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车座舱装配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503480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011391990.8

    申请日:2020-1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栖车座舱装配装置,包括用于装配尾灯的尾灯支撑板,尾灯支撑板垂直安装在散热罩支架上,散热罩支架固定在散热罩板顶部,散热罩支架还贴合固定在座舱支撑板上,座舱支撑板与发动机的机盖封板固定连接。本发明有益效果:将装配尾灯的尾灯支撑板在安装散热罩支架的基础上还与机盖封板上的座舱支撑板连接,由于散热罩支架是垂直方向连接,而座舱支撑板是水平方向的支撑,可极大提升尾灯支撑板的稳定性,继而提升了后车尾灯的安装稳定性。

    两栖车浮箱
    2.
    发明公开
    两栖车浮箱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2498032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391493.8

    申请日:2020-1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栖车浮箱,包括浮箱本体及外置浮箱,外置浮箱通过底架及定位组件设置在浮箱本体顶部的安装板上;外置浮箱底部设置有两组底架,每组底架包括一根水平横置的连接板及定位板,定位板固定在连接板底部,定位板通过一组定位组件固定在安装板的一组安装孔内;每组定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压板,第一压板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安装板的安装孔内;安装板上均匀间隔分布有多组安装孔。本发明有益效果:在现有的浮箱本体顶部还设置有外置浮箱,外置浮箱与浮箱本体通过底架、定位组件及安装板连接,底架与外置浮箱固定连接,定位组件安装易操作,安装速度快,定位准确、位置调整灵活快捷,可灵活满足现有两栖车增强额外浮力的需求。

    两栖车耙装置
    3.
    发明公开
    两栖车耙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2373259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379403.3

    申请日:2020-12-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栖车耙装置,包括耙架组件,耙架组件包括方管横梁、方管竖架、封头板及耙爪,耙架组件通过固定耳板与车架连接,固定耳板上端挂架在方管横梁顶部,固定耳板底部通过夹持组件与方管竖架连接;夹持组件包括与固定耳板连接的第一耳板连接件、第二耳板连接件,第一耳板连接件和第二耳板连接件平行设置,且第一耳板连接件与第二耳板连接件中间有夹持间隙;夹持组件还包括与方管竖架固定连接的固定架,第一耳板连接件与第二耳板连接件通过加固螺栓夹持固定所述固定架。本发明有益效果:在固定耳板上增加了夹持组件与耙架的方管竖架连接,通过增加连接结构增强耙架组件与车架的连接牢固度,极大增强了耙架组件抗扭曲的能力。

    两栖车加长支架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407103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384212.6

    申请日:2020-12-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栖车加长支架,包括底架、升降支架、液压管支架、第一液压缸及翻转支架;液压管支架与升降支架固定连接,升降支架设置在两栖车车架上;翻转支架通过翻转连接件可转动设置在升降支架端部,液压管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的液压杆端部与翻转支架连接,第一液压缸通过液压杆伸出长度控制翻转支架绕升降支架摆动;翻转支架上设置有装配工具的安装板,翻转支架摆动控制安装板上的装配工具翻转。本发明有益效果:两栖车加长支架的翻转支架上设置有装配工具的安装板,该翻转支架可在第一液压缸的液压杆的控制下绕升降支架摆动,继而实现安装板上装配工具的较大幅度的翻转。

    两栖车履带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389144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1384678.6

    申请日:2020-12-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栖车履带装置,包括车架、浮箱、履带瓦、驱动链条及履带支架,两个浮箱设置在车架轴向两侧,履带瓦通过履带支架设在浮箱上,履带瓦通过驱动链条与履带驱动装置连接;车架轴向前侧还设置有挡泥板,挡泥板通过泥板连接组件设置在车架上,泥板连接组件包括泥板支架、连接轴及调节轮,挡泥板通过调节轴设置在泥板支架上,调节轮设置在所述连接轴上,调节轮通过调节链条与调节驱动装置连接,调节驱动装置通过调节轮带动连接轴转动,连接轴转动带动挡泥板摆动。本发明有益效果:履带装置的挡泥板通过泥板连接组件可摆动设置在车架上,在挡泥板收到淤泥挤压变形时可通过泥板连接组件将淤泥推开而更易通过。

