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45741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828471.5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潍柴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10/633 , H01M10/651 , H01M10/615 , H01M10/61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系统充电时的热管理方法、相关装置及存储介质,该方法通过当电池系统进入充电状态时,实时监测电芯温度,根据电芯的当前最低温度、电芯的当前最高温度、加热状态模式设定的触发温度和冷却状态模式设定的触发温度,确定目标热管理模式,按照所述目标热管理模式对所述电池系统进行热管理;当对所述电池系统进行的热管理结束后,根据电芯的当前最低温度、电芯的当前最高温度、第一目标差值以及第二目标差值确定内循环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目标差值为预先设定的触发内循环的温度差值;其中,所述第二目标差值为预先设定的退出内循环的温度差值。使电池在充电过程中能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温度环境中,更好的发挥电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645740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828470.0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潍柴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10/633 , H01M10/651 , H01M10/615 , H01M10/61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系统放电时的热管理方法、相关装置及存储介质,该方法通过当电池系统进入放电状态时,实时监测电芯温度,根据电芯的当前最低温度、电芯的当前最高温度、加热状态模式设定的触发温度和冷却状态模式设定的触发温度,确定目标热管理模式;然后,按照目标热管理模式对电池系统进行热管理;当对电池系统进行的热管理结束后,根据电芯的当前最低温度、电芯的当前最高温度、第一目标差值以及第二目标差值确定内循环状态;其中,第一目标差值为预先设定的触发内循环的温度差值;第二目标差值为预先设定的退出内循环的温度差值,使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能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温度环境中,更好的发挥电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818514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35374.0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潍柴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实时获取车辆系统电压;获取第一电压阈值和第二电压阈值;在车辆系统电压小于第一电压阈值且大于或者等于第二电压阈值的情况下,根据当前时刻下车辆的运行状态,执行对应的目标操作,以使得车辆不停止工作,车辆不停止工作至少包括:车辆不下电、车辆不停止充电;在车辆系统电压小于第二电压阈值的情况下,根据当前时刻下车辆的运行状态,控制车辆停止工作,车辆停止工作至少包括:车辆下电、车辆停止充电、车辆停止上电。该方法通过设置两个阈值电压,在车辆久置或温度过低导致供电电压过低时,能使车辆移动的可能性更大,提升了行驶过程的安全性与用户使用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769106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615391.3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潍柴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525 , H01M4/58 , H01M4/131 , H01M4/136 , H01M10/0525 , B82Y30/00 , B82Y40/00 , C01G53/00 , C01B2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和其制备方法、负极极片、锂离子电池。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括NiCoO2和NiCoP,NiCoO2和NiCoP具有层状纳米片结构,并堆叠形成中空纳米笼结构。纳米笼结构暴露出丰富的活性位点,有利于Li+的嵌入与脱出,中空结构有效缓冲了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此外,相比于实心结构,明显缩短离子/电子传输距离,提供更多的质量传输通道,从而加速材料表面的电化学反应。另一方面,由NiCoO2和NiCoP形成异质结构,降低了反应势垒,加快了Li+的扩散速率,从而有效增强材料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
-
公开(公告)号:CN116985649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1122067.8
