-09
申请号:CN201480054304.4
申请日:2014-08-1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03 , B60K1/04 , B60K2001/0438 , B60Y2306/01 , B62D21/157 , B62D25/2036
Abstract: 一种车体框架,包括:侧框架,其至少具有配置在车辆横向内侧处的内壁和配置在车体垂直方向上侧处的上壁,并且形成为闭合截面结构,并且在车体纵向上延伸,并且紧固且固定于配置在底板面板的车体下侧处的下梁;和上框架,其比内壁更朝着车辆横向内侧配置、并且配置在比上壁低的高度处,并且安装物安装在该上框架处。
-
公开(公告)号:CN105593043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480054304.4
申请日:2014-08-1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03 , B60K1/04 , B60K2001/0438 , B60Y2306/01 , B62D21/157 , B62D25/2036
Abstract: 一种车体框架,包括:侧框架,其至少具有配置在车辆横向内侧处的内壁和配置在车体垂直方向上侧处的上壁,并且形成为闭合截面结构,并且在车体纵向上延伸,并且紧固且固定于配置在底板面板的车体下侧处的下梁;和上框架,其比内壁更朝着车辆横向内侧配置、并且配置在比上壁低的高度处,并且安装物安装在该上框架处。
-
公开(公告)号:CN103534145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280023371.0
申请日:2012-05-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R19/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34 , B60R19/24 , B62D21/152
Abstract: 一种车身结构(10),其包括保险杠加强件(12)、前侧构件(14)以及保险杠托架(16)。前侧构件(14)形成有:闭合截面部(34)以及从所述闭合截面部朝向车辆前侧突出的突出部(42)。所述保险杠托架与突出部一起形成开口截面部(74)。并且,缺口(38)形成在所述闭合截面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上,并且切口部(80)形成在所述开口截面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上。固定至突出相对部(44)的相对壁部(54)和将所述切口部与所述缺口连接的相对壁部(24)形成在所述保险杠托架上。这些相对壁部(54)由从所述切口部侧朝向缺口侧延伸的延伸边缘部(82)形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