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37641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111312146.6
申请日:2021-11-0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伪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光学伪装的微流控薄膜及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可见与红外双波段伪装的微流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微流控薄膜具有单层或多层微通道结构,微流控薄膜的背面为反射层,在微通道中通入微流体,通过每层微通道中的微流体控制微流控薄膜整体的可见颜色和红外发射率。本发明的用于可见与红外双波段伪装的微流控薄膜的红外发射率和颜色通过控制微流体进行改变,具有主动性、可控性、精准控制的优点。当目标物体所处背景的颜色和温度改变时,可以通过控制流体改变微流控薄膜的颜色和发射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736248B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010173658.8
申请日:2020-03-13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伪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红外与可见光双波段伪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可应用于军事领域。一种智能红外与可见光双波段伪装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高反射薄膜层、红外发射率调控层;红外高反射薄膜层、红外发射率调控层由下往上依次布置,红外发射率调控层附着于红外高反射薄膜层上;其中红外高反射薄膜层是表面沉积有金属反射层的薄膜;红外发射率调控层为含自发性吸失水物质的多孔柔性复合膜。该薄膜能根据所覆盖物体温度变化动态调控发射率,不需要外界能量输入、能与环境交互的智能红外伪装薄膜。本发明整体质量小、柔性好、成本低,能够应用于工业大批量制造,且可以附着在绝大多数的发热物体表面上。
-
公开(公告)号:CN112918024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117973.3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红外与可见光双波段隐身织物及其制备方法。隐身织物由上往下依次包括可见光颜色定制层、红外发射率调控层、红外低发射层和保护层;其中可见光颜色定制层为红外透过率大于0.5的疏水染色织物;红外发射率调控层为含吸湿性物质的多孔柔性织物,多孔柔性织物孔隙率大于10%,红外透过率大于0.5;红外低发射层为红外发射率小于0.5的薄膜;保护层为疏水柔性织物。通过将四层结构按顺序进行纺织整合制备得到。该织物可根据所覆盖物体温度的变化动态调控红外发射率,并可实现可见波段的伪装,轻质、柔性、可重复使用,适用范围广,制备简单,可大批量生产制造,有望用于军事作战、服装制造、热管理等多个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1497365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257691.9
申请日:2020-04-03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B32B9/00 , B32B9/04 , B32B15/04 , B32B27/06 , C01B32/19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二维材料改性微纳结构的疏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基于二维材料改性微纳结构的疏水材料,包括表面具有微纳结构的疏水性基底材料,还包括具有原子级厚度的二维材料,所述二维材料位于所述微纳结构表面,直接接触所述微纳结构的凸起部分,在所述微纳结构的凹陷部分处于悬空状态。其制备为:向具有微纳结构的疏水性基底材料的微纳结构表面覆盖一层具有原子级厚度的二维材料即可。所得基于二维材料改性微纳结构的疏水材料很好的维持液滴在微纳结构表面的Cassie疏水状态,避免液滴向Wenzel状态转变,从而维持疏水表面的长效疏水性能,制备工艺简单,具有普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483200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293419.6
申请日:2020-04-15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B32B27/32 , B32B27/20 , B32B3/24 , B32B27/06 , B32B27/36 , B32B9/00 , B32B9/04 , B32B7/023 , B32B33/00 , F25B2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辐射制冷和发汗冷却的复合薄膜,该复合薄膜为两层或三层结构,包括保护层和发汗冷却层,所述保护层为最上层,所述发汗冷却层为最下层;其中:所述保护层为具有疏水性的多孔柔性材料;所述发汗冷却层为内部含有盐溶液的具有亲水性的多孔柔性材料;还包括辐射制冷层,为多孔柔性材料,具有高红外发射率,所述红外发射率为0.5-1.0;所述辐射制冷层为保护层或发汗冷却层,或位于保护层和发汗冷却层之间。该复合薄膜白天主要通过发汗冷却,晚上则利用辐射制冷降温,同时补充发汗冷却层日间蒸发水量,实现其循环利用,通过将辐射制冷和发汗冷却两种制冷方式相结合,大大增强了冷却效果,具有普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333868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224414.8
