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304823C
公开(公告)日:2007-03-14
申请号:CN01823471.2
申请日:2001-12-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株式会社日立汽车工程
IPC: G01F1/68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F1/6842 , G01F5/00 , G01F15/12
Abstract: 在通过被测定流体(气体)的一部分的副通路上,设置有流量测定元件。在副通路的壁体上,设置使浸入、堆积在内部的液体排出的泄漏孔(贯通孔)。在泄漏孔的副通路外壁侧的开口面附近,设置在该开口上产生动压的突起。或者在副通路内壁面上,设置位于泄漏孔的上游的突起。前者的突起,对应在副通路外壁面上游动的气体的流速,产生动压,后者的突起,在副通路的内壁面(泄漏孔附近)上,通过生成剥离流域来降低压力。因此,泄漏孔的副通路内壁侧的开口与外壁侧的开口的压力差大致相等,使来自泄漏孔的气体的流出减少。据此,抑制了在泄漏孔因液滴、液膜而被阻塞时与没有被阻塞时的副通路内的流速分布的变化,降低了流量计量误差。另外,作为其他的方法,在泄漏孔的副通路外壁侧的开口附近,设置结构手段,以防止由于表面张力而在该开口上形成液膜、液滴。
-
公开(公告)号:CN101424555B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0810169068.7
申请日:2008-10-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IPC: G01F1/6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F1/6842 , G01F5/0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于离心分离难以起作用的粒子状的污染物以及液体状的污染物,避免其到达传感器元件部的构造。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发热电阻体式空气流量测定装置包括副通路和板型传感器元件,所述副通路吸入在主通路流动的流体的一部分,所述板型传感器元件设置在所述副通路内,用于检测流体的流量,在板型传感器元件的上游侧的副通路部分具有描绘90°以上的曲线的副通路,其中所述副通路在与板型传感器元件的传感器形成面正交且与流体流平行的假想平面上描绘90°以上的曲线,并且板型传感器元件的传感器形成面侧和背面侧在与副通路壁面之间具有间隙。
-
公开(公告)号:CN101424555A
公开(公告)日:2009-05-06
申请号:CN200810169068.7
申请日:2008-10-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IPC: G01F1/6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F1/6842 , G01F5/0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于离心分离难以起作用的粒子状的污染物以及液体状的污染物,避免其到达传感器元件部的构造。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发热电阻体式空气流量测定装置包括副通路和板型传感器元件,所述副通路吸入在主通路流动的流体的一部分,所述板型传感器元件设置在所述副通路内,用于检测流体的流量,在板型传感器元件的上游侧的副通路部分具有描绘90°以上的曲线的副通路,其中所述副通路在与板型传感器元件的传感器形成面正交且与流体流平行的假想平面上描绘90°以上的曲线,并且板型传感器元件的传感器形成面侧和背面侧在与副通路壁面之间具有间隙。
-
公开(公告)号:CN1896697A
公开(公告)日:2007-01-17
申请号:CN200610105437.7
申请日:2006-07-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F1/6845 , G01F1/692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实现一种成本不上升,可以降低对隔膜上的电阻体的应力传递,并抑制灵敏度、响应性等特性变化的气体流量计测装置。在隔膜(10)的周围的基板上形成有固定电阻(3、4)和测温电阻体(5)。这些电阻体通过端子(12~24)连接于外部。在隔膜(10)的周围以长度(Xd2)形成有“コ”字状的槽(11),以便缓和从配置有端子(12~24)的部分向隔膜(10)的应力传递。槽(11)由横槽(11a)和两个纵槽(11b、11c)形成。检测元件(1)的形成有端子(12~24)的区域和形成有隔膜(10)的区域被横槽(11a)划分,形成有端子(12~24)的区域成为固定部。固定部的底部被胶粘剂固定于基板,欲向形成有隔膜(10)的区域传递的安装应力被应力缓和槽(11a)吸收。
-
公开(公告)号:CN1529807A
公开(公告)日:2004-09-15
申请号:CN01823471.2
申请日:2001-12-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株式会社日立汽车工程
IPC: G01F1/68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F1/6842 , G01F5/00 , G01F15/12
Abstract: 在通过被测定流体(气体)的一部分的副通路上,设置有流量测定元件。在副通路的壁体上,设置使浸入、堆积在内部的液体排出的泄漏孔(贯通孔)。在泄漏孔的副通路外壁侧的开口面附近,设置在该开口上产生动压的突起。或者在副通路内壁面上,设置位于泄漏孔的上游的突起。前者的突起,对应在副通路外壁面上游动的气体的流速,产生动压,后者的突起,在副通路的内壁面(泄漏孔附近)上,通过生成剥离流域来降低压力。因此,泄漏孔的副通路内壁侧的开口与外壁侧的开口的压力差大致相等,使来自泄漏孔的气体的流出减少。据此,抑制了在泄漏孔因液滴、液膜而被阻塞时与没有被阻塞时的副通路内的流速分布的变化,降低了流量计量误差。另外,作为其他的方法,在泄漏孔的副通路外壁侧的开口附近,设置结构手段,以防止由于表面张力而在该开口上形成液膜、液滴。
-
-
-
-