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77727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310039891.0
申请日:2023-01-1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A61L27/20 , A61L27/02 , A61L27/18 , A61L27/04 , A61L27/40 , A61L27/50 , A61L27/52 , A61L27/58 , D06M15/61 , D06M11/83 , D06M10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三级嵌套结构的导电纤维束复合水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①配制海藻酸钠溶液结合湿法纺丝在高Ca2+凝固浴中制备海藻酸钠纤维;②将所得纤维浸渍于导电聚合物单体/掺杂剂混合水溶液中原位聚合;③再浸渍于多巴胺/Tris缓冲液(pH=8.5)中原位自聚合;④避光条件下,将得到的海藻酸钠/导电聚合物/聚多巴胺复合纤维浸渍于硝酸银溶液中进行反应引入纳米银涂层;⑤然后进行第二次多巴胺原位聚合,得到具有多层髓鞘结构的复合导电纤维;⑥将上述纤维进行加捻和复捻得到复合纤维束,并在外侧嵌套凝胶外膜得到导电复合水凝胶材料。该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导电和抗感染性能,可用于脊髓损伤修复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386269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02254.9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溶模板技术的抗炎‑再生型多孔神经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制备方法为:1)制备多个明胶圆柱体,以及底部带有细针阵列的圆柱状浇筑模具;2)通过水热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锰以及负载二氧化锰的SilMA溶液;3)将上述明胶圆柱体分别插入模具的针状阵列上,并浇筑复合SilMA溶液,UV固化、冷冻脱模,结合热溶技术去除内部明胶圆柱得到多孔导管;4)在上述导管表面原位自聚合多巴胺涂层,浸渍吸附促神经生长药物后得到所需的抗炎‑再生型多孔神经导管材料。该神经导管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内部长入、成神经分化,同时防止神经炎症,为神经损伤提供全新治疗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9158084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221511.6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异质双层粘结技术的金属凝胶复合骨软骨修复多孔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流程为:1)采用金属3D打印技术得到无机镁合金多孔下层支架;2)采用甲基丙烯酰化I型胶原作为基体,在其中混合促成软骨分化生长因子及负载有促成软骨分化生长因子的纳米载体,3D打印得到有机多孔上层支架;3)使用等离子表面活化技术对下层支架的待粘合表面进行极化处理,再使用吸水自固化胶粘剂对上下层支架待粘合表面预浸润;4)粘结上下层支架,并进行胶粘剂陈化得到基于异质双层粘结技术的金属凝胶复合骨软骨修复多孔支架材料。该修复多孔支架材料有无机下层和有机上层结构,并使用粘结技术进行有机组合,针对性解决骨与软骨同时修复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79270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785936.3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杭州明康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IPC: C25D3/46 , C25D11/26 , C25D5/38 , C25D5/48 , C25D7/00 , C25F5/00 , A61L27/30 , A61L27/06 , A61L27/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管结构及循环电镀‑退镀工艺的抗菌‑促成骨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制备过程如下:1)对使用超声波清洗和除膜处理后的钛/钛合金材料进行微弧氧化反应,在其表面可控构筑一级含锶和镁元素的微米管阵列结构;2)使用超声负载工艺在微米管内引入无氰镀银电解液;3)结合循环无氰镀银‑退镀工艺在微米管内形成单质银,并对样品进行真空干燥;4)重复上述步骤2)和3),形成单质银嵌入微米管的二级复合结构,获得基于微管结构及循环电镀‑退镀工艺的抗菌‑促成骨修复合涂层。该涂层具有高效抗菌和促成骨功能,可作为平台技术应用于骨科各类钛/钛合金植入器械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875064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739629.1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双重图案化结构的多通道载细胞神经修复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①采用湿法纺丝法和原位表面聚合法制备导电纤维,形成导电纤维束;②设计浇筑模具;③于模具内部涂覆脱模剂,并将制得的纤维束固定于模具中,向模具上加入可UV固化聚合物溶液,固化成胶;④待凝胶陈化后,脱模;去除表面脱模剂后,利用浸渍法在神经导管表面引入可促进细胞黏附的蛋白/多肽材料,干燥、灭菌后即得具有双重图案化结构的多通道神经修复导管材料;结合神经干细胞的共培养技术,待细胞在管内黏附及定向迁移后,结合脉冲直流电刺激技术实现成神经分化,可将其用于代替自体神经移植材料。该导管材料可用于神经、脊髓修复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160718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210981520.X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导电水凝胶的关节损伤患者术后康复行为监测及指导系统。该系统包括人体行为捕捉元件、电阻仪、电信号转换模块、骨科患者行为分析数据库。其中该人体行为捕捉元件为复合导电水凝胶,具有核壳结构,内层为聚丙烯酰胺/聚苯胺导电水凝胶内核,外层为聚丙烯酸‑氧化石墨烯@多巴胺纳米复合水凝胶外壳,采用三步原位聚合制得。该水凝胶材料具有优异的高倍拉伸、导电性能、力敏性、自黏附性能、循环稳定性,通过外接电阻仪,结合电信号转换模块、骨科患者行为大数据库,可以实现对关节损伤患者术后康复行为的实时监测,以及对康复行为数据整理和归档,可总结患者关节损伤恢复规律,用于科学指导后续康复行为的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6173306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039818.3
