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化学-生物酶技术提取香蕉茎秆纤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25012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1176472.1

    申请日:2019-11-26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天然植物纤维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化学-生物酶技术提取香蕉茎秆纤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香蕉茎秆压榨脱水,去除芯部,获得香蕉茎秆纤维渣;2)将压榨脱水后的香蕉茎秆进行预碱处理;3)水洗;4)蛋白酶处理;5)水洗;6)半纤维素酶处理7)果胶酶处理;8)水洗;9)漂白;10)打纤;11)烘干获得成品香蕉茎秆纤维。本发明将机械-化学-生物酶的三种方法有效结合起来,既能减少了收获香蕉后的香蕉茎秆随意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又能获得力学性能良好的香蕉茎秆纤维产品。本发明的香蕉茎秆纤维的提取方法步骤简单,节能环保,所制得的香蕉茎秆纤维适合纺织原料使用。

    一种甲壳液化物/可降解塑料共混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81179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0714661.9

    申请日:2018-07-03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壳液化物/可降解塑料共混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将酸催化剂、甲壳粉末和多元醇液化剂以一定比例在140℃~170℃的温度下发生液化反应,反应完成后,将反应得到的混合物用洗剂洗涤,除去残渣,得到液体混合物;采用旋蒸的方法去除液体混合物中的洗剂和未反应多元醇液化剂,得到甲壳液化物;将甲壳液化物和可降解塑料溶液以一定比例在50℃~70℃的温度下,搅拌混合,得到甲壳液化物与可降解塑料溶液的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固化成膜;将固化薄膜用极性小分子溶剂清洗,之后自然晾干。本发明以原生甲壳为主要原料制备甲壳液化物基共混薄膜,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力学性能,抗菌性能及环境友好性,同时薄膜质感良好,可用于包装材料。

    一种甲壳基氮/磷共掺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98411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369160.6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壳基氮/磷共掺杂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废弃甲壳为原料,先利用稀酸溶液脱CaCO3预处理,然后磷酸环境水热炭化以及高温碳化,制备碳催化剂。本发明的原料成本低廉且来源丰富,制备过程简单,所得产品因CaCO3的脱离而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同时甲壳中的蛋白质直接作为氮源、水热磷酸溶液为磷源,提高了材料的催化性能,该材料的最大输出功率为802mW/m2,1600rpm时的半波电位为-0.181V(vs.Ag/AgCl),最大电子转移数为3.68,而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电子转移途径,在能源转化和污水处理的大规模应用中具有很好的潜力。

    一种基于CcdB致死基因和SmaI酶切位点的酶切连接共体系同时进行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06233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019559.2

    申请日:2017-01-10

    Applicant: 海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5/70 C12N1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cdB致死基因和SmaI酶切位点的酶切连接共体系同时进行的方法。将ccdB基因插入载体pUC18的EcoRI和HindIII位点之间,得到pUC18‑ccdB质粒,然后将pUC18‑ccdB质粒、DNA片段、限制性内切酶SmaI、T4连接酶、T4连接酶buffer和水混合形成反应体系进行反应,由此得到连接产物。本发明以常见的pUC18载体为骨架载体,结合ccdB致死基因的筛选机制以及ccdB致死基因内部含有的SmaI酶切位点,构建出一套快速、高效、低背景的克隆方法,无需对ccdB重组载体及PCR产物进行双酶切及胶回收等步骤,可以直接将PCR产物连接到克隆载体,效率高,整个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极大地减少了实验成本,加快了实验进度,该克隆体系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生物基聚氨酯泡沫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46480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65462.X

    申请日:2024-03-08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基聚氨酯泡沫及其制备方法,生物基聚氨酯泡沫包括10g的椰棕液化物;以椰棕液化物量计为155%的异氰酸酯、5%~15%的填料、5%的催化剂、2.5%的泡沫稳定剂和0.2%的发泡剂;填料为椰壳粉;椰棕液化物为椰棕经微波辅助液化所制得的液化物。本发明以椰棕作为原料,利用微波辅助液化所制得的液化物能够代替传统的石油基多元醇。并在发泡过程中引入椰壳粉作为填料,改善了生物质基聚氨酯泡沫的力学性能和燃烧性能,并具有可再生、可降解、成本低廉、原料易得等独特优势,并且制备方法简单,具有实用性和经济效益。

    一种甲壳液化物/可降解塑料共混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81179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810714661.9

    申请日:2018-07-03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壳液化物/可降解塑料共混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将酸催化剂、甲壳粉末和多元醇液化剂以一定比例在140℃~170℃的温度下发生液化反应,反应完成后,将反应得到的混合物用洗剂洗涤,除去残渣,得到液体混合物;采用旋蒸的方法去除液体混合物中的洗剂和未反应多元醇液化剂,得到甲壳液化物;将甲壳液化物和可降解塑料溶液以一定比例在50℃~70℃的温度下,搅拌混合,得到甲壳液化物与可降解塑料溶液的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固化成膜;将固化薄膜用极性小分子溶剂清洗,之后自然晾干。本发明以原生甲壳为主要原料制备甲壳液化物基共混薄膜,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力学性能,抗菌性能及环境友好性,同时薄膜质感良好,可用于包装材料。

    一种甲壳素液化产物/聚乙烯醇共混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86547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710640905.9

    申请日:2017-07-31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壳素液化产物/聚乙烯醇共混膜的制备方法,包括:S1:将多元醇、酸性催化剂和甲壳素粉末混合,于140℃‑180℃反应60min‑120min,之后经过滤和旋蒸,得到甲壳素液化产物;S2:将S1得到的甲壳素液化产物与聚乙烯醇溶液以一定比例在40℃‑70℃的温度下搅拌混合,得到甲壳素液化产物/聚乙烯醇的混合液;S3:将S2制得的甲壳素液化产物/聚乙烯醇的混合液进行铺膜固化;S4:将S3制得的固化薄膜用极性小分子溶剂漂洗,之后自然晾干。本发明以虾蟹壳的主要成份甲壳素为原料制备的甲壳素液化产物/聚乙烯醇共混膜外观为透明的浅黄色,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力学性、抗菌性及环境友好性,并有望作为新型包装材料。

    一种甲壳素液化产物/聚乙烯醇共混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86547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640905.9

    申请日:2017-07-31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壳素液化产物/聚乙烯醇共混膜的制备方法,包括:S1:将多元醇、酸性催化剂和甲壳素粉末混合,于140℃-180℃反应60min-120min,之后经过滤和旋蒸,得到甲壳素液化产物;S2:将S1得到的甲壳素液化产物与聚乙烯醇溶液以一定比例在40℃-70℃的温度下搅拌混合,得到甲壳素液化产物/聚乙烯醇的混合液;S3:将S2制得的甲壳素液化产物/聚乙烯醇的混合液进行铺膜固化;S4:将S3制得的固化薄膜用极性小分子溶剂漂洗,之后自然晾干。本发明以虾蟹壳的主要成份甲壳素为原料制备的甲壳素液化产物/聚乙烯醇共混膜外观为透明的浅黄色,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力学性、抗菌性及环境友好性,并有望作为新型包装材料。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