申请日:2020-03-26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C08J3/075 , C08L33/26 , C08K3/16 , C08K3/28 , C08F220/56 , C08F222/38 , C08F2/50 ,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同步蒸发散热和余热回收能力的复合水凝胶、制备方法及热管理方法,该水凝胶为具交联结构水凝胶与吸湿盐和化学热电溶液组成。首先制备具交联结构水凝胶;然后将具交联结构水凝胶加热烘干,之后将干燥后的水凝胶浸泡于由吸湿性盐和化学热电材料形成的溶液中,直至水凝胶完全溶胀后,取出即为具有同步蒸发散热和余热回收能力的复合水凝胶。该水凝胶在高温下水分蒸发能够带走大量热量,同时将一部分的热量通过化学热电转换的方式转换为电能输出;在低温下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进行自动补水。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性能优异、方便智能的特点,能够为发热对象同步去除废热和余热回收,解决高热及低品位热能有浪费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15527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069577.3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背反射光谱分频的光伏光热耦合发电系统,该系统包括光伏发电模块和光热发电模块,光伏发电模块用于吸收太阳光中能量高于禁带宽度的光子,并将吸收的光子能量转化为电能,以及对能量低于禁带宽度的光子进行反射或者汇聚;光热发电模块用于吸收反射或者汇聚的光子,以便于产生高温实现光热发电,其中,能量高于禁带宽度的光子为短波太阳光,能量低于禁带宽度的光子为长波太阳光。本发明光谱分频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提高太阳能全光谱的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736248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173658.8
申请日:2020-03-13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伪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红外与可见光双波段伪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可应用于军事领域。一种智能红外与可见光双波段伪装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高反射薄膜层、红外发射率调控层;红外高反射薄膜层、红外发射率调控层由下往上依次布置,红外发射率调控层附着于红外高反射薄膜层上;其中红外高反射薄膜层是表面沉积有金属反射层的薄膜;红外发射率调控层为含自发性吸失水物质的多孔柔性复合膜。该薄膜能根据所覆盖物体温度变化动态调控发射率,不需要外界能量输入、能与环境交互的智能红外伪装薄膜。本发明整体质量小、柔性好、成本低,能够应用于工业大批量制造,且可以附着在绝大多数的发热物体表面上。
-
公开(公告)号:CN111483200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010293419.6
申请日:2020-04-15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B32B27/32 , B32B27/20 , B32B3/24 , B32B27/06 , B32B27/36 , B32B9/00 , B32B9/04 , B32B7/023 , B32B33/00 , F25B2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辐射制冷和发汗冷却的复合薄膜,该复合薄膜为两层或三层结构,包括保护层和发汗冷却层,所述保护层为最上层,所述发汗冷却层为最下层;其中:所述保护层为具有疏水性的多孔柔性材料;所述发汗冷却层为内部含有盐溶液的具有亲水性的多孔柔性材料;还包括辐射制冷层,为多孔柔性材料,具有高红外发射率,所述红外发射率为0.5‑1.0;所述辐射制冷层为保护层或发汗冷却层,或位于保护层和发汗冷却层之间。该复合薄膜白天主要通过发汗冷却,晚上则利用辐射制冷降温,同时补充发汗冷却层日间蒸发水量,实现其循环利用,通过将辐射制冷和发汗冷却两种制冷方式相结合,大大增强了冷却效果,具有普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37641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312146.6
申请日:2021-11-08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伪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光学伪装的微流控薄膜及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可见与红外双波段伪装的微流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微流控薄膜具有单层或多层微通道结构,微流控薄膜的背面为反射层,在微通道中通入微流体,通过每层微通道中的微流体控制微流控薄膜整体的可见颜色和红外发射率。本发明的用于可见与红外双波段伪装的微流控薄膜的红外发射率和颜色通过控制微流体进行改变,具有主动性、可控性、精准控制的优点。当目标物体所处背景的颜色和温度改变时,可以通过控制流体改变微流控薄膜的颜色和发射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