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414861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011489417.0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工合成材料双状态多功能土中蠕变试验装置,包括试验箱Ⅰ、工作台Ⅱ、悬挂装置Ⅲ、夹具装置Ⅳ、水平施力装置Ⅴ、导向装置Ⅵ、液压加载装置Ⅶ、数据采集装置Ⅷ,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箱Ⅰ位于工作台Ⅱ上方,所述悬挂装置Ⅲ位于试验箱Ⅰ上方,所述夹具装置Ⅳ设有四组,四组所述夹具装置Ⅳ分别位于试验箱Ⅰ四周,所述水平施力装置Ⅴ也设有四组。本发明可实现土工合成材料在土中或空气中顶压和拉伸双状态下的蠕变,并且引入倒插刺实现试样的整体拉伸扩张,用于研究土工合成材料在真实工作条件下的蠕变性能,比现有单状态条件下的拉伸蠕变试验机更具有实际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567779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1910959168.8
申请日:2019-10-1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土样制作装置及制样方法,装置包括操作平台、土样制作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液压千斤顶、电脑主机;操作平台包括上顶板、下底板,上顶板和下底板通过支撑柱连接;土样制作器设在下底板上,液压千斤顶设在土样制作器正上方,液压千斤顶与土样制作器之间设有垫块,液压千斤顶正上方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液压千斤顶之间设有垫块,压力传感器的顶部设在上顶板的下表面;位移传感器设在液压千斤顶上,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液压千斤顶分别与电脑主机连接,液压千斤顶还与油泵连接,油泵通过控制器与电脑主机连接。本发明解决了土工试验中的土样试件制作方法存在压实度控制精度差,智能程度低,费时费力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438966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1910769520.1
申请日:2019-08-2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式的差异沉降精确控制装置,包括模型箱框架,模型箱框架底部的底板上设置变速电机,变速电机上方固定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表面对应设置丝杆升降机,变速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第一支撑板通过转向器与对应的丝杆升降机连接,丝杆升降机上方固定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表面四周罩有试验箱,试验箱内的第二支撑板上表面的两侧固定两列侧墩,两列的侧墩之间设置模块式活动单元,模块式活动单元的下端穿过第二支撑板与丝杆升降机连接,模块式活动单元的上表面铺设待试验的填料;变速电机与外部的控制系统连接。该装置能够模拟软弱地层受上部荷载的实际变形方式,同时还可实现桩承式路堤差异沉降、路基面不均匀沉降等土工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6429004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376521.6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1B1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移型危岩体的无干扰光纤智能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数据监控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数据采集单元、数据监控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依次连接;本发明采用先进的光纤传感器技术,对滑移型危岩体块体下缘结构面进行实时监测,进而实现对滑移型危岩体块体进行无干扰的实时监测。本发明具备体积小、精度高、功耗低等特点,其中,数据处理及误差修正可真实反映滑移型危岩体下缘结构面变形的情况,进而判断滑移型危岩体块体是否会发生失稳破坏。本发明可以实现24小时无间断自动化实时监控,而且可在现场对装置进行操作,简单实用,人机交互界面友好,可以帮助现场监测人员第一时间了解危岩体现场变形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6380764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281514.8
