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与车之间两输入两输出可见光通信系统模型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18482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100950.2

    申请日:2022-09-0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与车之间两输入两输出可见光通信系统模型的设计方法,属于可见光通信技术领域,包括:步骤1、汽车前照灯模型的建立;步骤2、视距链路分析;步骤3、非视距链路分析;步骤4、系统噪声分析;步骤5、光电探测器接收信号的分析。本发明提高了车与车之间两输入两输出可见光通信系统模型的可靠性,进而提高了车与车之间两输入两输出可见光通信仿真结果的准确度,为以后的技术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指导。

    一种在移动过载攻击下的无标度网络的级联失效模型

    公开(公告)号:CN116055117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211632220.7

    申请日:2022-12-1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移动过载攻击下的无标度网络的级联失效模型,提出了一种在移动过载攻击下的无标度网络的级联失效模型,在静态网络模型中引入了移动节点,移动节点攻击静态节点使其过载,基于该触发机制,在无标度网络上研究了三种不同的攻击模式:高度过载攻击、低度过载攻击和全过载攻击;模型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静态网络模型的建立;步骤2:移动模型的建立;步骤3:攻击模型的建立;步骤4:定义失效规模的计算方法;步骤5:基于时间序列的级联失效过程,本发明为以后研究静动网络中级联失效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指导。

    一种融合可见光通信和射频通信的异构车组网通信模型

    公开(公告)号:CN116961804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211633678.4

    申请日:2022-12-1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可见光通信和射频通信的异构车组网通信模型,属于可见光通信技术和车载通信领域,在对车辆节点分簇的基础上,引入了等效SINR的概念,以簇头CH与簇成员CM之间的VLC信道的等效信噪比作为分配条件进行信道分配,并当簇头CH与簇成员CM之间的信道无法通行或质量较低时,以两车之间的邻居车辆作为中继节点采用多跳的方式进行通信,选择信噪比较好的信道作为当前CH‑CM和CM‑CM的通信方式,具体包括分簇模型的建立;VLC信道噪声分析;RF信道噪声分析;簇头负载均衡度分析;信道分配模型建立;信道分配算法建立。本发明能够有效保证车辆节点之间的通信质量,提升车辆网络性能,并获得更大的传输速率。

    一种在移动过载攻击下的无标度网络的级联失效模型

    公开(公告)号:CN116055117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632220.7

    申请日:2022-12-1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移动过载攻击下的无标度网络的级联失效模型,提出了一种在移动过载攻击下的无标度网络的级联失效模型,在静态网络模型中引入了移动节点,移动节点攻击静态节点使其过载,基于该触发机制,在无标度网络上研究了三种不同的攻击模式:高度过载攻击、低度过载攻击和全过载攻击;模型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静态网络模型的建立;步骤2:移动模型的建立;步骤3:攻击模型的建立;步骤4:定义失效规模的计算方法;步骤5:基于时间序列的级联失效过程,本发明为以后研究静动网络中级联失效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指导。

    一种自适应阈值的全双工可见光通信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8162459U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22464556.9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自适应阈值的全双工可见光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可见光发射模块、可见光接收模块、人机交互模块、电源模块、主控模块。所述可见光发射模块可以发射经过人机交互模块输入的信息,可见光接收模块可以根据不同信道条件进行阈值调节,实现对信息的正确接收。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能量,主控模块负责对信息的编码,解码以及命令的实时处理。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全双工可见光通信系统通过自适应接收阈值的方法,降低了环境变化对通信质量的影响,系统表现出了更高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可见光通信的可靠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