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8731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41388.9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导电电纺膜/水凝胶夹心结构的双功能复合伤口敷料修复系统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制备方法包括:1)利用水热法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引入纳米银得到AgNPs‑GO;2)采用静电纺丝法及高温还原法得到导电电纺膜,将其裁剪成与伤口外形一致且两端带有凸出的形状;3)使用多巴胺盐酸盐接枝改性CCS得到DA‑CCS,将其与醛基化海藻酸钠分别配制成PBS溶液并vortex混合,然后得到双组分凝胶预溶液;4)将预溶液涂覆至伤口处,覆盖裁剪后的导电电纺膜,再次涂覆预溶液,待其完全凝胶化;5)于导电电纺膜两端凸出处连接智能电刺激组件得到敷料修复系统。该系统具有抗感染功能,且外接脉冲直流电刺激后可促进伤口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9386249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02112.2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双重顺序促成骨功能的原位可注射骨修复胶黏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制备方法为:1)依次使用甲基丙烯酸酐和多巴胺盐酸盐对透明质酸进行双重化学接枝改性,得到具有UV固化和黏附功能的DA‑HAMA生物大分子;2)使用微流控系统制备负载促成骨药物的Ca2+物理交联海藻酸钠微球材料;3)于避光及加热条件下配制DA‑HAMA溶液,待其冷却至室温时加入促成血管因子和载药微球混合均匀,离心脱泡和辐照灭菌后,得到原位可注射骨修复胶黏剂材料。上述骨修复胶黏剂材料兼具可降解、可注射、湿态黏附、促成血管协同促成骨功能,为骨缺损修复提供全新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5160718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981520.X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导电水凝胶的关节损伤患者术后康复行为监测及指导系统。该系统包括人体行为捕捉元件、电阻仪、电信号转换模块、骨科患者行为分析数据库。其中该人体行为捕捉元件为复合导电水凝胶,具有核壳结构,内层为聚丙烯酰胺/聚苯胺导电水凝胶内核,外层为聚丙烯酸‑氧化石墨烯@多巴胺纳米复合水凝胶外壳,采用三步原位聚合制得。该水凝胶材料具有优异的高倍拉伸、导电性能、力敏性、自黏附性能、循环稳定性,通过外接电阻仪,结合电信号转换模块、骨科患者行为大数据库,可以实现对关节损伤患者术后康复行为的实时监测,以及对康复行为数据整理和归档,可总结患者关节损伤恢复规律,用于科学指导后续康复行为的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9386287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02245.X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逐级抗菌‑成血管‑成骨药物释放体系的同心结构复合螺钉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1)配制分别负载抗菌药物、促成血管药物、促成骨药物的甲基丙烯酰化海藻酸钠溶液;2)设计并制备具有同心圆结构且透明的逐级可拆卸浇筑模具;3)基于上述模具,结合多步原位浇筑‑UV初步固化‑冷冻脱模工艺,制得从内而外依次为成骨层‑成血管层‑抗菌层的复合预凝胶;4)将上述预凝胶进行完全UV固化,并置于旋转烘干设备之中进行烘干,得到螺钉母料,车削加工后得到同心结构复合螺钉材料。本发明螺钉的同心圆结构和多层空间载药结构,赋予其优异的机械强度和逐级抗菌‑成血管‑成骨药物释放能力,对于骨缺损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59924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625637.5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A61L27/34 , C23C22/68 , C25D11/26 , B82Y40/00 , B82Y30/00 , A61L27/28 , A61L27/06 , A61L27/50 , A61L27/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双重pH响应功能的长效智能复合抗菌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1)通过表面阳极氧化工艺在预处理后的钛合金基底表面构建纳米管结构;2)结合循环真空灌注+低温微气流工艺,在钛合金表面纳米管孔道内灌注聚维酮碘混合溶液;3)钛合金表面经水洗后,再进行表面硅烷化处理,引入带有双键的硅烷制剂;4)结合表面循环光固化工艺,通过硅烷制剂与MA和NAC双改性的壳聚糖(NAC‑ChiMA)之间的双键加成反应将NAC‑ChiMA引入到基体表面,实现复合抗菌涂层的制备。