申请日:2023-03-21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拟岩溶洞口大小对土体潜蚀影响的试验装置及方法,通过控制电流大小,进而控制电磁铁磁力,从而达到控制洞口大小的目的,系统研究土体在不同岩溶洞口大小的作用下潜蚀作用机理;进一步的本发明通过将潜蚀土样底部的空气抽出,使得土样顶部及底部形成一定的压强水头差,最终增大总水头,可在较小试验箱内形成较大水头;本发明可以模拟常、变水头作用下对土体进行潜蚀试验,最后通过控制进、出称重箱的水流量相等,从而称重箱增加的重量即为潜蚀出来的土颗粒重量,实现在室内模拟不同潜蚀洞口大小对土体潜蚀的情形,为土体潜蚀机理的研究提供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5928719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310137207.2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越溶洞的预制薄壁管桩复合桩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桩基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穿越溶洞环境预制薄壁管桩复合桩基础可以实现在地下溶洞环境地基中进行桩基施工时,在预制薄壁混凝土管桩内浇筑混凝土不会使混凝土流失进入所述溶洞空腔中,以免造成物料浪费;以及在所述预制薄壁混凝土管桩外壁与所述冲孔桩孔壁间隙,下伏基岩段充填水泥浆,上覆土层和石灰岩层段先填充级配良好的填料再注入水泥浆液,最后所述预制薄壁混凝土管桩中下放钢筋笼,浇筑桩身混凝土,养护成桩。本发明施工工艺简单,具有降低成本,降低操作难度等优点,避免出现物料浪费、浇筑混凝土流失等现象,保证了桩基承载力稳定性和成型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758552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633063.1
申请日:2022-12-19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EA与BIM的建筑施工监测方法及监测预警系统,涉及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监测技术领域,建立一体化BIM三维模块,建立建筑基坑模型、建筑基础模型和上部结构模型共同作用的有限元模块并进行模拟计算,确定监测点位置,在监测点位置处实时布设传感器;建立监测数据库,将传感器监测到的数据传输至监测数据库;通过BIM二次开发建立数据接口,将监测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数据接口整合到一体化BIM三维模块中形成BIM集成模块;在BIM集成模块的基础上开发监测预警模块。监测预警系统将基坑、基础与上部结构工程的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至数据库,实现建筑工程从地基基础到上部结构的施工全过程的一体化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18853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243521.5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桩基载荷模型试验模型桩及其制作方法,属于室内模型试验研究领域。包括桩体、凹槽、传感器、胶粘剂以及钢筋笼,桩体材料采用现浇材料,桩身表面至少包括一个规则排列的凸起面或凹陷面,桩身开设至少一个凹槽用于布设应变传感器,胶粘剂填充桩身凹槽覆盖应变传感器以及应变片导线,钢筋笼埋设桩体内且其长度不超过桩身长度。本发明可以有效地模拟钢筋混凝土原型桩,并且可以制作多样的桩岩界面粗糙形态以及粗糙程度的模型桩用于模型试验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3513052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464738.3
申请日:2021-04-28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DS+BIM的基坑智能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系统包括包括北斗定位监测终端、数据处理存储模块、传感器模块、BIM模型模块、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基坑信息模块、预报预警模块和预警接收设备;传感器模块布设在待测基坑的监测点上;基坑信息模块中含有基坑图纸、围护结构设置及基坑周围工程地质资料信息;本发明在传统深基坑监测中引入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和BIM技术,结合现代无线传输技术,建立了深基坑位移智能监测系统,实现了对深基坑的全天候高精度自动监测和三维可视化展示,更便于管理人员了解基坑的情况,提高了深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保障,同时减少了人力物力,降低了工程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112857193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260300.3
申请日:2021-03-10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1B7/004 , G01B7/02 , G01B7/24 , G01B7/30 , G01B21/04 , G01B21/22 , G01B21/32 , G01C21/18 , G01C21/16 , G01C21/08 , G01C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EMS的三维智能土体位移监测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数据采集服务器、测斜管、设在测斜管内的N级监测杆、通过固定安装支架锚固在在每级监测杆内部下端的MEMS姿态角度传感器,各MEMS姿态角度传感器通过多级联连接线串联,顶部的MEMS姿态角度传感器通过多级联连接线与USB扩展器连接,USB扩展器通过数据线与数据采集服务器连接;监测杆外的圆周上均匀设有4个水平的伸缩滑动机构。将监测杆分为若干段,并对每一分段建立三维立体坐标系,结合原监测分段位置和MEMS姿态角度传感器获得塌陷后各个监测分段的形变数据,计算得出各个监测分段三维位移,实现对岩溶地区的大范围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弥补了对土体内部形变监测的非线性监测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