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夏秋茶鲜叶加工桂花香味红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38958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007711.0

    申请日:2016-01-06

    Abstract: 一种利用夏秋茶鲜叶加工桂花香味红茶的方法,是在现有红茶制作的萎凋、揉捻、发酵、初干、复干等工艺基础上,以夏季或秋季适制红茶的茶鲜叶为原料,通过添加桂花香气与滋味提取物的工艺技术,即包括茶鲜叶萎凋、桂花水提浓缩液添加、揉捻、发酵、初干、复干、天然桂花精油添加、固香等工艺方法而制得桂花香味红茶。本方法针对夏季与秋季茶鲜叶利用率低、品质较差以及滋味与香气无特色等不足,对加工工艺进行改进,所制红茶具有条索紧秀、色泽乌润、冲泡后汤色橙红明亮、滋味爽滑、桂花香高长等品质优点。使用本加工方法,不仅使红茶内在品质优良,香气独特,而且极大地缓减了夏秋茶鲜叶资源被浪费和我国红茶出口受阻的问题。

    一种利用夏秋茶鲜叶加工桂花香味红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38958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610007711.0

    申请日:2016-0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F3/14 A23F3/405

    Abstract: 一种利用夏秋茶鲜叶加工桂花香味红茶的方法,是在现有红茶制作的萎凋、揉捻、发酵、初干、复干等工艺基础上,以夏季或秋季适制红茶的茶鲜叶为原料,通过添加桂花香气与滋味提取物的工艺技术,即包括茶鲜叶萎凋、桂花水提浓缩液添加、揉捻、发酵、初干、复干、天然桂花精油添加、固香等工艺方法而制得桂花香味红茶。本方法针对夏季与秋季茶鲜叶利用率低、品质较差以及滋味与香气无特色等不足,对加工工艺进行改进,所制红茶具有条索紧秀、色泽乌润、冲泡后汤色橙红明亮、滋味爽滑、桂花香高长等品质优点。使用本加工方法,不仅使红茶内在品质优良,香气独特,而且极大地缓减了夏秋茶鲜叶资源被浪费和我国红茶出口受阻的问题。

    一种利用夏秋茶鲜叶加工低咖啡碱菠萝果味绿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32862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610003972.5

    申请日:2016-0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F3/14 A23F3/36

    Abstract: 一种利用夏秋茶鲜叶加工低咖啡碱菠萝果味绿茶的方法,是在现有绿茶制作的茶鲜叶摊放、杀青、初揉、复揉、初干、复干等工艺基础上,以夏季或秋季中适制绿茶的茶鲜叶为原料,通过热水浸泡脱咖啡碱、添加菠萝果汁浓缩液等工序,制作出具有条索紧细、色泽黄绿、冲泡后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爽且有菠萝果味、有粟香和菠萝果香等品质优点的绿茶,可解决夏季与秋季茶鲜叶滋味苦涩、品质较差等问题,使用本方法加工的夏秋绿茶不仅无苦涩味、咖啡碱含量低,而且极大缓减了夏秋绿茶无消费市场和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真正地实现了安全、简便、合理、经济的夏秋茶资源的高值化利用。

    一种茯砖茶中小分子化合物的鉴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57925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810049909.4

    申请日:2018-0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茯砖茶中小分子化合物的鉴定方法,通过对化合物的质谱特征、精确质荷比以及同位素模式识别计算,得到其可能的分子式;将化合物的分子量、碎片离子峰、保留时间等特征与自制并经结构鉴定的标准化合物、文献报导的各类茶叶中发现的化合物进行比对,确定或推测其结构。

    一种利用夏秋茶鲜叶加工低咖啡碱菠萝果味绿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32862B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003972.5

    申请日:2016-01-06

    Abstract: 一种利用夏秋茶鲜叶加工低咖啡碱菠萝果味绿茶的方法,是在现有绿茶制作的茶鲜叶摊放、杀青、初揉、复揉、初干、复干等工艺基础上,以夏季或秋季中适制绿茶的茶鲜叶为原料,通过热水浸泡脱咖啡碱、添加菠萝果汁浓缩液等工序,制作出具有条索紧细、色泽黄绿、冲泡后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爽且有菠萝果味、有粟香和菠萝果香等品质优点的绿茶,可解决夏季与秋季茶鲜叶滋味苦涩、品质较差等问题,使用本方法加工的夏秋绿茶不仅无苦涩味、咖啡碱含量低,而且极大缓减了夏秋绿茶无消费市场和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真正地实现了安全、简便、合理、经济的夏秋茶资源的高值化利用。

    一种利用茶多酚氧化酶同工酶PPO1酶促合成茶黄素TF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51426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077012.9

    申请日:2015-02-13

    Abstract: 一种利用茶多酚氧化酶同工酶PPO1酶促合成茶黄素TF的方法,该方法是以茶多酚氧化酶同工酶PPO1为酶源,以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和EGC组分为主要反应底物,以一定pH值的缓冲液作为反应体系,经摇床振荡酶促反应以及后续的萃取、离心、浓缩、冷冻干燥等步骤,定向酶促合成单一茶黄素组分TF(theaflavin)的技术及工艺优化。该方法克服了传统以茶叶多酚氧化酶粗酶液酶促合成茶黄素中同时产生多种茶黄素组分、分离纯化茶黄素组分工艺技术繁琐以及制备高纯茶黄素组分难度大等缺陷,实现了酶促合成产物单一、反应终端无副产物的技术创新,避免了茶黄素组分后续分离纯化的技术瓶颈,为茶黄素组分绿色、安全、高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与利用奠定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种利用茶多酚氧化酶同工酶PPO1酶促合成茶黄素TF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51426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510077012.9

    申请日:2015-02-13

    Abstract: 一种利用茶多酚氧化酶同工酶PPO1酶促合成茶黄素TF的方法,该方法是以茶多酚氧化酶同工酶PPO1为酶源,以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和EGC组分为主要反应底物,以一定pH值的缓冲液作为反应体系,经摇床振荡酶促反应以及后续的萃取、离心、浓缩、冷冻干燥等步骤,定向酶促合成单一茶黄素组分TF(theaflavin)的技术及工艺优化。该方法克服了传统以茶叶多酚氧化酶粗酶液酶促合成茶黄素中同时产生多种茶黄素组分、分离纯化茶黄素组分工艺技术繁琐以及制备高纯茶黄素组分难度大等缺陷,实现了酶促合成产物单一、反应终端无副产物的技术创新,避免了茶黄素组分后续分离纯化的技术瓶颈,为茶黄素组分绿色、安全、高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与利用奠定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