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75310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73920.7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IPC: A61K36/481 , A61K9/14 , A61K36/756 , A61K36/78 , A61P37/04 , A61K36/605 , A61P29/00 , A61P1/12 , A61P31/04 , A61P33/02 , A01K67/02 , A01N65/20 , A01N65/08 , A01N65/12 , A01N65/10 , A01P1/00 , A01P17/00 , A61K3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微粉组合物,属于兽用复方中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微粉组合物,包括牛蒡子、蛇床子、常山、黄芪、艾草、青蒿、党参,所述中药微粉组合物可应用于鸡微生物发酵养殖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鸡养殖床,包括垫料、中药微粉组合物和混合微生物菌种发酵液,所述鸡养殖床可配合鸡舍内悬挂中药包以及养殖过程中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不同功效的中药制剂或其提取物,形成一套健康、安全、高效、生态的鸡养殖系统,确保鸡类产品质量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995594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064748.6
申请日:2025-01-15
Applicant: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IPC: C12Q1/6888 , C12N15/1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与猪120kg体重日龄关联的分子标记及应用。该分子标记包括猪国际猪参考基因组11.1版本7号染色体第11266105nt位置发生C/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形成的核苷酸序列。本申请提供的分子标记与杜洛克猪120kg体重日龄显著相关,可以通过鉴定该分子标记来筛选猪120kg体重日龄短的杜洛克猪群体,所得的猪120kg体重日龄短的杜洛克猪群体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食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477261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717124.4
申请日:2019-08-05
Applicant: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鱼内脏蛋白提取的复合去脂液及应用,该方法包括鱼内脏预处理、复合去脂、絮凝分离等步骤,其中所使用的复合去脂液由NaHCO3、KCl、AEO-9和碱性脂肪酶组成。本发明采用复合去脂液,并结合胶体磨、调节pH预处理、超声辅助去脂、絮凝除杂等多种技术手段,使脂质去除效果和目标产品得率大大提高。采用本发明,去脂率可以达到90%以上,蛋白得率达到80%以上,解决了目前的鱼内脏蛋白提取过程中因脂质去除不彻底而影响蛋白质提取率和产品质量的技术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975310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111273920.7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IPC: A61K36/481 , A61K9/14 , A61K36/756 , A61K36/78 , A61P37/04 , A61K36/605 , A61P29/00 , A61P1/12 , A61P31/04 , A61P33/02 , A01K67/02 , A01N65/20 , A01N65/08 , A01N65/12 , A01N65/10 , A01P1/00 , A01P17/00 , A61K3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微粉组合物,属于兽用复方中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微粉组合物,包括牛蒡子、蛇床子、常山、黄芪、艾草、青蒿、党参,所述中药微粉组合物可应用于鸡微生物发酵养殖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鸡养殖床,包括垫料、中药微粉组合物和混合微生物菌种发酵液,所述鸡养殖床可配合鸡舍内悬挂中药包以及养殖过程中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不同功效的中药制剂或其提取物,形成一套健康、安全、高效、生态的鸡养殖系统,确保鸡类产品质量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6860442B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710189210.3
申请日:2017-03-27
Applicant: 武汉中博水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IPC: A61K31/275 , A61K31/11 , A61K31/045 , A61P31/10 , A61P31/04 , A61P3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物杀菌剂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涉及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治领域,包括邻苯二甲醛和溴菌清,邻苯二甲醛和溴菌清的质量份之比为1∶8~20∶1,在质量份之比为4:1时,可取得最好的效果。该组合物杀菌作用强,对水产养殖动物真菌性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还可防治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及由寄生原生动物引起的疾病;两种主效成分无明显的交互抗性,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毒副作用小,对环境友好,对养殖动物安全。用于水产养殖水霉病的防治可以成为孔雀石绿的有效替代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7267394B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710339485.0
申请日:2017-05-15
Applicant: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IPC: C12N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轮虫活体保存方法,将车轮虫及水螅按数量比5~20:1共同培养。所述共同培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将车轮虫与水螅按数量比5~20:1投入盛水的透光保存容器,并用透气材料将所述保存容器封口,并保证每一只水螅对应3‑5cm2的水面;S2:每隔2天,投水蚤至保存容器,水蚤的量设置为:每只水螅对应4只水蚤;S3:对车轮虫及水螅进行每24h计数一次并维持数量比5~20:1。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车轮虫保存时间长,且车轮虫的保存量大,本发明是一种可广泛应用于车轮虫的试验研究的保存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558495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981187.0
申请日:2019-10-16
Applicant: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肉间刺休闲型即食淡水鱼产品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液氮速冻-冰冻-低温风干-真空微波处理-超声波及复合蛋白酶处理的联合预处理方法,使鱼肉适当松散、使鱼肉和肉间刺产生相分离,然后很容易将肉间刺从鱼肉中剔除,并保持完整的鱼块状。达到鱼产品没有肉间刺的程度,消除食用者吃鱼顾虑、方便消费者食用,本发明通过配方和工艺优化,产品不添加任何化学防腐剂,贮藏期达24个月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5950571B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610536389.0
申请日:2016-07-08
Applicant: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鲤鱼上皮瘤细胞EPC的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增殖方法。所述增殖方法为:培养EPC细胞系;用ISKNV感染EPC细胞,恒温培养后收集培养液上清;再用培养液上清中的ISKNV感染EPC细胞,重复操作2~3次,ISKNV毒种复壮后,取培养液上清液氮保存,作为ISKNV扩增毒种;用复壮后的ISKNV毒种感染EPC细胞,恒温培养至CPE>80%,收集上清液,获得ISKNV病毒粒子。本发明以EPC细胞系作为ISKNV感染的敏感细胞,EPC细胞系商品化程度高,易于获得,容易培养,并且和鳜鱼的亲缘关系较远,可大大降低ISKNV用于灭活疫苗时的纯化难度,减少不良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06172260B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610693624.5
申请日:2016-08-19
Applicant: 武汉中博水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产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用于鱼类单殖吸虫的体外培养方法。所述体外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无菌条件下,将经传代培养的细胞重悬于第一培养基中,调整细胞密度后转接于培养皿中,置于第一培养条件下培养,待细胞贴壁后,弃去所述第一培养基,加入第二培养基,待用;(2)将从鱼体剥离的单殖吸虫重悬于第二培养基,然后转接于步骤(1)所述培养皿中,于第二培养条件下培养,获得在体外存活的鱼类单殖吸虫。本发明解决了单殖吸虫必须寄生在鱼鳃或幼鱼鳍条上,无法离体存活的问题,不会像传统的单殖吸虫病研究受到流行季节的限制,因此具有缩短单殖吸虫病新药创制研究周期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211793793U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922266482.6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 武汉中博水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室内小龙虾养殖设备,包括养殖水缸、水缸脚架、养殖架和投饵台,所述养殖水缸的下方设置有水缸脚架,所述养殖水缸上方设置有自带过滤系统的进水管,养殖水缸底部中间设置有出水口,养殖架和投饵台位于养殖水缸内,养殖架由斜坡状台阶结构的投饵台和投饵台斜面上固定的养殖管组成,底支架顶部为投饵台。本实用新型在现有设备基础上加装了投饵台和养殖管,投饵台方便观察小龙虾的吃食情况及残饵的收集,养殖管为波纹管,波浪状的结构便于小龙虾攀爬到投饵台上进食,同时养殖管可作为小龙虾的躲避场所,防止小龙虾之间因争斗引起死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