该复合涂层通过真空载药、双重pH响应等特点,实现NAC和聚维酮碘的先后释放与缓慢释放,首先破坏细菌生物膜的胞外聚合物质,再杀灭生物膜中的细菌,实现骨科内植入物感染的有效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11712272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089201.9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A61L26/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可逆黏附‑光热杀菌功能的纳米复合水凝胶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1)制备金属有机框架ZIF‑8,将其浸渍于含有花青素CY‑7的溶液中实现药物的吸附;再使用DA对所得样品进行表面包封得到ZIF‑8/CY‑7/PDA粒子;2)制备末端带有羧基的7‑羧酸甲氧基‑4‑甲基香豆素CM;3)通过EDC偶联反应将CM接枝到多巴胺改性的壳聚糖分子侧链上得到CS‑DA‑CM;4)将ZIF‑8/CY‑7/PDA粒子和成血管活性组分分散于CS‑DA‑CM溶液之中,即得到所述敷料。所述敷料可注射使用,采用波长大于300nm光源照射可原位凝胶化实现粘附,小于280nm波长光源照射时凝胶重新转变为溶液;使用波长为820nm的红外波长作用时,可以激发光热作用,实现伤口处的光热杀菌,同时光热作用可以促进血液流动,加速伤口愈合。
-
公开(公告)号:CN115160718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210981520.X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导电水凝胶的关节损伤患者术后康复行为监测及指导系统。该系统包括人体行为捕捉元件、电阻仪、电信号转换模块、骨科患者行为分析数据库。其中该人体行为捕捉元件为复合导电水凝胶,具有核壳结构,内层为聚丙烯酰胺/聚苯胺导电水凝胶内核,外层为聚丙烯酸‑氧化石墨烯@多巴胺纳米复合水凝胶外壳,采用三步原位聚合制得。该水凝胶材料具有优异的高倍拉伸、导电性能、力敏性、自黏附性能、循环稳定性,通过外接电阻仪,结合电信号转换模块、骨科患者行为大数据库,可以实现对关节损伤患者术后康复行为的实时监测,以及对康复行为数据整理和归档,可总结患者关节损伤恢复规律,用于科学指导后续康复行为的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898732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56792.3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润滑‑抗菌功能的交联氧化石墨烯复合纤维手术缝线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1)配制氧化石墨烯(GO)/Cu2+溶液,用温和性组合化学还原剂制备负载纳米铜的GO纺丝液,作为一重纳米复合结构;2)将纺丝液通过湿法纺丝和牵伸取向制得GO复合纤维;3)结合化学交联和透析技术得到初始交联GO复合纤维,作为二重取向片层交联结构;4)将初始交联GO复合纤维通过一次化学接枝在其表面引入赖氨酸得到交联GO复合纤维;5)结合环氧开环反应和二次化学接枝在交联GO复合纤维表面引入PGS涂层,形成三重表面复合涂层结构,得到具有亲水润滑‑抗菌功能的交联GO复合纤维手术缝线。该手术缝线能够替代传统缝线。
-
公开(公告)号:CN11898731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56794.2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银/铜双纳米金属颗粒的复合石墨烯纤维抗菌手术缝线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流程为:1)配制氧化石墨烯(GO)/硝酸银溶液,使用温和性组合化学还原剂还原制备负载纳米银的GO;2)配制GO/Cu2+溶液,还原得到负载纳米铜的GO;3)将上述具有一重纳米复合结构的两种材料配制成混合纺丝液,湿法纺丝和牵伸取向制得具有二重纳米片定向排列结构的复合GO纤维;4)结合程序性升温和高温热还原还原得到复合石墨烯纤维;5)将样品浸渍于含有促表皮生长类因子的PBS溶液中形成三重纳米空间吸附结构,低温干燥、包装、灭菌后得到本发明的手术缝线。该手术缝线具有高强度、抗感染和促伤口愈合等功能,可用于替代传统缝线。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