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08876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640787.3
申请日:2020-07-06
Applicant: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USER酶的一步法快速构建带发夹结构的长片段RNAi载体的方法,提供了一种可用于制备带发夹结构的长片段RNAi载体的2301RNAiOS载体,以及一种基于USER酶构建的用于3LRR基因沉默的长片段RNAi载体。与目前已有的产生发夹结构的RNAi载体构建方法相比,本发明方法利用USER酶的特性,可以进行一步法构建,片段和载体在同一反应体系下,快速得到所需目的载体;而且更加高效,一次即可获得目的载体,成功率100%;同时本发明方法对插入片段长度和酶切位点没有要求,任何片段均可非常容易构建进入本发明的2301RNAiOS载体之中,特别适用于长片段RNAi载体的构建,非常高效和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7022540B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710450138.5
申请日:2017-06-14
Applicant: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IPC: C12N9/88 , C12N15/60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82 , A01H6/20 , C12Q1/6895 , G01N33/5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使植物具有除草剂抗性的小麦ALS突变型蛋白。本发明还公开了编码上述蛋白的核酸。该蛋白来源于抗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的小麦突变体植株,与野生型小麦A基因组中的ALS序列相比,其蛋白序列在Ser630位点突变。植物表达该蛋白序列可以抗(耐)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特别是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本发明的小麦ALS突变蛋白的小麦1叶1芯幼苗在施用3mL百垄通/L水(9倍推荐使用浓度)后,植株仍然正常生长发育和结实。
-
公开(公告)号:CN107354139A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710842285.7
申请日:2017-09-18
Applicant: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1022 , C12N15/8274 , C12Q1/6895 , C12Y202/01006 , G01N33/573 , G01N2333/9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ALS突变型蛋白,其在小麦A基因组6AL染色体的ALS基因、B基因组6BL染色体的ALS基因和小麦D基因组的6DL染色体的ALS基因序列发生突变。本发明还公开了编码该小麦ALS突变型蛋白的核酸。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小麦ALS突变型蛋白的应用。绿色植物表达该蛋白序列可以抗(耐)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特别是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本发明的小麦ALS突变蛋白的小麦1叶1芯幼苗在施用1mL百垄通/L水(3倍推荐使用浓度)后,植株仍然正常生长发育和结实。
-
公开(公告)号:CN104846109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290647.7
申请日:2015-05-29
Applicant: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95 , C12Q2600/13 , C12Q2600/1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棉花黄萎病功能基因标记及其应用,属于农作物分子遗传育种学领域。本发明通过BAC测序,获得了一个无完整阅读框的表面受体蛋白基因,利用该基因与其他已知有黄萎病抗性作用基因序列有差异的位置设计了9条基因特异引物,用于扩增黄萎病抗感材料的DNA。其中只有一对引物Gbvds1549在所有感病材料中扩增出长度为1549bp的片段,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但是在抗病材料中没有扩增产物。同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功能分子标记的方法。通过检测该功能分子标记,可以准确检测不同棉花品种或材料的黄萎病抗性,可应用于筛选棉花杂交转育后代植株,提高选育效率,显著节约育种筛选成本,获得黄萎病抗性较好的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2533853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210051736.2
申请日:2012-03-02
Applicant: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RNAi技术培育抗TYLCV番茄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该方法将TYLCV的V2和C1基因中的保守序列嵌合并构建反向重复序列的RNAi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法转化番茄无菌苗子叶或下胚轴外植体,转基因番茄经TYLCV的农杆菌侵染性克隆注射接种和携带TYLCV的烟粉虱接种病毒后都表现对TYLCV抗性,未观察到明显的发病症状。本发明利用RNAi技术可以培育抗TYLCV番茄转基因株系,为防治TYLCV提供了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904029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247128.8
申请日:2024-09-06
Applicant: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EPSPS突变型蛋白及其突变型基因和应用。特别地,本发明的E75N突变能够在大幅提高酶活的同时将水稻野生型EPSPS的草甘膦耐受浓度提高约20倍。此外,E75N突变亦能在大幅提高酶活的同时提高水稻EPSPS P177S突变体的草甘膦耐受浓度至野生型的约50倍;大幅提高水稻EPSPS T173I/P177S突变体的酶活接近野生型水平,并进一步提高草甘膦耐受浓度;在突变对应同源位点后,也能够提高玉米、小麦、大豆、棉花、油菜EPSPS的酶活和草甘膦耐受浓度。水稻EPSPS E75N突变体及对应的玉米、小麦、大豆、棉花、油菜EPSPS突变体转基因植株均能耐受4倍田间推荐剂量的草甘膦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8064447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147666.3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2 , C12N15/11 , C12Q1/6895 , A01H6/46 , A01H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OsDNR1突变型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和应用。本发明还提供了OsDNR1突变型基因、所述的突变型蛋白、表达盒、重组载体或重组菌株或含有所述的OsDNR1突变型基因的转基因植物组织或转基因植株或所述的转基因植株的可再生细胞产生的组织培养物或原生质体在调控植物抗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CRISPR基因编辑和转基因过量表达技术证实了该基因的功能。OsDNR1基因的抗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的功能发现为植物抗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的遗传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808876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010640787.3
申请日:2020-07-06
Applicant: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USER酶的一步法快速构建带发夹结构的长片段RNAi载体的方法,提供了一种可用于制备带发夹结构的长片段RNAi载体的2301RNAiOS载体,以及一种基于USER酶构建的用于3LRR基因沉默的长片段RNAi载体。与目前已有的产生发夹结构的RNAi载体构建方法相比,本发明方法利用USER酶的特性,可以进行一步法构建,片段和载体在同一反应体系下,快速得到所需目的载体;而且更加高效,一次即可获得目的载体,成功率100%;同时本发明方法对插入片段长度和酶切位点没有要求,任何片段均可非常容易构建进入本发明的2301RNAiOS载体之中,特别适用于长片段RNAi载体的构建,非常高效和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7354139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710842285.7
申请日:2017-09-18
Applicant: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IPC: C12N9/10 , C12N15/54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46 , C12Q1/6895 , G01N33/5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ALS突变型蛋白,其在小麦A基因组6AL染色体的ALS基因、B基因组6BL染色体的ALS基因和小麦D基因组的6DL染色体的ALS基因序列发生突变。本发明还公开了编码该小麦ALS突变型蛋白的核酸。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小麦ALS突变型蛋白的应用。绿色植物表达该蛋白序列可以抗(耐)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类除草剂,特别是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本发明的小麦ALS突变蛋白的小麦1叶1芯幼苗在施用1mL百垄通/L水(3倍推荐使用浓度)后,植株仍然正常生长发育和结实。
-
公开(公告)号:CN108004224B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711477560.6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使植物具有除草剂抗性的水稻ALS突变型蛋白。本发明还公开了编码上述蛋白的核酸。该蛋白来源于抗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水稻突变体植株,与野生型水稻基因组中的ALS序列相比,其蛋白序列在Pro171和/或Asp350位点发生突变。本发明通过田间喷施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百垄通”的实验结果表明,含有本发明的具有除草剂抗性的ALS蛋白的水稻3‑4叶幼苗在施用3.3mL百垄通/L水(10倍推荐使用浓度)后,植株仍然正常生长发育和结实,而野生型水稻3‑4叶幼苗在施用1 mL百垄通/3L水(1倍推荐使用浓度)30天后表现为整株死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