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扩展等效电路模型的电池极限充放电电流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72081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201357.1

    申请日:2016-12-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365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扩展等效电路模型的电池极限充放电电流估计方法,属于电池管理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建立考虑电流倍率对内阻影响的电池扩展等效电路模型,得到电池电压的计算公式;然后对待测电池从满电开始进行实际工况放电测试,放电至空电,采集运行工况数据,包括电池的电流、电压、荷电状态和温度;然后根据采集得到的电流、电压,在线辨识电池扩展等效电路模型参数;最后根据辨识得到的电池扩展等效电路模型参数,计算不同温度、不同荷电状态下电池的极限充放电电流。本发明能够准确估计电池在不同温度、不同荷电状态下的极限充放电电流,有助于实现电池充放电功率的优化管理。

    基于扩展等效电路模型的电池极限充放电电流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72081B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611201357.1

    申请日:2016-12-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扩展等效电路模型的电池极限充放电电流估计方法,属于电池管理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建立考虑电流倍率对内阻影响的电池扩展等效电路模型,得到电池电压的计算公式;然后对待测电池从满电开始进行实际工况放电测试,放电至空电,采集运行工况数据,包括电池的电流、电压、荷电状态和温度;然后根据采集得到的电流、电压,在线辨识电池扩展等效电路模型参数;最后根据辨识得到的电池扩展等效电路模型参数,计算不同温度、不同荷电状态下电池的极限充放电电流。本发明能够准确估计电池在不同温度、不同荷电状态下的极限充放电电流,有助于实现电池充放电功率的优化管理。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串联电池组剩余放电能量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27225B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611200451.5

    申请日:2016-1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串联电池组剩余放电能量预测方法,属于电动汽车电池管理技术领域。首先采集电池组运行工况数据,预测电池组未来输出功率和未来温度变化率;然后进行电池组及电压处于最低状态的单体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内阻参数辨识,更新二者的内阻参数随各自荷电状态变化的曲线;随后确定荷电状态预测间隔,计算电池组和电压处于最低状态的单体电池的未来荷电状态序列;并预测电池组的未来电压序列、未来电流序列以及未来温度序列以及电压处于最低状态的单体电池的未来单体电压序列;最后计算电池组的剩余放电能量。本发明方法考虑了各节单体电池荷电状态不一致性对电池组放电截止时刻的影响,能够精确预测串联电池组剩余放电能量。

    电池的电弧测试装置和电池的电弧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4640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848963.7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的电弧测试装置和电池的电弧测试方法,该装置包括闭容器、正电极片、负电极片、环境模块、测试电路和处理器;正电极片、负电极片和环境模块置于密闭容器,且正电极片的第一侧和负电极片的第一侧设置于环境模块内,正电极片的第二侧和负电极片的第二侧通过导线穿过密闭容器,并与测试电路连接,测试电路还连接处理器;处理器用于在密闭容器中充满环境气体的情况下,控制测试电路产生不同的测试信号,并获取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在不同的测试信号下产生的电弧信号。通过在环境模块中填充电解液或电池活性材料粉末模拟电池内部的电解液环境,以及在密闭容器中填充环境气体模拟电弧发生后的外部环境,可以提高测试准确性。

    分析电池内部气体对热失控影响的方法及气体采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009350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0205412.9

    申请日:2021-02-2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析电池内部气体对热失控影响的方法及检测装置。方法包括对第一待测电池进行热失控测试,收集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之间的气体,记录达到第二预设值所需时间,并分析产气量和气体成分;对第二待测电池进行热失控测试,并记录达到第二预设值所需时间,通过第一待测电池相对于第二待测电池的温度或电压变化量达到第二预设值所需的时间长短判断电池热失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可促进或延缓热失控的发生;其中,第一预设值为待测电池开始产热的温度值或电压变化量,第二预设值为引发待测电池热失控的温度值或电压变化量。该方法能够分析电池内部气体窜扰对热失控的影响。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内部气体采样装置。

    分析电池内部气体对热失控影响的方法及电池内部气体采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009350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05412.9

    申请日:2021-02-2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析电池内部气体对热失控影响的方法及检测装置。方法包括对第一待测电池进行热失控测试,收集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之间的气体,记录达到第二预设值所需时间,并分析产气量和气体成分;对第二待测电池进行热失控测试,并记录达到第二预设值所需时间,通过第一待测电池相对于第二待测电池的温度或电压变化量达到第二预设值所需的时间长短判断电池热失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可促进或延缓热失控的发生;其中,第一预设值为待测电池开始产热的温度值或电压变化量,第二预设值为引发待测电池热失控的温度值或电压变化量。该方法能够分析电池内部气体窜扰对热失控的影响。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内部气体采样装置。

    动力电池热失控安全性能预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08445039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810122868.7

    申请日:2018-02-0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热失控安全性能预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0,获取第一动力电池的电池初始温度;S20,选取所述第一动力电池受热冲击的时间长度,基于动力电池热失控模型,依据所述电池初始温度,计算所述第一动力电池在受到所述时间长度的热冲击后的温度;S30,将所述第一动力电池在受到所述时间长度的热冲击后的温度与热失控标准值比较,判断所述第一动力电池是否热失控。通过所述动力电池热失控模型对所述第一动电池进行热失控判断,可以减少电池材料的浪费,节约成本。有利于提高电池设计的开发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