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普金森压杆系统上测定岩石动态抗拉强度的试样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32867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011396105.5

    申请日:2020-12-03

    Abstract: 霍普金森压杆系统上测定岩石动态抗拉强度的试样和方法,包括整体呈圆柱状的试样本体,试样本体上端面中心处设有凸柱,试样本体下端面中心处开设有凹槽,凹槽直径大于凸柱直径,试样本体内部沿凸柱的外圆向下开设有顶部敞口的上环形槽,试样本体内部沿凹槽的内圆向上开设有底部敞口的下环形槽,下环形槽的最小直径大于上环形槽的最大直径。本发明设计出独特的岩石岩样结构,对岩石试样的抗拉强度通过霍普金森压杆进行压力测试,得到的应变信号,结合试样的构型,利用公式计算得到试样的动态抗拉强度值。该方法方便测试,计算简单,适用性强,通过试样构型的设计和霍普金森压杆的测试方法,实现了直接测试动态抗拉强度的目的。

    一种矿用自钻式伞状注浆锚杆及锚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43951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1810728046.3

    申请日:2018-0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用自钻式伞状注浆锚杆及锚固方法,锚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先成孔,然后将矿用自钻式伞状注浆锚杆合拢放入孔内,放入后先给下部套筒一个向内的力,使伞翼张开一定的角度,当伞翼张开一定的角度后再给下锚杆体施加向外的拉力,使上底盘和上部套筒产生向外的运动趋势,从而促使伞状锚固端完全打开;步骤二、伞状锚固端完全打开后,利用上锚杆体、下锚杆体、上部套筒和下部套筒中空的特性,作为注浆通道,进行注浆。本发明以锚杆支护理论为基础,利用雨伞骨架原理将锚杆很好的刺入岩体,将钻孔、注浆和锚固集一体,减少施工步骤,增强锚固效果。相对于以往的锚杆支护技术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施工简单,锚固力更强。

    具有可调放煤口的放顶煤液压支架

    公开(公告)号:CN11736560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521731.6

    申请日:2023-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可调放煤口的放顶煤液压支架,其包括安装在支架掩护梁后端部上的尾梁机构,所述尾梁机构包括铰接座,所述铰接座的左端部铰接安装在所述支架掩护梁上,所述铰接座的底部与所述支架掩护梁之间铰接有推缸一;悬臂梁,所述悬臂梁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悬臂梁对称且固定在所述铰接座的前、后两侧;以及尾座,所述尾座固定在两个所述悬臂梁的右端部之间。本发明装置中,自适应调节放煤机构能够根据支架的整体高度进行自动调节其放煤量,若支架整体高度调节过高,自适应放煤机构将会自动缩小其内的放煤口;若支架整体高度调节过低,自适应放煤机构将会自动放大其内的放煤口,根据实际采煤高度,进行合理的放煤量控制。

    一种大循环组合梁式临时支护控顶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38253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1910222328.0

    申请日:2019-0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循环组合梁式临时支护控顶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掘进巷道顶部纵横并排设置的永久支护锚杆,永久支护锚杆的底端连接有吊环,吊环内穿插有沿掘进巷道轴向方向布置的前探梁,前探梁的下方设置有护顶支撑横梁,护顶支撑横梁上设置有与前探梁相配合的可调托架器,护顶支撑横梁的两端设置有单体液压支柱,通过单体液压支柱,既能托举护顶支撑横梁,又能够调节护顶支撑横梁、前探梁及掘进巷道顶部之间的预紧程度。本发明不仅实现一次性长距离掘进,解决掘进与支护工序频繁交替作业带来的掘进巷道效率低的问题。同时,根据本发明设计的临时支护装置,既能满足安全作业支护要求,又能最大程度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利于工人安全作业。

    一种共享工作面的煤铝联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01170B

    公开(公告)日:2023-02-07

    申请号:CN202110117841.0

    申请日:2021-0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享工作面的煤铝联采方法,适应于坚硬煤层顶板条件下,薄煤层在上、铝土矿层在下的共生地层。在设计区段的下部开设有区段运输平巷,在设计区段的上部开设有区段轨道平巷,通过共享工作面进行煤炭和铝矿石的分采、分送;在共享工作面的前端,布置开采上层薄煤层的采煤工作面,在其后端布置开采下层铝矿石的采铝工作面,同时,在两个工作面中分别布置运煤刮板运输机、运铝刮板运输机,将煤炭和铝矿石分别运送至区段运输平巷内各自的煤炭转载机和铝矿石转载机上,分别运至运煤上山和运铝上山并向外运出。采用该方法,可省掉分别开采煤炭和铝矿石时的一套区段巷道系统,节省投资及减少巷道工程量。

