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渔用免疫增强剂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643518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604489.9

    申请日:2020-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渔用免疫增强剂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渔用免疫增强剂,由按质量百分比的以下组分组成:黄芪多糖33%~75%;白术多糖25%~67%;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本发明的渔用免疫增强剂为组合制剂,更能发挥免疫增强作用。本发明采用的黄芪多糖和白术多糖都能提高鱼体非特异性免疫,但是两者作用方式不同,作用效果也不同,将两者结合,作用互补,提高鱼体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大大增强。而且,本发明的渔用免疫增强剂作用效果好。室内攻毒试验显示,免疫保护率达58.8%,大塘应用试验显示,免疫保护率达64%。另外,本发明采用的原料均为中草药提取物,无毒无公害,不存在对养殖生态环境破坏和水产品药物残留的隐患。

    一种提高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力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671577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723680.9

    申请日:2023-06-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饲料添加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力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应用。饲料添加剂的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粉碎牡丹籽壳,加入30‑70%乙醇溶液,在料液比1:10‑50、温度30‑70℃条件下超声提取10‑30min;S2,将提取液装入到HPD100大孔吸附树脂中,用3‑8倍柱体积的30‑70%乙醇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饲料添加剂。本发明以牡丹籽壳作为原料、通过醇提和大孔树脂纯化得到饲料添加剂,其芪类含量丰富,有效组分多,功效丰富,添加至饲料中喂养鱼类时能有效提高鱼类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力,大大增强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在动物养殖生产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鲤鱼上皮瘤细胞EPC的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增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50571B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610536389.0

    申请日:2016-07-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鲤鱼上皮瘤细胞EPC的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增殖方法。所述增殖方法为:培养EPC细胞系;用ISKNV感染EPC细胞,恒温培养后收集培养液上清;再用培养液上清中的ISKNV感染EPC细胞,重复操作2~3次,ISKNV毒种复壮后,取培养液上清液氮保存,作为ISKNV扩增毒种;用复壮后的ISKNV毒种感染EPC细胞,恒温培养至CPE>80%,收集上清液,获得ISKNV病毒粒子。本发明以EPC细胞系作为ISKNV感染的敏感细胞,EPC细胞系商品化程度高,易于获得,容易培养,并且和鳜鱼的亲缘关系较远,可大大降低ISKNV用于灭活疫苗时的纯化难度,减少不良反应。

    一种用于鱼类单殖吸虫的体外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72260B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610693624.5

    申请日:2016-08-1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产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用于鱼类单殖吸虫的体外培养方法。所述体外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无菌条件下,将经传代培养的细胞重悬于第一培养基中,调整细胞密度后转接于培养皿中,置于第一培养条件下培养,待细胞贴壁后,弃去所述第一培养基,加入第二培养基,待用;(2)将从鱼体剥离的单殖吸虫重悬于第二培养基,然后转接于步骤(1)所述培养皿中,于第二培养条件下培养,获得在体外存活的鱼类单殖吸虫。本发明解决了单殖吸虫必须寄生在鱼鳃或幼鱼鳍条上,无法离体存活的问题,不会像传统的单殖吸虫病研究受到流行季节的限制,因此具有缩短单殖吸虫病新药创制研究周期的作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