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大型渡槽的抗震装置和大型渡槽

    公开(公告)号:CN11926617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646698.4

    申请日:2024-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型渡槽的抗震装置和大型渡槽,大型渡槽具有槽墩和槽身,槽墩和槽身之间设有支座,抗震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和减震器,第一连接座设于槽身,第二连接座设于槽墩,且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减震器连接在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之间,且减震器可相对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沿第二方向滑动。由此,通过使得减震器可以相对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沿第二方向滑动,以适应支座在温度影响下发生变形时的变形方向,防止减震器对支座的变形产生阻碍;同时在小震情况下,减震器的受力变形方向与支座的受力变形方向相同,以减小支座受到的地震力,降低支座被破坏的风险,在大震情况下,减震器可以屈服耗能,吸收向支座传递的地震能量,以降低槽墩与槽身发生碰撞的风险。

    振动台试验测剪力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524236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293889.8

    申请日:2022-1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振动台试验测剪力装置,振动台试验测剪力装置包括:振动台;润滑底板,润滑底板设在振动台上且适于放置试验试件,试验试件适于在润滑底板上滑动;多个测量组件,多个测量组件沿润滑底板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个测量组件包括外置固定板、内置滑块、固定件和轴力传感器,外置固定板与试验试件相连,外置固定板内设有滑槽,内置滑块可滑动地配合在滑槽内,固定件安装在振动台上,轴力传感器分别与固定件和内置滑块相连,内置滑块的滑动方向沿水平方向定向且垂直于轴力传感器的轴向。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振动台试验测剪力装置具有成本低、准确性高、制造周期短、稳定性强等优点。

    地下物体三维重建方法及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2519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510166654.X

    申请日:2025-02-1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潘鹏 程志刚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基础设施无损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物体三维重建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构建目标数据集、神经网络架构和目标损失函数;利用目标数据集、神经网络架构和目标损失函数构建以三维重建地下目标体为目的的目标神经网络模型;将三维探地雷达信号数据输入目标神经网络模型中,以通过目标神经网络模型输出三维探地雷达信号数据对应的地下目标体的三维重建结果。本申请可以实现地下管道和空洞的端到端准确识别,以及对地下目标体类别的精确分类,同时还可以重建地下目标体的几何形状,显著提升地下空间检测的效率与准确性,可广泛应用于探地雷达数据的后处理阶段和多种工程场景,有助于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性与管理效率。

    建筑设计质量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067508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48413.3

    申请日:2024-11-0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业与信息技术交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设计质量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多个设计者关于建筑设计行为的日志数据和实时记录数据;生成设计行为数据集;提取设计行为数据集中每个设计行为数据样本的设计行为特征向量,根据每个设计行为数据样本的设计行为特征向量和设计质量量化评估数据生成测试数据;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设计质量预测模型,利用测试数据对设计质量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利用训练完成的设计质量预测模型预测目标预测对象的建筑设计质量。由此,解决了设计行为数据不完整、缺少对于整体特征的分析方法、缺少设计行为与设计质量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等问题。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搜索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786044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311730705.4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搜索方法,包括:对待搜索的模型库中的建筑信息模型进行多模态特征提取,得到各个建筑信息模型对应的多模态特征,包括语义特征、拓扑特征和几何特征;获取用户输入的搜索文本,对所述搜索文本进行解析,得到所述搜索文本对应的搜索意图信息,所述搜索意图信息包括搜索意图语义特征、搜索意图拓扑特征和搜索意图几何特征;基于深度嵌入学习,计算所述搜索意图信息与待搜索的模型库中的各个建筑信息模型的多模态特征的综合相似度;根据所述搜索意图信息与待搜索的模型库中的各个建筑信息模型的多模态特征的综合相似度的排序结果,确定作为所述搜索文本对应的搜索结果的建筑信息模型,并向用户推荐所述搜索结果。

    时程迭代离线实时混合试验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228486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378347.3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潘鹏 郭又铭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时程迭代离线实时混合试验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将待测结构划分为试验子结构和数值子结构,并对试验子结构进行实际加载操作,得到试验子结构加载结果,且对数值子结构进行数值计算操作,得到数值子结构计算结果,根据试验子结构加载结果和数值子结构计算结果判断当前迭代过程是否满足预设的收敛条件,若当前迭代不满足预设的收敛条件,则基于预设的时程迭代算法,重新执行上述步骤,直至满足预设的收敛条件。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实时混合试验方法的计算模型精度低、试验系统成本高、系统延迟影响大、时程迭代收敛难等问题,有效地确保试验的精度和稳定性,并且减小噪声和不确定性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基于系统辨识的离线实时混合试验方法、装置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22848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378342.0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潘鹏 郭又铭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系统辨识的离线实时混合试验方法、装置及设备,其中,方法包括:获取上一轮真实迭代的输入时程数据和上一轮真实迭代的输出时程数据;基于上一轮真实迭代的输入时程数据和上一轮真实迭代的输出时程数据,对预设的系统模型进行系统辨识得到系统辨识模型;基于预设的计算策略,对系统辨识模型数据处理,得到当前轮真实迭代的输入时程数据。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离线实时混合试验方法存在时程迭代次数多、试验成本高等问题,有效地加快迭代收敛速度,减少真实迭代次数,大大降低试验成本。

    结构微振动模拟试验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6874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308142.8

    申请日:2024-03-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微振动模拟试验装置,包括激振装置和拾振装置;所述激振装置包括信号发生器、振动电机和共振架;所述信号发生器与所述振动电机电连接,所述振动电机与所述共振架连接;当所述信号发生器向所述振动电机输入振动信号,所述振动电机进行振动,引起所述共振架振动,所述共振架通过共振效应将振动放大后对周边结构产生微振动激励;所述拾振装置布置在周边结构处,在周边结构的微振动作用下产生振动响应或声音,且所述拾振装置产生的振动响应或声音的大小和周边结构的微振动大小具有正相关性。本发明可以方便检测建筑结构的隔振效果,且结构简单、拆装与维护方便。

    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体连接件体系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41945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1910525547.6

    申请日:2019-06-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体连接件体系及其设计方法,其中,连接件体系包括:承力连接件体系和限位连接件体系,其中,承力连接件体系包括满足目标抗剪刚度和抗剪承载力的多个承力连接件,用于承受剪切荷载;限位连接件体系包括满足目标轴向受力性能的多个限位连接件,用于承受轴向荷载;其中,连接件体系的每个承力连接件和限位连接件的设计荷载、连接件数量、连接件位置根据墙板的设计参数、所需刚度和承载力设计得到。该连接件体系可以控制夹心保温墙板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变形,确保在承载力极限状态下的安全。

    接力式垂直运输系统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92647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531708.9

    申请日:2023-05-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力式垂直运输系统,包括运输舱和数个运输区段,数个运输区段上下依次分布,每个运输区段内设置与运输舱可逆连接的至少三个运输线缆驱动组件;当运输舱需要垂直向上运输时,上下相邻的运输区段中,位于下方的运输区段内的至少三个运输线缆驱动组件与运输舱建立连接,将运输舱垂直向上运输到高度交错区,待位于上方的运输区段内的至少三个运输线缆驱动组件与运输舱建立连接后,位于下方的运输区段内的至少三个运输线缆驱动组件与运输舱解除连接,此时,位于上方的运输区段内的至少三个运输线缆驱动组件驱动运输舱垂直向上运动。本发明可对运输舱进行垂直接力运输,且避免了现有运输系统顶部承受运输系统自重过大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