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5981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874151.5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黄埔创新研究院 ,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红茶加工工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提升茶黄素的茉莉花香大叶红茶制备方法及茉莉花香大叶红茶。包括步骤为将茶鲜叶进行恒慢萎凋、二次做青、揉捻、经多酚氧化酶和β‑葡萄糖苷酶进行二次变温发酵、阶梯式干燥;所得红茶内含茶黄素比,较仅进行室温萎凋的红茶提升20%以上,茶红素提升20%以上,氨基酸提升20%以上,可溶性糖提升20%以上,茶褐素含量下降。本发明的工艺方法有利于茶鲜叶中的儿茶素酶促氧化,和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间的比例协调,控制红茶茶汤内茶褐素含量,得到显著提升茶黄素的茉莉花香的大叶红茶。
-
公开(公告)号:CN105557437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610036046.8
申请日:2016-01-20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17/005 , A01G13/00 , A01G22/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幼龄茶园遮荫的种植方法,其采用宽窄行顺序排列、单行双株的种植方式栽种茶树苗,在宽行间栽植一行速生菌草,并浇水至土壤湿透;栽培后对速生菌草施氮肥一次,之后速生菌草与茶树苗的施肥管理同步,使其四个月后生长至120-150cm高;待到冬季时对速生菌草进行刈割,刈割后茎秆均匀铺于茶园行间。本发明遮荫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并可在短时间达到有效的遮荫效果,对茶树生长及茶鲜叶品质改善均具有良好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533068B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610036045.3
申请日:2016-01-20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IPC: A23F3/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辣木固体发酵茶的加工方法,通过将辣木鲜叶、辣木嫩梢、辣木花自然阴干;然后将阴干的辣木嫩梢按3:1‑4:1的比例加水打浆,添加1%的木瓜蛋白酶酶解后抽滤,取过滤清液添加红曲霉和植物乳杆菌混合菌种培养即得发酵母液;接着在阴干的辣木鲜叶、辣木嫩梢上喷洒制备的发酵母液,自然摊放24‑48h;最后取发酵后的辣木鲜叶70%-80%、辣木嫩梢15%-25%,以及阴干的辣木花5%混合均匀后使用模具填料压紧,并陈化即得辣木固体发酵茶。按本发明生产的辣木固体发酵茶的蛋白水解充分,各种营养素保留完整,营养丰富,具有浓郁的发酵风味且易于存放,产品工艺流程简单易控,对环境无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1728045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579404.6
申请日:2020-06-23
Applicant: 湘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红茶中高氯酸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鲜叶采摘后的超声漂洗,茶叶揉捻后的微生物降解、茶叶干燥后的铝箔密封。超声漂洗为将采摘鲜叶在高频超声震荡条件下用去离子水进行多道次清洗;微生物降解为将揉捻后的茶叶喷洒上配置的高氯酸盐降解菌液,在超声辅助下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微生物降解,将ClO4-降解为无污染的Cl-和O2;铝箔密封为将干燥后的茶叶放入经过无菌处理的铝箔袋中,抽真空后密封存储。本方法将超声辅助技术与微生物降解技术相结合,对红茶加工工序进行了适当调整,操作简单方便,有效降低了茶叶中高氯酸盐的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533068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36045.3
申请日:2016-01-20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IPC: A23F3/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F3/34 , A23Y2220/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辣木固体发酵茶的加工方法,通过将辣木鲜叶、辣木嫩梢、辣木花自然阴干;然后将阴干的辣木嫩梢按3:1-4:1的比例加水打浆,添加1%的木瓜蛋白酶酶解后抽滤,取过滤清液添加红曲霉和植物乳杆菌混合菌种培养即得发酵母液;接着在阴干的辣木鲜叶、辣木嫩梢上喷洒制备的发酵母液,自然摊放24-48h;最后取发酵后的辣木鲜叶70%-80%、辣木嫩梢15%-25%,以及阴干的辣木花5%混合均匀后使用模具填料压紧,并陈化即得辣木固体发酵茶。按本发明生产的辣木固体发酵茶的蛋白水解充分,各种营养素保留完整,营养丰富,具有浓郁的发酵风味且易于存放,产品工艺流程简单易控,对环境无污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