    一种共享工作面的煤铝联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01170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117841.0

    申请日:2021-0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享工作面的煤铝联采方法,适应于坚硬煤层顶板条件下,薄煤层在上、铝土矿层在下的共生地层。在设计区段的下部开设有区段运输平巷,在设计区段的上部开设有区段轨道平巷,通过共享工作面进行煤炭和铝矿石的分采、分送;在共享工作面的前端,布置开采上层薄煤层的采煤工作面,在其后端布置开采下层铝矿石的采铝工作面,同时,在两个工作面中分别布置运煤刮板运输机、运铝刮板运输机,将煤炭和铝矿石分别运送至区段运输平巷内各自的煤炭转载机和铝矿石转载机上,分别运至运煤上山和运铝上山并向外运出。采用该方法,可省掉分别开采煤炭和铝矿石时的一套区段巷道系统,节省投资及减少巷道工程量。

    一种切顶沿空留巷分阶段防漏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56509B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711194156.8

    申请日:2017-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切顶沿空留巷分阶段防漏风方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沿空留巷初期0~200m范围内,在采空区金属网与巷帮U型钢间挂设风筒布作为临时防漏风装置;第二阶段,在沿空留巷中后期,滞后工作面200m后,在U型钢与风筒布表面喷射30mm的混凝土喷层密闭采空区;第三阶段,采空区完全稳定后,通过注浆钻孔向采空区注入发泡堵漏材料,对喷层开裂或漏风严重的区域,增加注浆钻孔密度,进一步封闭采空区。本发明可有效解决切顶沿空留巷中采空区漏风问题,且简单易行,分阶段的治理了沿空留巷采空区漏风问题。

    一种应用于厚煤层的含托顶煤的超高回采巷道支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98723B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810699756.8

    申请日:2018-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厚煤层的含托顶煤的超高回采巷道支护方法,采用“锚网索、U型拱顶梁、木垛、π型梁、单体液压支柱”分次卧底绞顶联合支护技术,巷道支护高度超过6m以上,具体使用方法为:工作面回采前,超前工作面60m对原托顶煤U型拱顶梁进行补强支护,之后拆掉U型拱棚腿,对巷道帮部加强支护;然后进行分次卧底绞顶,补齐巷帮支护,最终对巷道进行分次卧底绞顶联合支护技术的支护方式,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不稳定厚煤层布置的含有托顶煤的拱形回采巷道,在工作面回采时,为了回收底煤进行卧底布置超高回采巷道(巷道高度超过6m)时支护困难的问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种可双向旋转的锚索成套钻具

    公开(公告)号:CN109441366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613151.9

    申请日:2018-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双向旋转的锚索成套钻具,包括分节钻杆、双向旋转截割钻头和钻杆钻机快速连接装置,分节钻杆为六角钢分节钻杆,分别在外螺纹段端部和内螺纹段内设置逆向固定突出装置、逆向固定咬合开口,双向旋转截割钻头包括逆向固定咬合开口、双向截割钻头,钻杆钻机快速连接装置包括钻机夹持段、逆向固定突出装置,逆向固定突出装置与逆向固定咬合开口咬合。该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有效解决施工锚索钻孔过程中钻头卡紧、钻具各节连接处脱连而将钻杆或钻头丢失等问题。

    一种坚硬顶板条件下的薄煤层走向条带充填开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46264B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710041129.0

    申请日:2017-0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坚硬顶板条件下的薄煤层走向条带充填开采方法,通过间隔条带卧底矸石充填技术,将卧底开采条带的卧底矸石直接充填到煤层开采条带的回采空间里,从而实现井下矸石的零排放,在本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该方法工艺简单、方便施工,工人易掌握,以运输、工作条带的卧底矸石作为采煤条带的空间充填材料,既拓展了运输、工作条带的高度空间,又减少了卧底矸石的运输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向外矸石的零排放,提高了矿井开采的综合效益;且在开采过程中无残留煤柱,提高了资源回收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