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709589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680035515.2
申请日:2016-0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铝合金包覆材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铝合金包覆材包括:铝合金的芯材;包覆在芯材的其中一个表面的中间层材料;以及包覆在中间层材料的非芯材侧的表面的第一焊材,所述芯材、中间层材料及第一焊材包含具有规定的组成的铝合金,在焊接加热前中间层材料中的具有0.1μm以上、1.0μm以下的等效圆直径的Al-Mn系金属间化合物的存在密度为1.0×105个/mm2以上,在焊接加热后中间层材料中的具有0.1μm以上、1.0μm以下的等效圆直径的Al-Mn系金属间化合物的存在密度为1.0×104个/mm2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7709589B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680035515.2
申请日:2016-0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铝合金包覆材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铝合金包覆材包括:铝合金的芯材;包覆在芯材的其中一个表面的中间层材料;以及包覆在中间层材料的非芯材侧的表面的第一焊材,所述芯材、中间层材料及第一焊材包含具有规定的组成的铝合金,在焊接加热前中间层材料中的具有0.1μm以上、1.0μm以下的等效圆直径的Al-Mn系金属间化合物的存在密度为1.0×105个/mm2以上,在焊接加热后中间层材料中的具有0.1μm以上、1.0μm以下的等效圆直径的Al-Mn系金属间化合物的存在密度为1.0×104个/mm2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7849645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680035541.5
申请日:2016-07-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UACJ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铝合金包覆材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铝合金包覆材的热交换器,铝合金包覆材包括:铝合金的芯材;以及包覆在芯材的其中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的第一焊材,芯材及第一焊材包含规定组成的铝合金,在焊接加热前第一焊材中的具有0.1μm以上的等效圆直径的Al-Mn系金属间化合物的存在密度为1.0×105个/mm2以上,在焊接加热后第一焊材中的具有2μm以上的等效圆直径的Al-Mn系金属间化合物的存在密度为300个/mm2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7849645B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680035541.5
申请日:2016-07-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UACJ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铝合金包覆材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铝合金包覆材的热交换器,铝合金包覆材包括:铝合金的芯材;以及包覆在芯材的其中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的第一焊材,芯材及第一焊材包含规定组成的铝合金,在焊接加热前第一焊材中的具有0.1μm以上的等效圆直径的Al‑Mn系金属间化合物的存在密度为1.0×105个/mm2以上,在焊接加热后第一焊材中的具有2μm以上的等效圆直径的Al‑Mn系金属间化合物的存在密度为300个/mm2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7407537B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680013120.2
申请日:2016-02-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热交换器具有管道(1)、层叠芯(2)以及结合板(3)。管道具有:第一板(11、11a、11b),该第一板(11、11a、11b)与层叠芯的芯宽度方向的端面中的至少一端面相对地配置;以及第二板(12、12a、12b),该第二板(12、12a、12b)配置于层叠芯的管层叠方向的端面中的至少一端面侧。第二板具有:第二板端板部(121),该第二板端板部(121)与层叠芯的芯宽度方向的端面相对地配置并钎焊于第一板的壁面;第二板中央板部(122),该第二板中央板部(122)与层叠芯的管层叠方向的端面相对地配置;以及凸缘部(123),该凸缘部(123)在管层叠方向上延伸,与结合板的槽部的底部壁面(32)钎焊。
-
公开(公告)号:CN105874182B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480072353.0
申请日:2014-11-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7/165 , F01P2060/02 , F02B29/0412 , F02B29/0418 , F02B29/0437 , F02B29/0462 , Y02T10/146
Abstract: 本发明具备:使从发动机(11)流出的冷却用流体与外部气体进行热交换的第一散热器(13);使由第一散热器(13)冷却后的冷却用流体与外部气体进行热交换的第二散热器(14);使由第二散热器(14)冷却后的冷却用流体与发动机(11)的进气进行热交换来冷却进气的第一中间冷却器(15);使从发动机(11)流出的冷却用流体与发动机(11)的进气进行热交换来冷却进气的第二中间冷却器(16);使从发动机(11)流出的冷却用流体的流动分支成流向第一散热器(13)的第一散热器侧流(FR)和流向第二中间冷却器(16)的第二中间冷却器侧流(FI)的分支部(23);及使第一散热器侧流提(FR)切断或流通的切换部(17)。
-
公开(公告)号:CN111868363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980018842.0
申请日:2019-02-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贮水箱装置(1)具备第一贮水箱(10)、第二贮水箱(20)、流路切换部(40)及气液分离部(30)。第一贮水箱10)贮存在发动机冷却回路(110)中循环的冷却水。第二贮水箱(20)贮存在辅机冷却回路(120)中循环的冷却水。流路切换部(40)对禁止冷却水在发动机冷却回路(110)与辅机冷却回路(120)之间流动的状态和允许冷却水在发动机冷却回路(110)与辅机冷却回路(120)之间流动的状态进行切换。气液分离部(30)设置于第一贮水箱(10),从在第一贮水箱(10)内流动的冷却水分离气泡。
-
公开(公告)号:CN105917094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580004508.1
申请日:2015-01-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29/0443 , F02B29/0462 , F28D9/0043 , F28D9/0056 , F28D9/0093 , F28D2021/0082 , F28F13/06 , F28F2210/10 , Y02T10/146
Abstract: 通过在由增压器增压并向发动机(1)供给的增压进气和冷却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来冷却增压进气的中冷器具有热交换部(23),该热交换部(23)使在流路管(21)的内部流动的冷却介质和在流路管(21)的外部流动的增压进气进行热交换。使用第一冷却介质、以及温度比第一冷却介质的温度高的第二冷却介质作为冷却介质。在流路管(21)内形成有供第一冷却介质流动的第一冷却介质流路(211)和供第二冷却介质流动的第二冷却介质流路(212)。流路管(21)具有:第一U形转弯部(213),该第一U形转弯部(213)使在第一冷却介质流路(211)中流通的第一冷却介质的流动进行U形转弯;和第二U形转弯部(214),该第二U形转弯部(214)使在第二冷却介质流路(212)中流通的第二冷却介质的流动进行U形转弯。
-
公开(公告)号:CN101173841A
公开(公告)日:2008-05-07
申请号:CN200710167210.X
申请日:2007-11-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17/005 , F25B39/00 , F25B2309/061 , F28D1/0333 , F28D1/0417 , F28F3/04
Abstract: 一种冷却热交换器,具有互相连接的第一和第二传热板。各个第一和第二传热板具有从其基体部分凸出的用于限定内部流体通道的凸起、在与凸起相同方向上从基体部分突出的且限定翅片内空间的翅片部分和在基体部分上对应于翅片部分的位置处的孔。翅片部分包括偏移壁,所述偏移壁从基体部分偏移且在两个位置处被连接至基体部分。第一传热板的孔相对于凸起的纵向方向从第二传热板的孔移位,使得设置用于排放冷凝水的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允许在第一和第二传热板的翅片内空间之间连通。
-
公开(公告)号:CN113167553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980076499.5
申请日:2019-11-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热交换器构成为,设置有在一面包覆有焊料并在该一面的相反面未包覆有焊料的板材料(50)并在板材料的未包覆有焊料的一侧设置有管(40a)的固定形状,具有以贯通板材料的焊料面和非焊料面的方式形成的焊料流路(80),包覆于板材料的焊料流入焊料流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