    消泡装置及液压系统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649014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532953.8

    申请日:2020-06-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泡装置及液压系统,涉及液压系统技术领域,包括油箱本体,油箱本体内置隔板,隔板将油箱本体分隔为油箱上腔体和油箱下腔体,隔板上设置有导通油箱上腔体和油箱下腔体的旋流口,油箱本体内的液压油的液面高度高于所述隔板高度;油箱下腔体内通过弧形旋流板形成旋流腔,注入油箱下腔体的液压油通过旋流腔形成旋流并分离出含有气泡的轻质液压油,轻质液压油通过旋流口汇集至油箱上腔体。消泡装置通过旋流腔将注入的液压油形成旋流,通过旋流的离心作用将含有气泡的轻质液压油与不含气泡的重质液压油分离,轻质液压油自旋流口通过旋涡排至油箱上腔体。缓解了现有的液压系统有大量小气泡被泵重新吸入液压系统的循环回路中的问题。

    两栖车座舱装配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503480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391990.8

    申请日:2020-1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栖车座舱装配装置,包括用于装配尾灯的尾灯支撑板,尾灯支撑板垂直安装在散热罩支架上,散热罩支架固定在散热罩板顶部,散热罩支架还贴合固定在座舱支撑板上,座舱支撑板与发动机的机盖封板固定连接。本发明有益效果:将装配尾灯的尾灯支撑板在安装散热罩支架的基础上还与机盖封板上的座舱支撑板连接,由于散热罩支架是垂直方向连接,而座舱支撑板是水平方向的支撑,可极大提升尾灯支撑板的温度性,继而提升了后车尾灯的安装稳定性。

    两栖车机械爪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476462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382868.4

    申请日:2020-12-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栖车机械爪装置,包括基座、连接转轴、前爪,前爪底部与爪底杆固定连接,爪底杆通过连接摆件及连接转轴可转动设置在基座上;连接摆件包括两块相对平行设置的安装片,安装片包括与基座连接用的连接轴孔;连接转轴通过两个安装片的连接轴孔装配在基座上;两块所述安装片之间固定有连接横板,连接横板上设置有板固定孔,爪底杆底部设置有内固定孔,固定螺栓自连接横板底部穿过板固定孔与爪底杆的内固定孔连接。本发明有益效果:通过前爪和爪底杆通过连接摆件设置在基座上,在保证前爪装配强度的前提下课单独拆除每个爪,避免当个爪锈蚀检修时拆除全部前爪装置的问题。

    两栖车进气过滤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337207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391986.1

    申请日:2020-1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栖车进气过滤装置,包括进气口装配壳,进气口装配壳设置在进气口机架,进气口装配壳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进气口机架上设置有与冷却系统导通的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匹配;进气口装配壳包括容置过滤箱的容置槽,容置槽的开口为上开口,过滤箱自上开口可插入至容置槽中并覆盖所述第二进气口。本发明有益效果:在进气口装配壳上设置容置槽,在容置槽内设置可拆卸安装的过滤箱,通过插接式的过滤箱可很快完成拆卸及安装操作,提升过滤箱的装配速率,同时本方案的安装拆卸方式简单易操作,不会对进气口壳体产生损伤。

    水下机器人调平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745649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533091.0

    申请日:2020-06-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下机器人调平方法及装置,包括如下步骤:在水下机器人上布置至少两个定位装置,获取多个定位装置的定位信息,根据所述多个定位信息判断水下机器人的失衡状态及失衡方向;在水下机器人上布置至少两个气囊,所述气囊布置在不同的失衡方向上;当判断水下机器人处于失衡状态时,发送充气信号至失衡方向上的气囊的充气电磁阀。通过在水下机器人上布置定位装置检测其失衡状态及失衡方向,在失衡方向上相应布置有气囊,在水下机器人失衡时通过气囊充气快速调整水下机器人的平衡状态,避免水下机器人长时间处于失衡状态及因失衡状态造成工作中断、意外碰撞及陷入淤泥等意外情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