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6994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933468.5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三亚科教创新园
IPC: A61K9/16 , A61K47/34 , A61K47/02 , A61K31/70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联微球包覆的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药物载体以负载药物的凹凸棒土颗粒为内核,并以相互连接的PLGA微球包覆所述内核表面,且所述药物载体表面凹凸不平且为多孔状。所述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为:通过喷雾造粒得到凹凸棒土颗粒,将药物负载至所述凹凸棒土颗粒中,再对凹凸棒土颗粒进行PLGA表面包覆。本发明提供的药物载体缓释性能良好、安全性好,对抗肿瘤药物传递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9876196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910143260.7
申请日:2019-02-26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丝素蛋白仿生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丝素蛋白溶于有机溶剂中,配制丝素蛋白溶液,然后加入丙酮形成凝胶状溶液;将致孔剂加入所得凝胶状溶液中,混合均匀,然后转入超临界干燥设备中进行超临界干燥处理;将所得产物进行酒精浸泡,然后烘干,即得丝素蛋白仿生多孔支架。本发明所得丝素蛋白仿生多孔支架具备共存的大孔和微孔特征、高孔隙率以及容许细胞粘附的粗糙的纳米纤维网状交织结构,可模拟细胞外基质微环境,有助于促进细胞的黏附与增殖;且涉及的制备过程绿色环保,不使用高温,能避免有机溶剂残留等问题;所得丝素蛋白仿生多孔支架可进行广泛应用于人工皮肤支架、人工神经支架、骨组织工程支架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051652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910461138.4
申请日:2019-05-30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A61K9/51 , A61K47/34 , A61K31/436 , A61P1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PLGA/FK506载药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载药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形成水相,将PLGA、FK506依次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油相,然后将油相逐滴缓慢加入到水相旋涡中心,经高速搅拌、超声处理后获得O/W型乳液;再将获得的O/W型乳液在室温条件下慢速搅拌使有机溶剂完全挥发,获得纳米微球悬浊液,最后离心、洗涤、干燥获得目标产物,产物粒径优选为100~200nm。本发明制得的PLGA/FK506载药纳米微球载药量达17.64%,包封率达77.08%,有利于提高载药微球的主动靶向性能,实现药物缓释和较强的抑制瘢痕细胞生长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261210B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710615249.7
申请日:2017-07-24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用生物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乳酸/β‑磷酸钙/I型胶原复合神经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将聚乳酸、I型胶原溶于有机溶剂中,混匀,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成神经导管内层膜;将聚乳酸、β‑磷酸钙溶于有机溶剂,混匀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在神经导管内层膜上喷涂纺丝液形成神经导管外层膜,将聚乳酸/β‑磷酸钙/I型胶原复合静电纺丝薄膜制备成管状导管,置于真空干燥箱让有机溶剂充分挥发干净后,即得到聚乳酸/β‑磷酸钙/I型胶原复合神经导管。本发明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将聚乳酸/β‑磷酸钙/I型胶原三种材料复合起到优势互补,所述神经导管具有优异的机械力学性能、细胞亲和性和亲水性,可以模拟细胞外基质结构,具有仿生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155972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324645.3
申请日:2019-04-22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级β-磷酸三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钙离子溶液,并向钙离子溶液中加入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搅拌均匀,得到溶液A;2)在室温下,向溶液A中滴加磷酸盐水溶液,滴加过程中,调节反应体系的pH至7,待磷酸盐水溶液滴加完毕后,持续搅拌一段时间,然后,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微波水热反应,待微波水热反应结束后,静置,得到磷酸三钙沉淀;3)将磷酸三钙洗涤、干燥后,煅烧、冷却,得到纳米级β-磷酸三钙。本发明采用氧化石墨烯作为模板剂,结合微波水热法,使所制纳米级β-磷酸三钙颗粒粒径小、粒径分布均匀、形貌规则均一,且具有较好的结晶度和良好的分散性,以及较高的纯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018086B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510388604.2
申请日:2015-07-03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稀土掺杂磷酸钙荧光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1)配置硝酸钙、稀土硝酸盐的混合溶液;2)往上述混合溶液中添加螯合剂聚丙烯酸,经高能超声探头超声处理,得到胶态溶液;3)配置磷酸氢二铵水溶液,室温下,将磷酸氢二铵水溶液迅速倒入步骤2)所得胶态溶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利用稀硝酸调节pH值,将所得溶液在60~80℃下蒸发水分,得到凝胶;4)将凝胶进行煅烧,保温,制得稀土掺杂磷酸钙荧光纳米粉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备出的稀土掺杂磷酸钙荧光纳米粒子,合成温度低,尺寸保持在纳米尺度,通过溶胶凝胶方法,有效减少颗粒之间的团聚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8017800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11417245.4
申请日:2017-12-25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可降解细菌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周围神经修复中的应用。首先利用碱溶液和去离子水分别对细菌纤维素进行预处理和纯化,接着在酸性条件下利用次氯酸钠、高碘酸钠、二氧化氮、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溴化钠等氧化剂对其进行氧化改性提高其降解性,最后经醇和水洗涤后冻干即得。本发明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可控,制得的细菌纤维素周围神经修复支架材料各项性能优异:拉伸强度为2.14‑3.9MPa,28天后的降解速率为17‑81%,细胞毒性≤1级,溶血率小于5%,符合生物材料医用标准。本发明还拓展了可降解、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细菌纤维素的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4117341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401517.1
申请日:2014-08-15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羟基磷灰石/海藻酸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所得材料可用于污水处理,吸附去除重金属离子,包括有以下步骤:将磷酸氢二铵水溶液迅速倒入硝酸钙的水溶液中,搅拌混合均匀,离心得到沉淀物,用去离子水冲洗后重新分散到去离子水中;所得悬浮液中加入稳定剂,超声分散处理,得到稳定的羟基磷灰石悬浮液;控制羟基磷灰石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将海藻酸钠加入到羟基磷灰石悬浮液中,不断加热搅拌,控制反应时间,蒸发水分,经冷冻干燥,得到产物。本发明的优点是制备工艺简单、可控,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环保无污染,实现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与海藻酸钠的均匀复合,并保持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的均匀分散、无团聚。
-
公开(公告)号:CN105018086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388604.2
申请日:2015-07-03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稀土掺杂磷酸钙荧光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1)配置硝酸钙、稀土硝酸盐的混合溶液;2)往上述混合溶液中添加螯合剂聚丙烯酸,经高能超声探头超声处理,得到胶态溶液;3)配置磷酸氢二铵水溶液,室温下,将磷酸氢二铵水溶液迅速倒入步骤2)所得胶态溶液中,搅拌混合均匀,利用稀硝酸调节pH值,将所得溶液在60~80℃下蒸发水分,得到凝胶;4)将凝胶进行煅烧,保温,制得稀土掺杂磷酸钙荧光纳米粉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备出的稀土掺杂磷酸钙荧光纳米粒子,合成温度低,尺寸保持在纳米尺度,通过溶胶凝胶方法,有效减少颗粒之间的团聚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1249280B
公开(公告)日:2011-06-08
申请号:CN200810047195.X
申请日:2008-03-31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纯镁表面制备磷灰石涂层的方法。其具体方案是对打磨清洗过的纯镁基片采用酸碱两步法进行表面活化处理,然后浸入CaCl2和K2HPO4溶液中对其进行预钙化处理,使纯镁表面形成一层无定形的磷酸钙,再将该纯镁基片置于钙磷饱和溶液中一定时间后,其表面就会形成一层均匀的磷灰石涂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