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450536B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610987473.4
申请日:2016-11-0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方法,属于电池管理技术领域,该方法根据标定的电池模型,计算电池的负极过电势观测值;根据负极过电势观测值大小及预先设定好的析锂电势警戒阈值对充电电流进行在线动态控制;使负极过电势观测值最终稳定在析锂电势警戒阈值附近±5mV以内,直至端电压达到截止电压上限;本发明实现了电池充电过程负极过电势始终位于析锂临界电势上,保证了电池不发生析锂,延长了电池寿命,提升了电池安全,同时提高了电池的充电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772081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201357.1
申请日:2016-12-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365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扩展等效电路模型的电池极限充放电电流估计方法,属于电池管理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建立考虑电流倍率对内阻影响的电池扩展等效电路模型,得到电池电压的计算公式;然后对待测电池从满电开始进行实际工况放电测试,放电至空电,采集运行工况数据,包括电池的电流、电压、荷电状态和温度;然后根据采集得到的电流、电压,在线辨识电池扩展等效电路模型参数;最后根据辨识得到的电池扩展等效电路模型参数,计算不同温度、不同荷电状态下电池的极限充放电电流。本发明能够准确估计电池在不同温度、不同荷电状态下的极限充放电电流,有助于实现电池充放电功率的优化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06450536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987473.4
申请日:2016-11-0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4 , H02J7/007 , H02J7/0077 , H02J7/009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方法,属于电池管理技术领域,该方法根据标定的电池模型,计算电池的负极过电势观测值;根据负极过电势观测值大小及预先设定好的析锂电势警戒阈值对充电电流进行在线动态控制;使负极过电势观测值最终稳定在析锂电势警戒阈值附近±5mV以内,直至端电压达到截止电压上限;本发明实现了电池充电过程负极过电势始终位于析锂临界电势上,保证了电池不发生析锂,延长了电池寿命,提升了电池安全,同时提高了电池的充电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627225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200451.5
申请日:2016-12-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L1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11/1851 , B60L11/1861 , B60L11/1864 , B60L2240/545 , B60L2240/547 , B60L2240/549 , B60L2260/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串联电池组剩余放电能量预测方法,属于电动汽车电池管理技术领域。首先采集电池组运行工况数据,预测电池组未来输出功率和未来温度变化率;然后进行电池组及电压处于最低状态的单体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内阻参数辨识,更新二者的内阻参数随各自荷电状态变化的曲线;随后确定荷电状态预测间隔,计算电池组和电压处于最低状态的单体电池的未来荷电状态序列;并预测电池组的未来电压序列、未来电流序列以及未来温度序列以及电压处于最低状态的单体电池的未来单体电压序列;最后计算电池组的剩余放电能量。本发明方法考虑了各节单体电池荷电状态不一致性对电池组放电截止时刻的影响,能够精确预测串联电池组剩余放电能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483470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11201361.8
申请日:2016-12-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365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未来运行工况预测的电池剩余放电能量预测方法,属于电池管理技术领域。首先采集电池的运行工况数据,预测电池未来输出功率和未来温度变化率;然后进行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内阻参数辨识,更新其内阻参数随荷电状态变化的曲线;随后确定电池荷电状态预测间隔,计算电池的未来荷电状态序列;并预测电池的未来电压序列、未来电流序列以及未来温度序列;最后计算电池的剩余放电能量。本发明方法考虑了未来运行工况对电池剩余放电能量的影响,能够实时预测电池的剩余放电能量,在各种运行工况都能保证较高的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772081B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611201357.1
申请日:2016-12-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36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扩展等效电路模型的电池极限充放电电流估计方法,属于电池管理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建立考虑电流倍率对内阻影响的电池扩展等效电路模型,得到电池电压的计算公式;然后对待测电池从满电开始进行实际工况放电测试,放电至空电,采集运行工况数据,包括电池的电流、电压、荷电状态和温度;然后根据采集得到的电流、电压,在线辨识电池扩展等效电路模型参数;最后根据辨识得到的电池扩展等效电路模型参数,计算不同温度、不同荷电状态下电池的极限充放电电流。本发明能够准确估计电池在不同温度、不同荷电状态下的极限充放电电流,有助于实现电池充放电功率的优化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06483470B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611201361.8
申请日:2016-12-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未来运行工况预测的电池剩余放电能量预测方法,属于电池管理技术领域。首先采集电池的运行工况数据,预测电池未来输出功率和未来温度变化率;然后进行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内阻参数辨识,更新其内阻参数随荷电状态变化的曲线;随后确定电池荷电状态预测间隔,计算电池的未来荷电状态序列;并预测电池的未来电压序列、未来电流序列以及未来温度序列;最后计算电池的剩余放电能量。本发明方法考虑了未来运行工况对电池剩余放电能量的影响,能够实时预测电池的剩余放电能量,在各种运行工况都能保证较高的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450537B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611042940.2
申请日:2016-11-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4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多种电池充电算法的开发方法,属于电池管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利用带有参比电极的三电极电池,提前设定单电极电位的警戒阈值,并以预设充电算法对三电极电池进行试充电,同时监测单电极电位;当单电极电位达到警戒阈值,则引入电流调整事件,使单电极电位保持在安全区间充电,带有电流调整事件的试充电算法即为开发好的充电算法;本方法能够在不损伤电池性能的前提下,开发快速充电、低温加热等多种特点的充电算法。
-
公开(公告)号:CN106450537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1042940.2
申请日:2016-11-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4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多种电池充电算法的开发方法,属于电池管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利用带有参比电极的三电极电池,提前设定单电极电位的警戒阈值,并以预设充电算法对三电极电池进行试充电,同时监测单电极电位;当单电极电位达到警戒阈值,则引入电流调整事件,使单电极电位保持在安全区间充电,带有电流调整事件的试充电算法即为开发好的充电算法;本方法能够在不损伤电池性能的前提下,开发快速充电、低温加热等多种特点的充电算法。
-
公开(公告)号:CN106627225B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611200451.5
申请日:2016-12-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L1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串联电池组剩余放电能量预测方法,属于电动汽车电池管理技术领域。首先采集电池组运行工况数据,预测电池组未来输出功率和未来温度变化率;然后进行电池组及电压处于最低状态的单体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内阻参数辨识,更新二者的内阻参数随各自荷电状态变化的曲线;随后确定荷电状态预测间隔,计算电池组和电压处于最低状态的单体电池的未来荷电状态序列;并预测电池组的未来电压序列、未来电流序列以及未来温度序列以及电压处于最低状态的单体电池的未来单体电压序列;最后计算电池组的剩余放电能量。本发明方法考虑了各节单体电池荷电状态不一致性对电池组放电截止时刻的影响,能够精确预测串联电池组剩余放电能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