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403536A
公开(公告)日:2009-04-08
申请号:CN200810168933.6
申请日:2008-09-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 株式会社日本自动车部品综合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13/00 , B60H2001/3298 , F25B41/00 , F25B2313/02742 , F25B2341/0012 , F25B2400/23
Abstract: 在带有喷射器(18)的制冷剂循环装置(10)中,在喷射器的喷嘴部分(18a)的上游侧配置分支部分(17),以便在冷却运行模式下,将从外部热交换器(13)中流出的制冷剂分流成第一和第二液流。配置通路切换部分(12a,12b),从而在冷却运行模式下,第一液流的制冷剂流经喷射器的喷嘴部分,并且第二液流的制冷剂流经减压单元、使用端热交换器、以及喷射器的制冷剂吸入口。相反,在加热运行模式下,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在通过使用端热交换器后流进喷嘴部分,并且从外部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流进喷射器的制冷剂吸入口。
-
公开(公告)号:CN101403536B
公开(公告)日:2011-01-12
申请号:CN200810168933.6
申请日:2008-09-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 株式会社日本自动车部品综合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13/00 , B60H2001/3298 , F25B41/00 , F25B2313/02742 , F25B2341/0012 , F25B2400/23
Abstract: 在带有喷射器(18)的制冷剂循环装置(10)中,在喷射器的喷嘴部分(18a)的上游侧配置分支部分(17),以便在冷却运行模式下,将从外部热交换器(13)中流出的制冷剂分流成第一和第二液流。配置通路切换部分(12a,12b),从而在冷却运行模式下,第一液流的制冷剂流经喷射器的喷嘴部分,并且第二液流的制冷剂流经减压单元、使用端热交换器、以及喷射器的制冷剂吸入口。相反,在加热运行模式下,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在通过使用端热交换器后流进喷嘴部分,并且从外部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流进喷射器的制冷剂吸入口。
-
公开(公告)号:CN101737990B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0910252656.1
申请日:2006-04-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05391 , B60H2001/3298 , F24F3/153 , F25B39/02 , F25B41/00 , F25B2341/0011 , F25B2341/0012 , F25B2400/23 , F25B2500/01 , F25B2500/18 , F25B2700/21151 , F28F9/0204
Abstract: 一种用于喷射器型制冷循环的单元,包括第一蒸发器(15),所述第一蒸发器(15)连接到喷射器(14)的出口侧;第二蒸发器(18),所述第二蒸发器(18)连接到喷射器(14)的制冷剂吸入口(14b);以及节流机构(17),所述节流机构(17)设置在第二蒸发器(18)的制冷剂流入口侧并降低制冷剂流的压力。喷射器(14)、第一蒸发器(15)、第二蒸发器(18)、和节流机构(17)被组装在一起以形成具有制冷剂入口(25)和制冷剂出口(26)的一体式单元(20)。结果,可以提高喷射器型制冷循环的安装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329115B
公开(公告)日:2011-03-23
申请号:CN200810130143.9
申请日:2005-08-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1/00 , B60H2001/3298 , F25B5/02 , F25B2339/047 , F25B2341/0012 , F28D1/0435
Abstract: 第一蒸发器(215)设置在喷射器(214)的下游侧上,第二蒸发器(218)连接至喷射器(214)的制冷剂吸入口(214b)。第二蒸发器(218)的制冷剂蒸发温度低于第一蒸发器(215)的制冷剂蒸发温度。第一和第二蒸发器(215,218)用于冷却公共对象冷却空间(221),且一个接着一个排列在待冷却的空气的流向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737990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910252656.1
申请日:2006-04-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05391 , B60H2001/3298 , F24F3/153 , F25B39/02 , F25B41/00 , F25B2341/0011 , F25B2341/0012 , F25B2400/23 , F25B2500/01 , F25B2500/18 , F25B2700/21151 , F28F9/0204