申请日:2023-09-01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潍柴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增程式车辆及用于其的动力系统和动力系统控制方法,用于增程式车辆的动力系统包括:配电管理子系统;动力电池子系统,与配电管理子系统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电池配电支路;增程子系统,与配电管理子系统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增程输入支路;驱动子系统,与配电管理子系统之间设有至少两个负载支路,配电管理子系统被配置为:获取车辆的整车需求功率、增程子系统的增程发电功率及车辆的整车故障信号,根据整车需求功率、增程发电功率和整车故障信号确定电池配电支路的配电参数,及根据整车需求功率和整车故障信号对负载支路进行功率分配。本发明采用多支路和配电管理实现增程器和动力电池的功率耦合,模块选型小型化,降低整机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238750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112301.7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潍柴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IPC: B60R16/033 , H02J7/00 , H02J9/04 , H02J9/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供电控制系统,包括第一供电电池、第二供电电池、第一DCDC转换器、电池管理系统BMS、应急开关和DCDC继电器。其中,第一供电电池为车辆整体供电,第二供电电池未亏电时为BMS供电。第一供电电池、第一DCDC转换器、BMS之间相连接。在第二供电电池的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时,应急开关闭合。当应急开关闭合时,第一供电电池通过第一DCDC转换器为BMS供电以及提供唤醒信号。BMS上电后控制DCDC继电器闭合。DCDC继电器闭合后,应急开关断开,第一供电电池通过第一DCDC转换器为BMS持续供电。如此,在车辆需要启动但第二供电电池亏电的情况下,能够基于第一供电电池的自供电实现BMS的上电和持续供电,进而使得第一供电电池后续能够为车辆正常供电。
-
公开(公告)号:CN11781116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025821.4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潍柴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的充放电电路、其充放电方法、充放电装置和车辆,该充放电电路包括:放电回路,包括主正继电器和主负继电器;充电回路,包括充电正继电器和充电负继电器,充电正继电器的第一端与电池的正极连接,充电正继电器的第二端与充电电源的正极连接,充电负继电器的第三端与电池的负极连接,充电负继电器的第四端与充电电源的负极连接;预充回路,包括预测子回路和第二预充继电器,预测子回路包括串联的第一预充继电器和预充电阻,预测子回路、主正继电器和充电正继电器并联,且第二预充继电器位于预测子回路与充电电源的正极的连接线路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充放电回路存在两个预充回路导致成本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42578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328643.2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潍柴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R31/367 , G06F30/20 , G01R31/392 , G06F119/12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预测锂电池系统充电时长方法、装置、介质、设备及车辆,采集电池当前电池荷电状态信息以及通过温升变化模型计算后的温度并存储;根据所述通过温升变化模型计算后的温度以及所述电池当前电池荷电状态信息,采用包含有温升变化模型的计算公式计算任意电池荷电状态下,蓄电池充满电所需时间。所述计算公式为:#imgabs0#式中,T为通过温升变化模型计算后的温度;C为电池总容量;x为电池当前电池荷电状态;y(x,T)为在当前温度下充电电流随电池荷电状态变化及引入温升变化模型的函数,通过查充电map得出。本公开的方法将温度变化、SOH曲线等因素模块化,由于部分参数难以获取,可自行判断是否加入计算,增加了模型的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8766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10407.5
申请日:2024-04-07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潍柴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IPC: B22F1/16 , H01M50/449 , H01M50/431 , H01M50/414 , H01M10/052 , B22F1/054 , B22F9/24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包覆合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隔膜和锂硫电池。该碳包覆合金复合材料包括碳包覆层和双金属纳米合金,碳包覆层包覆在双金属纳米合金的表面,碳包覆层为多孔材料,碳包覆层的厚度为30~100nm,其中,双金属纳米合金中的元素为过渡金属元素。以上碳包覆合金复合材料中碳包覆层和双金属纳米合金之间的协同作用不仅有利于降低锂硫电池中可溶性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且还有助于提高可溶性多硫化物向不溶性Li2S的转化效率。将该碳包覆合金复合材料制备成的隔膜应用于锂硫电池中有助于解决现有技术的锂硫电池中存在的可溶性多硫化物引起的穿梭效应、反应动力学缓慢、体积变化大等问题,从而提高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86406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48290.0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潍柴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防盗方法、电池防盗装置和电子设备,车辆包括车辆本体和电池包,电池包包括电池包本体以及定位结构,定位结构与电池包本体的相对位置固定,该方法包括:确定电池包本体与车辆本体是否电连接;在电池包本体未与车辆本体电连接的情况下,控制定位结构以第一预定频率发送电池包本体的定位信息至终端,定位信息表征电池包本体当前的位置信息。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无法追回丢失的电池包导致财产损失较大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