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14560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210343561.6
申请日:2022-04-02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H01M10/4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分布的锂离子电池极片中导电剂比例的确定方法,通过制作导电剂双层分布的磷酸铁锂正极极片,并将其制作成为电池,将电池进行化成激活、恒定倍率循环测试、倍率性能测试、交流阻抗测试以及伏安循环测试,能够得出不同导电分布的极片所制造出的电池样品之间的差异,而且还可以计算得到电池的锂离子扩散系数。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上试验测试,使用权值评判的方法,综合考虑各项性能,得出较为优异的梯度导电剂分布配比。
-
公开(公告)号:CN117092520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075341.0
申请日:2023-08-25
Applicant: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理工大学
IPC: G01R31/367 , G01R31/378 , G01R31/392 , G01R31/3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考虑锂电池老化机理的分数阶模型估算SOH的方法,属于电池管理技术及电池健康状态评估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分数阶Padé近似方法对锂离子电池固相扩散进行简化,提出分数阶锂离子电池模型,通过考虑电池电解液界面膜生成和锂枝晶副反应,建立考虑老化机理的分数阶锂离子电池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实现对老化电池电压的预测,还能实现对老化电池中间状态量的预测,利用模型输出多个电池内部状态来评估电池健康状态。该模型降低了电化学模型的计算复杂度,能够应用于Arduino开发板中。本发明提供的SOH估算方法,原理简单,易于实现,在工程上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973765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960391.0
申请日:2023-08-01
Applicant: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理工大学
IPC: G01R31/367 , G01R31/36 , G01R31/378 , G01R31/387 , G01R31/396
Abstract: 一种锂电池高灵敏度参数和SOC联合估计方法,属于锂电池储能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锂电池的动态工况实验获取实测数据,基于等效电路模型的结构特点,根据模型参数的实际可辨识性,选定高灵敏度参数;然后设计只辨识高灵敏度参数的参数估计器,其余电池模型参数采用离线参数辨识方法获取,确定各参数和SOC的映射关系;最后设计带有自适应模块的状态估计器,将参数估计器和状态估计器结合,建立自适应双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模型参数和SOC的联合估计。本发明通过减少辨识参数数量降低了计算成本,可以实现高灵敏度模型参数实时更新,同时具有较高的SOC估计精度,在电流、电压测量误差干扰下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258221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697575.3
申请日:2021-06-23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H01M50/514 , H01M50/517 , H01M50/52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硬壳锂电池极柱与连接片的冷连接方法,通过电池极柱与连接片插接的冷连接结构,实现电池模组的快插式生产,效率更高;通过挤压的方式紧固电池极柱与连接片,确保极柱和连接片可靠连接,可靠导电;避免了传统激光焊接等热连接方式带来的焊接成本高、焊接工艺复杂、焊接缺陷难以检测、焊渣污染难以消除等问题;通过增加电池极柱与连接片的接触面积,改善电池模组在使用时的散热效果;可通过采用不同的正负极插接结构,实现正负极防呆,提高生产安全性;本设计易于返工,降低成本,返工时只要沿着电池极柱处割断、或剪掉连接片的水平部分,再拿一个新的连接片就能再次压紧搭接;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大单体大电流情况下的锂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9092860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15637.5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H01M10/48 , G06F30/20 , G01R31/396 , G01R31/367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温度在线估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电池热管理及电池建模技术领域,其方法包括:获取电池参数,基于电池参数构建单体电池的液相拓展单颗粒模型,获取电池模型,将电池模型进行保留产热部件的结构简化,得到结构简化的电池模型,基于电池模型得到热传导路径,基于热传导路径建立电池组零维热传导模型,将液相拓展单颗粒模型与电池组零维热传导模型进行耦合,得到耦合模型,获取对流换热散热源数据,将对流换热散热源数据加入到耦合模型中,得到修正的模型。本发明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电池模组温度状态估算精度低、计算速度慢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85564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83999.2
申请日:2024-07-03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机驱动的风机传动系统参数的智能辨识方法,属于风力发电机控制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风机的仿真模型;S2利用电动机反向驱动带动风机传动系统与叶轮的转动,通过改变发电机的输入实现叶轮转速的变化,仿真风机运行的多种工况,采集各种参数;S3建立风机的等效双质量块数学模型;S4建立风机传动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S5得到一个气动转矩、电磁转矩作为输入,叶轮转速或电机转速、中间轴转矩作为输出的双输入双输出系统,并以此双输入双输出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作为参数辨识的模型;S6将粒子群优化算法与遗传算法融合,对步骤S5所述参数辨识的模型进行参数辨识。
-
公开(公告)号:CN117637044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311298846.3
申请日:2023-10-07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G16C20/10 , G16C20/20 , G06N3/0442 , G06N3/08 , G01R31/36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电压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方法包括:获取电池的电化学参数,并基于电化学参数计算电极颗粒表面的锂离子孔壁通量;将锂离子孔壁通量输入训练完备的LSTM‑Res神经网络模型中,输出电极颗粒表面的锂离子浓度,并基于电极颗粒表面的锂离子浓度计算电池电动势;将锂离子孔壁通量输入训练完备的LSTM神经网络模型中,输出电极端点的液相锂离子浓度,并基于电极端点的液相锂离子浓度计算液相极化过电势;根据电池电动势和液相极化过电势预测电池端电压。本发明中的电池电压预测方法可以实现高精度的电池电压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90783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27775.1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G01R31/367 , G01R31/392 , G01R31/388 , G06F17/1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电池SOC与SOE联合估计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电压修正因子对简化P2D模型进行修正,并基于修正后的简化P2D模型联合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建立系统的状态方程及观测方程,修正后能够提高状态方程观测方程的计算结果精度,进一步地,通过联合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对修正后的状态方程和修正后的观测方程进行迭代计算,以确定电池SOC和电池SOE,不仅能够同时得到电池SOC和电池SOE,提高电池状态量的预测效率,并且由于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能够进行动态预测,从而不断优化电池SOC和电池SOE的估计值,进而提高电池SOC和电池SOE的估计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675192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320626.5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G01R31/378 , G01R31/3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判断磷酸铁锂电池老化机理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构建电池模型,对所述电池模型进行充放电处理,获取充放电处理后电池模型的放电曲线和预设评价电池老化指标值;利用所述放电曲线得到预设特征曲线,获取所述预设特征曲线的特征参数;根据所述特征参数和所述预设评价电池老化指标值判断所述电池模型的老化机理。本发明公开的判断磷酸铁锂电池老化机理的方法,能够找出由活性锂离子损失造成锂电池老化的影响因素。
-
公开(公告)号:CN113315254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480789.5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H02J5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流增益可变恒流输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包括一个电能发射器和若干不同电能接收器,所述电能发射器包括全桥逆变器、LCC补偿拓扑电路及发射线圈,所述电能接收器包括全桥整流器及接收线圈,所述LCC补偿拓扑电路、发射线圈及接收线圈形成谐振腔电路,所述谐振腔电路用于实现与负载无关的恒流输出及输入纯阻性。本发明提供的电流增益可变恒流输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使单一电能发射器可以匹配不同功率的电能接收器,提高了电能发射器与电能接收器的兼容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