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石墨烯量子点功能化蛋白质辅助识别L-青霉胺手性印迹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90739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28631.8

    申请日:2024-0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烯量子点功能化蛋白质辅助识别L‑青霉胺手性印迹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将L‑半胱氨酸自组装在金电极表面,得到L‑半胱氨酸修饰电极;将L‑半胱氨酸修饰电极置于石墨烯量子点功能化牛血清白蛋白溶液中进行交联,得到交联物修饰电极;将交联物修饰电极置于L‑青霉胺溶液中进行孵化,得到复合物修饰电极;在复合物修饰电极表面形成一层分子印迹聚合物薄膜,再进行洗脱即可。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基于石墨烯量子点功能化蛋白质辅助识别L‑青霉胺手性印迹传感器具有更高的特异性、更宽的检出范围以及更低的检出限,为超痕量手性药物的检测提供了新方向。

    一种热轧钢板
    2.
    发明公开
    一种热轧钢板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70199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410045477.5

    申请日:2024-01-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材生产领域,并提供一种热轧钢板,所述热轧钢板各组分按质量比包括:C:0.017~0.029%、Si:0.3%以下、Mn:0.07~0.38%、P:0.07%以下、Ti:0.006~0.2%、Nb:0.006~0.3%、Al:0.03~0.7%和N:0.008%,余量为Fe。本发明公开的热轧钢板,在冶炼工艺中严格控制可能导致钢水增氮的环节,并且在轧制工艺中利用步进式加热炉对板坯进行分段加热,保证了足够多的钛的碳化物及碳氮化物的有效溶解和析出,藉此提高了热轧钢板的强度;降低了热轧钢板的生产成本。

    铋浆膜试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845013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394781.5

    申请日:2018-04-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铋浆膜试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铋浆膜试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纳米铋、乙炔黑和环氧树脂体系混合后进行研磨,得到以环氧树脂为粘结剂的铋浆料;其次,将铋浆料倒在丝网版上,浆料因重力作用流平,得到清晰的印刷图案,最终得到铋浆膜试条。本发明铋浆膜试条作为环境友好型膜电极,可有效代替汞膜电极用于血样中铅含量检测;其采用铋浆膜作为工作电极,银浆作为参比电极,碳浆作为对电极,测试预处理后的血样中的铅含量。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铋浆膜印刷试条具有高可靠性、高选择性与高实用性,不仅能够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血液中铅离子浓度,而且用血量少、血液的处理操作简单,制作成本更低,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一种制备Pb3(PO4)2纳米线薄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35873B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610940877.8

    申请日:2016-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Pb3(PO4)2纳米线薄膜的方法。利用电沉积的方法将PbS沉积在电极表面,形成一种载体薄膜,把电极浸入PBS缓冲溶液中,再在恒温水浴锅中生长48~72小时,最后取出电极,电极上就自发地生长上Pb3(PO4)2纳米线薄膜。本发明方法制备过程简单,且所制得的Pb3(PO4)2纳米线薄膜的附着力强,形貌规整,长径比大,直径均一,效率高,成本低,易于大规模生产,在电极材料、传感器和增塑剂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一种基于酶催化还原氯金酸的葡萄糖氧化酶电极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34254B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510879694.5

    申请日:2015-1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酶催化还原氯金酸的葡萄糖氧化酶电极制备方法。以Pt电极为基底电极,通过吸附法将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电极表面,然后再在电极表面生长金来加固葡萄糖氧化酶在电极表面的固定。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生物分子与固体表面结合力弱,易泄露或解脱,稳定性差等问题,而且纳米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导电性好,对氧化还原反应具有较强的催化活性,加速酶的再生速度,提高葡萄糖氧化酶电极的响应灵敏度。该制备方法简单,重现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特别是在电化学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测定苏云金芽孢杆菌毒蛋白Cry1Ac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75962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310085881.7

    申请日:2013-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苏云金芽孢杆菌毒蛋白Cry1Ac的方法。结合转基因Bt毒蛋白Cry1Ac一抗的Fe3O4@Au纳米粒子修饰于磁控玻碳电极表面,然后与抗原、GOD标记二抗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三明治结构复合物。研制出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转基因Bt毒蛋白Cry1Ac的浓度。GOD催化氧化葡萄糖生成H2O2。在工作电极上加电压激发luminol氧化。Luminol氧化物和H2O2反应产生电化学发光信号。电化学发光响应随着GOD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电化学发光信号与转基因Bt毒蛋白Cry1Ac的浓度在0~6ng/m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本发明灵敏度高,检测限低,应用广泛,为可靠、超灵敏地检测转基因植物的毒蛋白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用分子印迹电化学修饰电极测定果实中赤霉素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06927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10107283.0

    申请日:2012-04-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分子印迹电化学修饰电极测定果实中赤霉素的方法。将赤霉素与亚甲基蓝混合,电聚合成膜于玻碳电极表面,洗脱赤霉素后制备出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随着分子印迹膜上越来越多的识别位点上的多巴胺标记过的赤霉素被置换出来,氧化峰的电流逐渐下降,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赤霉素的电化学分析方法。赤霉素在2.5×10-8~1.05×10-6mol/L浓度范围内与峰电流I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过于复杂等诸多缺点,测定的灵敏度高、测定线性范围宽、检测限低,对于果实中10-8mol/L的赤霉素的检测有良好的效果。

    一种姜酮酚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57192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011212907.6

    申请日:2020-1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姜酮酚的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包括以下合成步骤:第一步以4‑氯甲基‑2‑甲氧基苯基乙酸酯为原料,与丙二酸二乙酯在碱的作用下发生烷基化反应,然后,在碱的作用下再与辛酰氯发生酰基化反应,生成2‑(4‑乙酰氧基‑3‑甲氧基苯基)‑2‑辛酰基丙二酸二乙酯;第二步将2‑(4‑乙酰氧基‑3‑甲氧基苯基)‑2‑辛酰基丙二酸二乙酯在酸和水中发生水解反应得到目标产物姜酮酚。该合成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特殊的反应条件,因此更适合工业生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