申请日:2023-01-1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A61L27/52 , C08L53/00 , C08L5/04 , C08L79/02 , C08J5/24 , C08J3/075 , C08K3/32 , D06M15/61 , D01D5/06 , D03D15/20 , A61L27/50 , A61L27/54 , A61L27/20 , A61L27/22 , A61L27/58 , D06M10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仿神经网络结构的复合导电水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方法包括:1)在Ca2+/Mg2+凝固浴中制得海藻酸钠纤维,编织成纤维网,再浸渍于苯胺/植酸溶液中,得到海藻酸钠/聚苯胺导电纤维网;2)使用多巴胺/Tris‑HCl(pH=8.5)对β‑TCP进行表面改性,并吸附促成骨生长因子得到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粒子;3)使用Gelma、SilMA、ChiMA配制成预溶液,添加制得的有机‑无机杂化β‑TCP粒子,将海藻酸钠/聚苯胺导电纤维网置于预溶液中固化得到具有仿神经网络结构的复合导电水凝胶材料。该材料具有高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导电性、促神经再生性和促成骨性能,在颅骨修复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337006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0976864.1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A61B5/107 , A61M35/00 , A61L27/08 , A61L27/12 , A61L27/16 , A61L27/18 , A61L27/20 , A61L27/50 , A61L27/52 , A61L27/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理导电水凝胶的骨折急性肿胀诊断及消肿药物同步释放系统。该系统包括导电水凝胶元件、电阻仪及电信号转换装置,其中导电水凝胶的制备过程包括:①制备氧化石墨烯/聚苯胺‑植酸/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纳米填料;浸渍于含有消肿药物的溶液中,溶胀平衡;②通制得氧化石墨烯/多巴胺纳米填料;③将聚丙烯酸、海藻酸钠溶于水和丙三醇两相溶剂体系,依次加入氧化石墨烯/多巴胺纳米填料、吸附消肿药物的氧化石墨烯/聚苯胺‑植酸/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纳米填料和羟基磷灰石。该系统可以对骨折引起的急性肢体肿胀进行实时监测,并能通过双重刺激智能释放消肿药物,有望应用于急性肢体肿胀、水肿等的监测与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112076348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010709657.0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A61L27/32 , A61L27/30 , A61L27/06 , A61L27/04 , A61L27/50 , A61L27/54 , A61L31/08 , A61L31/02 , A61L31/14 , A61L31/16 , C23C26/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金属表面长效抗感染并高效发生骨整合的功能性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多功能性生理必需金属离子、无机酸根离子等与医用金属表面纳米纤维、纳米孔壁无机盐发生离子交换和改性,然后再置入仿生生理液中进行矿化反应,在纳米孔内、纳米纤维间隙和纤维层上表面沉积出类似骨矿物化学组成并且不同颗粒度梯度分布的磷酸钙涂层,矿化涂层有效地调节纳米纤维上沉积功能性离子的长效释放,并增强同骨骼的整合效率和结合强度,从而获得兼具长效抗感染及牢固骨结合的性能;本发明制备工艺简便、经济,涂层的功能稳定并且效果突出,可适用骨科植入假体、口腔种植体等需要与骨骼发生持久整合的医用金属、合金内植物的表面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81431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280437.5
申请日:2021-03-1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形成于基材表面的抗菌及骨整合涂层及在基材表面制备抗菌及骨整合涂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基材浸泡于粘附剂中;(2)将步骤(1)获得的基材浸泡于阳离子材料溶液中;(3)将步骤(2)获得的基材浸泡于硫化铜纳米颗粒溶液中;(4)重复步骤(2)和(3)至少两次。该涂层不仅与基材牢固结合、时效持久,而且硫化铜纳米颗粒在近红外光照射下能够被激活而杀灭细菌,达到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效果,且杀菌效果智能可控、即时性强;硫化铜纳米颗粒能够释放二价铜离子,活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进而促进种植体周围组织血管、新生骨形成,加强内固定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