Abstract: 一种用于喷射器型制冷循环的单元,包括第一蒸发器(15),所述第一蒸发器(15)连接到喷射器(14)的出口侧;第二蒸发器(18),所述第二蒸发器(18)连接到喷射器(14)的制冷剂吸入口(14b);以及节流机构(17),所述节流机构(17)设置在第二蒸发器(18)的制冷剂流入口侧并降低制冷剂流的压力。喷射器(14)、第一蒸发器(15)、第二蒸发器(18)、和节流机构(17)被组装在一起以形成具有制冷剂入口(25)和制冷剂出口(26)的一体式单元(20)。结果,可以提高喷射器型制冷循环的安装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344336A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810131001.4
申请日:2006-06-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一种具有致冷剂循环的喷射器循环系统,其中致冷剂流过所述致冷剂循环,所述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下游的喷射器(15)、蒸发流出喷射器的致冷剂的第一蒸发器(16)、被定位在支路通道中且对致冷剂减压以调节致冷剂的流速的节流单元(19、30、34、37、39、44)、和定位在节流单元下游的第二蒸发器(20)。在所述喷射器循环系统中,流动比率调节装置基于与致冷剂循环中致冷剂的状态、通过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将被冷却的空间的温度、以及将被冷却的空间的周围温度中的至少一个量相关的至少一个物理量,调节在喷射器的喷嘴部分被减压和膨胀的第一致冷剂流量和吸入喷射器的致冷剂吸入口的第二致冷剂流量之间的流动比率。
-
公开(公告)号:CN1821680A
公开(公告)日:2006-08-23
申请号:CN200510091531.7
申请日:2005-08-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5/00 , B60H1/323 , B60H2001/3298 , F25B1/10 , F25B5/02 , F25B41/00 , F25B2341/0012
Abstract: 第一蒸发器(215)设置在喷射器(214)的下游侧上,第二蒸发器(218)连接至喷射器(214)的制冷剂吸入口(214b)。第二蒸发器(218)的制冷剂蒸发温度低于第一蒸发器(215)的制冷剂蒸发温度。第一和第二蒸发器(215,218)用于冷却公共对象冷却空间(221),且一个接着一个排列在待冷却的空气的流向上。
-
公开(公告)号:CN1172137C
公开(公告)日:2004-10-20
申请号:CN02141102.6
申请日:2002-07-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1/00 , F25B9/008 , F25B47/022 , F25B2309/06 , F25B2341/0012 , F25B2400/04
Abstract: 在一种喷射器循环系统中,当对蒸发器进行除霜时,压缩机排出的高温气体制冷剂绕过喷射器(400)和气-液分离器(500)而通过旁路通道(700)被引入到蒸发器(300)之中。此外,在由气-液分离器到蒸发器制冷剂入口间的制冷剂通路(L1)中配置了节流装置(520)或检压阀(510)。这样,在除霜时,压缩机排出的高温气体制冷剂可通过旁路被有效地引入蒸发器,而不会流向气-液分离器。
-
公开(公告)号:CN101545690B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0910129688.2
申请日:2009-03-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13/00 , B60H1/00335 , B60H1/00342 , F25B39/04 , F25B40/02 , F25B41/04 , F25B2313/02731 , F25B2313/02741 , F25B2339/044 , F25B2339/047 , F25B2341/065 , F25B2400/0403 , F25B2400/0417 , Y02B30/7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剂循环装置,其采用具有凝结用热交换部(283a)、储液部(286)、过冷却用热交换部(283b)的低温处理型凝结器作为在冷却运转模式时发挥散热器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28),且提高冷却运转模式时的COP。另一方面,该制冷剂循环装置设有在加热运转模式时使制冷剂迂回过冷却用热交换部而流动的制冷剂旁通装置(29),且降低在流通于室外热交换器内的制冷剂中产生的压力损失。由此,能够降低压缩机驱动动力且提高加热运转模式时的COP。
-
公开(公告)号:CN101487641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810190346.7
申请日:2006-06-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25B9/08
Abstract: 一种具有致冷剂循环的喷射器循环系统,其中致冷剂流过所述致冷剂循环,所述系统包括设置在散热器(12)下游的喷射器(15)、蒸发流出喷射器(15)的致冷剂的第一蒸发器(16)、从散热器(12)和喷射器(15)的喷嘴部分(15a)之间的支路部分(Z)分支并连接到喷射器(15)的致冷剂吸入口(15b)的支路通道(18)、位于支路通道(18)中的节流单元(19)以及位于节流单元(19)的下游用于蒸发致冷剂的第二蒸发器(20)。在所述喷射器循环系统中,可变节流装置(31,35,38,40)位于散热器(12)的致冷剂出口和支路部分(Z)之间的致冷剂通道中,以对流出散热器(12)的致冷剂进行减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